【摘要】英語學科最為一門實用性和學術性較強的學科,其良好的教學內容對學生英語學習技能的提升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在進行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只注重知識教育,還應該注重文化素質的滲透,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活動具有實質性的意義。所以本文今天就從大學英語教學的角度入手,對英語文化素質的滲透進行簡單的介紹。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英語文化素質;滲透現(xiàn)狀;滲透措施
【作者簡介】喬洪亮,東北石油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大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項目“文化育人,素質強國:大慶地區(qū)高校大學生英語文化素質的提高策略”,項目編號:DSGB201706327。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素質滲透的現(xiàn)狀
在現(xiàn)階段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素質的滲透內容比較少,而這種現(xiàn)象一般都是由兩種原因引起的,一是教師缺乏相應的滲透理念,二是學生缺乏學習的最基本條件。
在現(xiàn)階段大學英語教學中,為了考慮職業(yè)的需求,以及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知識內容的滲透,對于一些固有的英語知識理論和應用技能進行專門的培訓,比如說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句型的解析,以及句子的翻譯和各種詞性的應用,教學內容只圍繞著句法和語法知識的學習,對于英語中一些文化背景和內容卻很少提及,所以就導致了一種現(xiàn)象,即學生在多年的英語學習過程中,還是不能完全的對這門實用性的語言進行掌握,也不知道在何種背景下應用,更不能完全接近英語的學習思維。
而對于學習英語的學生來說,非專業(yè)型和調劑型的學生,對于第二語言的學習就缺乏相應的興趣,也不具備學習第二語言的能力,而英語又是一門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且結構也比較嚴謹,語法也比較復雜,在這種情形就更沒辦法對其產生學習的興趣,更別說去了解這門語言背后的文化內容,所以導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沒有辦法開展文化素質滲透的教學活動,導致這種語言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出現(xiàn)各種弊端,也嚴重的打消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造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的現(xiàn)象。
二、文化素質滲透采取的措施
要想改變這種英語文化教學的現(xiàn)狀,就應該想出合理的教學措施,對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改善,這樣才能推動英語教學中文化素質的滲透,保證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能夠有足夠的愛好和興趣。
1.文學知識的教育。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她和漢語一樣,有文學內涵融入在其中。其語言表現(xiàn)的形式與漢語相比,雖然不同,但也具有其特殊的魅力,也具備一切語言所具有的的特性。對于一些世界級的著作,其展現(xiàn)出來的文學魅力也深深的感染著英語愛好者,比如說Notre Dame de Paris 《巴黎圣母院》、Jane Eyre《簡愛》、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記》、hamlet《哈姆雷特》等,其展現(xiàn)出來的文學魅力被世界所公認。所以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只注重英語知識的教育,還應該注重文學知識的滲透,通過融入相應的文學著作內容,引起其學習的興趣,也對文學著作產生的文化背景進行介紹,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異域文化的發(fā)展歷程。
例如:在《哈姆雷特》教學中,主人公知道母親的背叛之后,開始萌生了強烈的復仇欲望:“My fate cries, every tiny blood vessel in my body becomes as hard as the bone of an angry lion. Rest in peace! Rest in peace! This crucified soul.(我的命運在吶喊,我全身上下每一根細微的血管均變得如同發(fā)怒獅子的骨頭一樣堅硬,安息吧!安息吧!這受難的靈魂。)”作者借助一些特殊的詞語,將主人公心理的仇恨全部表露出來。教師可以借助《哈姆雷特》小說中的內容,使得學生掌握英語在任務表達的上的差異,進而更好學習英語知識,掌握異地文化。
2.語言知識的滲透。其實英語作為一門實用性的語言,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交際溝通。但是在現(xiàn)在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就是教師過于注重英語知識的教育,對于語言的實用性卻缺乏相應的鍛煉,導致學生在多年學習之后,在遇到外國人的時候,還是沒辦法用正常的英語思維與其進行溝通,使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只停留在“學”的階段,根本不知道如何“用”。另外對于英語學習來說,英語的語言思維和漢語的語言思維是完全不一樣的,現(xiàn)在也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大部分的英語學習者在與外國人交流的過程中還是根據(jù)漢語的思維進行語言的組合,導致“Chain English”的出現(xiàn),也就是所謂的“中式英語”。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在進行英語知識教學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英語語言的應用,最好是能開展一些英語交流活動,安排出合理的時間,對學生交流技能的使用進行指導,對于語言應用的過程中有哪些不符合規(guī)范的現(xiàn)象,加以指正,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更具備英語語言應用的能力。
例如:在英語活動交際中,外國人新圍巾、新裝扮就會贊美:“Your scarf is beautiful.(你的圍巾真漂亮)/Your dress is beautiful.(你的裙子真漂亮)”,針對這一問題外國人會回答:“Really? I think so, too. Thank you for the compliment.(是嗎,我也這么覺得,謝謝你的贊美)””中國人會回答:“Yeah? I dont think so.(是嗎,我覺一般)”這樣的回答會導致外國人產生困惑,甚至認為自己說錯了話。教師需要從語文文化差異上入手,以此實現(xiàn)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通過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習慣,可以實現(xiàn)自身英語素質與英語水平的提升,避免“中式英語”出現(xiàn)的尷尬性。
3.書面用語的應用。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一般都遵循著其應有的規(guī)律,即“聽、說、讀、寫、譯”,其中對于“寫作”這一內容就應該有高標準的要求,要知道“Oral English”和“Written English”是完全不一樣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時常會發(fā)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就是學生在進行寫作的過程,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口頭用語(Oral English),這是不符合寫作規(guī)范的,所以教師要想加強學生的文化素質滲透,在書寫表達方面也應該注意,在教學活動進行的過程中要加強寫作技能的訓練,對于寫作中一些標準語言的應用進行規(guī)范的化的要求,對口頭詞匯和書面詞匯進行明確的整理和劃分,讓學生清楚的知道,哪些語言可以用在寫作表達中,哪些語言不可以用在寫作表達中,這都是要教師進行引導的,就好比在日常的見面中,中國的日常問候為:“你吃飯了嗎?”/“中午準備吃什么?”,這樣的問候方式在西方看來是要請客的意思。
此外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加強英語文化素質的滲透只從上述三個內容入手是不夠的,但是可以把其當成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內容。在實際的教學中,要考慮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和英語知識的掌握能力,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的設置,才能保證教師所教內容能夠被學生吸收。
三、結束語
對于母語是漢語的學生來說,學習各項語言根本不難,因為漢語其自身的語言系統(tǒng)較其他語言來說都比較完善,只是在進行外語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學生學習方法不當,才形成了英語學習的障礙,導致各種教育問題的發(fā)生。雖不能徹底根治,但是也需要想出辦法克服,這才是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巧香.談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7,(2):171-172.
[2]梁欣.大學英語教學的文化滲透[J].廣西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 2016,(5):91-94.
[3]安璐.英語文化素質的滲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J].校園英語(中旬),201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