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婷婷
摘要:健康中國理念深入人心,高校作為學生體育觀培養(yǎng)的重要場所,其教學應具有目的性與合理性。我國排球具有深厚的底蘊,當然在高校的發(fā)展中存在諸多問題。筆者針對當前高校排球公共可教學的現(xiàn)狀對其改革過程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健康中國;高校;排球公共課;教學改革
健康中國理念的核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全民體育觀,提高國民身體素質,減少亞健康和疾病發(fā)病率。排球是高等教育學院的體育必修課之一,對于學生的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也是形成全民健康理念的基石。
一、健康中國戰(zhàn)略下高校排球教學改革的必然性
健康中國戰(zhàn)略下,高校排球改革具有必然性。我國作為體育大國,排球的發(fā)展也經歷了不同的技術時期,2004年雅典奪冠以后,進入了低谷期。而隨著2016面女排的奧運會奪冠,排球運動的受歡迎程度開始進一步提高。校外俱樂部的建設增多,民眾對于排球的喜歡程度也開始提高。但這僅僅代表著排球這一運動可以成為健康中國戰(zhàn)略下的重要項目之一,在高校教學中,還較為落后。主要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其一是教學資源不足,教師方面、教學設施方面,與籃球、足球之間均具有一定差距。其二是理念方面,排球教學應在技術指導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理念,但當前的教學依然以技術流為主,且技術流的教學專業(yè)性欠佳,影響學生健康理念的形成,因此其改革具有必然性。
二、健康中國戰(zhàn)略下高校排球公共課教學改革過程
筆者認為,健康中國戰(zhàn)略下,排球教學的最根本問題就是普及運動理念。在排球教學中,可以以該項運動作為牽引,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運動理念。以健康為首要目標進行技術和動作的學習。從具體上,應體現(xiàn)為培養(yǎng)學生對于排球的興趣、開設多樣化的排球課程等。
(一)完善教學設施,激發(fā)學生排球學習熱情
高等教育階段,學生的運動興趣已經形成。對于排球而言,筆者認為,可以將其由選修課轉化為必修課程。并且增加對排球這項運動 重視程度,完善校內排球教學設施,提高排球教學人員的教學能力,以便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既要教授其傳球、墊球、攔網等基本技術,又要有目的性的培養(yǎng)。在教學之余,組織建設排球校內社團或者俱樂部,邀請學生參加。使排球運動成為與籃球、足球等一樣的日常運動項目,以實現(xiàn)通過排球來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理念的目的。
(二)豐富排球教學內容與方法
高校排球教學與專業(yè)體校培養(yǎng)目標不同,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多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并行的方式。增加排球的娛樂性、競技性,全面性特征。競技性與健康理念培養(yǎng)之間具有一定的關系,教師要正確把握高校排球教學中競技理念的形成,不能忽視競技性的存在,同時不能過分的強調其競技性。在內容上,可以某一專業(yè)或某一學院開設一種項目,目前的排球教學課程以我們熟知的項目為主,實際上還包括沙灘排球、軟式排球等。教師應合理安排排球教學課程。教學初期應弱化排球教學的競技性,以扎實學生的技術基礎,傳遞運動理念和保證運動安全為主。由專業(yè)教師帶隊進行反復的墊球、擊球和傳球練習,了解學生的特點后,可以將學生安排在合理的位置上。排球學習應連貫,在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后,學生具有一定的基礎,此時可以適當增加排球的競技性和娛樂性,組織排球比賽,在比賽中教會學生保護自我安全,并且可以采用娛樂性質的比賽形式,以強化學生對于排球的興趣。而且,學校還可通過組建排球社團、排球訓練營等來充實排球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團隊活動來進行排球戰(zhàn)術的討論和技術的切磋,同時經由訓練和比賽活動獲取一定的實戰(zhàn)經驗。
(三)改革教學大綱
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是指導學習方向的關鍵。學生以健康理念為主,以排球為興趣進行練習和比賽,效果更理想。而以競技性、以完成任務為前提的教學則顯得效率低下,并且容易造成學生受傷,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理念的形成。為此,筆者認為,應對以往的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改革。以往的考核注重單項考核,以學生基本的傳、墊等技術為考核點,當然,這對于排球基本理念的培養(yǎng)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是不夠全面。教學評價應增加多過程和對排球運動連貫性的考察,在日常學習中,教師對學生技術的掌握和對排球的熱情進行記錄。在期末考核過程中,可以弱化分數(shù)成績的作用,而是采取一種小組比賽的方式來完成,一方面考察學生對于動作精準度的掌握,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合作精神,也深化其對排球學習的理解。排球比賽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以提高學生對于排球學習的積極性。
(四)構建排球大課間文化平臺
構建基于排球課間的校園排球文化平臺必須與國家關于發(fā)展校園排球的理念相一致,并順應國家關于發(fā)展校園排球的需求,同時還要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以此確保平臺構建的適應性與可操作性。具體來說,平臺構建的的基本思路有三條。其一,要將“強健體魄,重在參與”作為指導方向,要將“增強體質、鍛煉毅力、普及排球知識與技能、激發(fā)排球熱情”作為重要目標,并與國家對于校園排球的定位和發(fā)展要求保持一致。其二,要堅持“普及排球知識技能,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校園排球活動設計組織指導思想,實行全面推廣普及,推動特色化發(fā)展,并追求建設活動效益的最大化。其三,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實際需求出發(fā)開展建設活動,避免走進形式化的誤區(qū),以此確保活動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此外,為保障建設活動的順利開展,構建基于排球大課間的校園排球文化平臺需要遵循以下六項原則如下:
整體性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建設活動要以“強健體魄,重在參與”作為指導方向,令排球大課間面向全體學生都能開放,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大課間活動中,同時也面向學校所有成員開放,更好地促進教與學之間的互動。
健身性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建設活動要能達到增強學生體質、鍛煉學生毅力的效果,排球大課間能在確保合理的運動強度和訓練密度的基礎上,使大課間活動對提升學生身心素質的作用得以充分的發(fā)揮。
技能性原則。這一原則是指建設活動要注重對排球技術動作以及技能的普及,排球大課間的活動內容要滲透一定的動作要領和相關技能,使學生能夠通過大課間活動鞏固已掌握的排球技能,并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時與排球教學活動產生互補和承接的有利關系。
趣味性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建設活動要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對排球學習的興趣,排球大課間的設計方案要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組織形式也要新穎有趣,易于學生接受和操練,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適應性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建設活動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實際需求出發(fā)來實施,能夠深入挖掘并充分發(fā)揮學校的現(xiàn)有優(yōu)勢,使排球大課間能在符合的前提下開展。
實效性原則。這一原則是指建設活動要以追求實際效果為目的,避免其他不切實際的追求,防止活動走向形式主義的誤區(qū)。
(五)完善排球教學體系
推動健康中國戰(zhàn)略下的高校排球公共課教學改革,須注重建立健全學校排球教學體系,從教學方案、課時安排和傳播渠道三方面進行。首先,學校要對排球學習價值、教材實用性以及教學內容加以評估,進行相關的調整和取舍。其次,學校要適當?shù)卦黾优徘蛘n程的課時,以此滿足排球教學與學生學習的需要。最后,學校要擴大排球教學的影響范圍,使更多的學生和教師對排球運動產生興趣。
(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健康中國戰(zhàn)略下的高校排球公共課教學改革工作的主要參與者,除了體育教師,其他各學科教師在健康中國戰(zhàn)略下的高校排球公共課教學改革過程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應重視對全體教師在排球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培訓與學習,加深其對排球文化的了解并使其通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健康中國戰(zhàn)略下的高校排球公共課教學改革推進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
三、總結
黨中央、國務院對于我國體育發(fā)展高度重視,尤其是對高校體育的發(fā)展寄予了厚望,并且提出了新時期的要求,提出了健康中國理念。排球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通過排球教學實現(xiàn)健康中國理念具有可行性。當然,當前排球在高校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即使是在國內排球俱樂部中,也表現(xiàn)為女排優(yōu)于男排,對此,應秉承以體育為本和以人為本的精神,完善教學設施與教學體系,大力激發(fā)學生排球學習熱情,豐富排球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教學大綱,構建排球大課間文化平臺,加強師資建設以促進高校排球教學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對當前高校排球公共課程的改革。
參考文獻:
[1]劉寧凌,呂華.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在排球教學改革中的滲透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9).
[2]徐林江,徐妞靈.從軟式排球課談高校排球教學改革方式構建[J].運動,2015(14).
[3]鐘遠,王曉東,楊旭.排球基本技術教學中介入多媒體技術效果研究[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17(3).
[4]楊煒民.“比賽教學法”在高校排球選項課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35(01):116-118.
[5]王萌.論高校排球專選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視聽,2015(1).
[6]李英達.普通高校排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
[7]方潔.高校排球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