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丹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法治意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理念,根據(jù)新課標要求,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要注重分析相關案例,讓學生懂得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注重組織活動,豐富學生和諧美好的情感;注重關注熱點話題,幫助學生樹立人人平等的觀念。
關鍵詞:道德法治;法治意識;核心素養(yǎng);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2-0020-01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其思想道德品質(zhì)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zhì),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因此,學校要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教育和培養(yǎng),注重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理念,根據(jù)新課標要求,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為國家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人才。
一、分析案例,懂得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作用。但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簡單講解理論知識,則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采用實際案例與理論知識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容易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例如,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八年級下冊“權利義務伴我行”這一單元,講述了國家賦予公民的權利,同時也提出了公民應該履行的義務。通過教材內(nèi)容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到自己享有什么樣的權利、應該履行什么樣的義務,這無疑可以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但對于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僅僅通過抽象的課本知識學生還難以深刻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實例,把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例如,教師可以以“人民警察”為例來講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人民警察享有的權利有: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依法可以實施行政強制措施、行政處罰,需要偵查犯罪活動時可以依法執(zhí)行拘留、搜查、逮捕或者其他強制措施,等等。同時,人民警察還應該履行該有的義務,如做到秉公執(zhí)法、文明執(zhí)勤等。通過這一具體實例,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案例分析教學法能讓教學內(nèi)容變得更加真實具體,更具有說服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從案例入手,將教材內(nèi)容滲透到案例分析之中,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更具有層次性。同時,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從而更加透徹地理解課本內(nèi)容。
二、組織活動,豐富和諧美好的情感
由于課本知識過于理論化,有些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時遇到一些理解方面的問題。教師應重點關注這一現(xiàn)象,采用組織課堂活動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學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在集體中成長”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課堂活動,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集體中是如何成長的。如可以舉辦“共奏和諧樂章”主題活動,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對班集體的認識,讓學生正確理解“我”和“我們”的關系?!拔摇笔仟毩⒌膫€體,包括自己的個人利益;“我們”是指班集體這個大家庭,涉及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爱攤€人意愿與集體規(guī)則存在矛盾時,是選擇堅持個人意愿還是選擇尊重集體規(guī)則?當需要為了集體利益犧牲個人利益的時候,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學生們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討論,提高了思想認識,能夠深刻理解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并在活動過程中豐富和諧美好的情感,使班集體更加團結(ji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組織課堂活動這種教學方式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和好評。這種教學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強調(diào)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將學生置于主動學習的地位,因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關注熱點,樹立人人平等的觀念
當今時代是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道德與法治教育又是聯(lián)結(jié)學生與社會的重要橋梁,因此,培養(yǎng)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熱點的意識,對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著重要意義。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將社會熱點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實時對接,是當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例如,在教學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八年級下冊“我們崇尚公平和正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結(jié)合“反腐”這一當下熱點話題來講授。十八大以來,國家嚴抓作風建設,嚴懲腐敗分子,這一舉措維護了社會的公平正義。在法治社會,不管是誰,只要違反了法律都會受到應有的懲罰,這對于幫助學生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時事熱點話題,將教材內(nèi)容與時事熱點有機結(jié)合,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熱點的意識,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
總而言之,法治意識在政治核心素養(yǎng)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教師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要注重分析相關案例,讓學生懂得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注重組織活動,豐富學生和諧美好的情感;注重關注熱點話題,幫助學生樹立人人平等的觀念。
參考文獻:
[1]沈莉伊.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J].中小學德育,2017(01).
[2]李紅秀.道德與法治教學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路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02).
[3]張崧.在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J].中國德育,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