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世香
【摘 要】 學習語言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交流,為了傳遞信息,表達情感。聽是人們進行語言交流的重要方面,也是語言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主要闡述了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如何運用支架式理論方式進行教學,僅供參考。
【關鍵詞】 支架式教學;高中英語聽力;運用
一、問題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中對于語言技能的要求描述非常明確,如六級目標中聽的技能就描述為:1. 能抓住所聽語段中的關鍵詞,理解話語之間的邏輯關系;2. 能聽懂日常的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據(jù)指令進行操作;3. 能聽懂故事或記敘文,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4. 能從聽力材料、簡單演講或討論中提取信息和觀點。
二、問題的解決
影響聽力的因素特別多,本文主要針對學生在課堂上聽音理解時缺乏前期信息輸入的現(xiàn)狀,通過對聽力任務的分析,嘗試利用各種“支架”搭建語音和信息平臺,進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策略和技巧,最終目的還在于撤去“支架”后學生聽力能力的提高。
1. 問題支架
問題支架是指在聽力進行前根據(jù)對材料難度的預測而采取的“信息備案”過程,幫助學生主動構建語音和信息的平臺,為聽力的進行做好前期的準備。如聽力材料中通過Elias介紹南非黑人的悲慘生活和境況以及他加入非洲人民大會黨的原因。由于這篇材料是課文的拓展,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課文,因而這個問題很容易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回顧進行回答。
2. 詞匯支架
聽力練習時最大的障礙來自于詞匯量的不足或關鍵詞意義的缺失,因而影響了對整個材料的理解。最典型的例子無疑是舊高中英語教材給我們講述了奶奶和爺爺?shù)膽賽劬谷皇菑囊痪淦缌x句“Will you marry me?”開始的,由于學生不能理解minister(牧師)在西方文化中的內(nèi)涵,對于marry的意義也僅局限于“結(jié)婚”。因此整個妙趣橫生的對話在學生聽來味如嚼蠟。由于部分學生看過西方的電影和電視,可能會用漢語說出“主持婚禮”這樣的詞,筆者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構建marry的新意義,這樣就為學生搭起了一個詞匯和文化內(nèi)涵的“支架”,為聽力的順利進行掃清了障礙。
3. 線索支架
線索支架就是針對聽力材料和聽后問題的特點,充分利用聽前的練習,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線索并進行“信息備案”的過程。如模塊5第2單元聽力練習,材料較難,而且人名較多,極易混淆。筆者領讀了人名后引導學生關注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即家譜中的Edward 1483-1483。筆者問這一年代說明了什么,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推理:
Sa:Maybe he was ill and died soon. Sb:He was probably forced to leave the palace. Sc:He was possibly killed. 筆者抓住這一有價值的回答,進一步詢問:Who was likely to kill Edward?
這一問題的提出為學生的聽力做好了“信息備案”工作,使學生的思維朝著預定的目標邁進,聽力練習的效果很好。
當然,影響學生聽力的因素很多,“支架式教學”只是通過對學生聽力困難的預測而做的一種輔助手段,為學生搭建通往第二個發(fā)展水平的階梯。但要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興趣和策略,還需要教師要給予明確的指導和長期的訓練。
【參考文獻】
[1] 曹建明. 高中英語“支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 中學生英語,2010(9).
[2] 羅之慧. 高中學生英語聽力發(fā)展的教學策略[J]. 中小學外語教學,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