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蘭蘭
【摘 要】語文活動課是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在日常教學中,積極關注學生的進步讓學生反復體驗成功,幫助學生形成積極自我意識;通過角色扮演,幫助學生自我控制,讓學生學會調節(jié)情緒;通過口語交際、互助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一系列的語文活動課,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語文活動課;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關注;自我意識;角色扮演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8)11-0069-01
語文活動課是語文教育的一種特殊課堂表現形式,它將語文知識、語文能力以及語文承載的人文思想、心理健康教育以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表現出來。它最大的特點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易于理解,樂于接受,效果明顯?!墩Z文課程標準》建議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結合課堂內外、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文實踐的機會。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應充分利用語文活動課這一平臺。
一、關注進步、體驗成功,形成積極自我意識
心理學家認為,積極的心理暗示對自信心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積極的心理暗示除了口頭、內心反復地對自己說“我能行”、“我可以”之類的語句之外,“關注自己的點滴進步”、“體驗成功”對于培養(yǎng)自信心也是有極明顯的作用。老師可以幫助孩子們創(chuàng)設體驗成功的機會,幫助孩子不斷強化自信心。
班級演講比賽可以以小組預賽、晉級賽和決賽的形式進行。孩子們每通過一輪比賽就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下一輪比賽的名單中,就一定能體會到成功的滋味,這樣就能不斷激發(fā)孩子的自信心和進取心,爭取在下一輪的比賽中再創(chuàng)佳績。演講比賽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而且能夠幫助孩子通過關注進步、體驗成功,克服自卑怯懦的心理,對自己的個性做出客觀、理性的評價,形成積極自我意識。除此之外,開展辯論賽、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都能達到這樣的目的。既鍛煉了孩子們的各種語文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孩子自信、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
二、角色扮演、自我控制,學會調節(jié)情緒
角色扮演是心理教育中常用的一種心理輔導方法,它是指運用戲劇表演的方法,將個人暫時置身于他人的社會位置,并按照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態(tài)度行事,以增進人們對他人社會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從而學會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輔導技術。
中學語文教材中選編了很多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可以通過課本劇的形式同心理輔導的角色扮演結合起來,在學習這些文學作品時,就可以組織學生表演,在表演中理解作品中的人物,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收入了《羚羊木雕》這篇課文,其中角色較多:“我”、“爸爸”、“媽媽”、“奶奶”、“萬芳”、“萬芳媽媽”。年齡、生活都比較貼近初中生,適合改編成課本劇讓孩子們表演。通過幾個小組的表演與評比,學生們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明確事件的是非,懂得該如何監(jiān)控自己,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通過這種角色扮演的形式,學生加深對人物心理的體會,學會了換位思考,培養(yǎng)了情緒調節(jié)的能力。
三、口語交際、互助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口語交際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不少老師還不太重視,多紙上談兵,少實踐訓練。其實,口語交際課不僅能直接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交際是非能力,而且通過口語交際課,學生們加強了交流與溝通;通過口語交際課,學生們可以體驗交際技巧,提升人際交往能力;通過口語交際課,學生們可以不斷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個性,使自己健康成長。
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課《獻給母親的歌》,各項活動都是圍繞“母愛”這個主題展開的?;顒右唬骸暗啦槐M的母愛”要學生盡可能多地尋找關于母愛的故事。這樣學生就能獲得母愛的情感浸潤,并升騰起對自己母親的敬愛,點燃感恩的情懷;活動二:“剪不斷的臍帶”則要求孩子通過與母親聊天、采訪母親的方式進一步了解自己的母親,更深切地體會母子情感,引導學生學會尊重母親、珍惜母愛;活動三:“報得三春暉”則要求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回報母愛。這是對前面幾項活動的升華和總結,既是對母親感恩之情的表達,又是對母親熱愛之情的深化,同時也是要求把孝敬母親的感情化為實際行動。這項活動形式多樣,不拘一格,這項活動的設計既讓學生感受了母愛,又讓學生學會了與母親交往的正確方式,體會到了血脈情的重要,從而有利于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當然,語文活動課只是語文教學的一個輔助手段,不可能取代語文課堂。即使如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充分地利用語文活動課,也能有效地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