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仁才
【摘 要】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在教學上的廣泛應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也越來越多地應用了多媒體技術,并通過多媒體設備將美術教學內容更加生動、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從而有效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本文將從美術鑒賞、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互動三個方面來具體闡述多媒體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多媒體;高中;美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8)05-0059-02
隨著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推進,高中美術課程一改原本邊緣課程的地位,越來越受到關注與重視。美術教學向來強調的是生動性與形象性,單一枯燥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顯然無法很好地滿足這一教學需求。而多媒體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為美術教學模擬出更多的虛擬情境,使得美術課堂的內容更加多樣性與豐富性,美術作品的展現(xiàn)更加具象生動,師生交流互動更加便利,并借助其更多的教學手段與教學資源來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美術課程的樂趣與魅力,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與審美判斷能力。本文將從美術鑒賞、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互動三個方面來具體闡述多媒體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多媒體進行美術鑒賞
美術鑒賞是高中美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的美術鑒賞課程多是在基于課本素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視覺感官進行賞析,其對于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極其有限且低效。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為美術課堂教學提供更加豐富的素材資源,而且教師通過將網(wǎng)絡上的美術素材與資源整合成課件、視頻等,使學生足不出戶,就能夠欣賞到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美術作品,大大豐富了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多媒體作為理想的視覺媒介,能夠有效改善高中美術教材中美術作品畫質不佳、篇幅較小、欣賞性較差的缺點,使得教學內容及其相關的美術作品能夠得到清晰、準確的展現(xiàn),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視覺體驗效果。例如在鑒賞《阿爾諾芬尼夫婦像》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畫中的景物清晰地呈現(xiàn)給學生,幫助學生對作品形成充分的欣賞和理解,而這正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無法實現(xiàn)的。
同時,通過多媒體將教學內容以圖片、視頻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并配以合適的背景音樂,能夠將傳統(tǒng)教學中靜態(tài)的美術作品轉換為動態(tài)的、更為直觀具象的美術作品,使學生獲得視覺、聽覺感官的巨大享受,從而有效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與感染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的內涵與情感,并形成良好的美術鑒賞能力與審美判斷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授《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對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通過視頻和圖片的形式展現(xiàn),從而為學生展現(xiàn)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作品的美術價值和藝術魅力,進一步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此外,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多媒體技術還能夠幫助教師拓寬鑒賞課教學資料的數(shù)量與廣度,使學生能夠在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對一系列作品進行橫向對比,幫助學生從多角度來認識美術作品的內容特征、形式、時代背景、作者個人經(jīng)歷等,不僅提高了鑒賞的容量,獲得了更加豐富的藝術信息,還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率與鑒賞效率。例如在教學“美術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嗎——走進抽象藝術”(高中人美版《美術鑒賞》)一課中,教師可選取部分抽象藝術家,例如畢加索及其作品為重點講解對象,通過多媒體向學生介紹畢加索的作品特點和創(chuàng)作方式,引導學生感受“抽象之美”。并借助多媒體播放視頻進一步向學生介紹畢加索的生平事跡,讓學生在結合畢加索生平事跡基礎上鑒賞畢加索的作品,以此提高學生對畢加索作品的鑒賞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高中美術教材的內容豐富廣博,基本涵蓋了世界上各個地區(qū)從古至今的藝術精華,無論是石器時代的青銅文化、玉石文化,還是獨具中國特色的瓷器藝術,以及中西雕塑、繪畫、工藝美術、建筑等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fā)展變化等。然而由于大多數(shù)學生在小學與初中階段并沒有接受系統(tǒng)的美術教育,導致高中生的美術基礎理論知識普遍較差,加之社會經(jīng)驗與人生閱歷等方面的影響,使得高中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素質都處于較低的水平,對于美術課堂教學的內容無法有效地理解與吸收,“聽不懂”“看不懂”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進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熱情。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教師為學生構建出生動的教學情境,通過將靜態(tài)的美術作品與音樂、動畫等聯(lián)系起來,形成動態(tài)演示的過程,讓學生將聽覺、視覺等綜合起來,對作品形成綜合的認知。借助多媒體技術,能夠使大量的圖片配合一定量的文字予以說明,從而形象直觀的將藝術形象傳遞給學生,有助于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去了解不同階段、不同地域藝術的特色,使教材的知識內容得到極大的豐富和補充。教師甚至可以在介紹某個美術作品的時候,搜集與該作品的時代背景、內容典故、作者生平等一系列相關的素材資源,通過視頻、音頻、文字、圖片等形式加以說明和解釋,讓學生對作品的“前世今生”形成更清晰的認識,進而透過作品表象挖掘作品的意境與真諦。
如學習《建筑藝術欣賞》一課,教師可搜集古今中外典型的建筑物,并制作出對比圖,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江南建筑的生動別致,北方建筑的大氣古樸,北歐風情的浪漫,中國風的意境等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學習情境。
三、利用多媒體增強教學互動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性與生動性,并以動態(tài)化的呈現(xiàn)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教師通過有意識的交流與互動,打破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模式,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主動權,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樽灾鲗W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引導與組織的作用,在鼓勵學生自主參與的同時,獲得學生學習的及時反饋,從而有效增強了教與學之間的互動。尤其是在欣賞評述類的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想象能力和感受能力,想辦法讓學生動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
例如在學習《地球上的家》一課時,教師可先通過網(wǎng)絡讓學生了解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與生活習慣等,不僅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還讓美術與其他學科形成了緊密的結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也能更好地領會學習內容。而在講授欣賞課《中國古民居建筑》一課時,可運用多媒體讓學生在網(wǎng)上尋找關于中國各地古民居的特點和介紹,并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總結概括,教師再將收集的資料整理做成課件,每一組選一位同學做導游介紹一組民居,不僅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效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提升。
高中美術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是科學技術與時代發(fā)展的產(chǎn)物,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經(jīng)之路。其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與探索,還能有效挖掘教師的教學潛力,促進師生共同成長與進步。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作為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固然值得重視,但教師不應對其產(chǎn)生依賴情緒。只有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恰當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才能實現(xiàn)高中美術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