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鼎華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在小學教育階段實施科學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與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大力實施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應該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實施科學有效的生活化教學策略,這就要求小學教育應該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從小學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分析生活化策略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意義,并探討相關的應用措施。
【關鍵詞】生活化策略;小學科學教育;應用
在小學教育階段,科學教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教授學生一些基礎的科學知識,從而使得學生可以了解科學世界中的奧秘,但是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新課程改革理念在小學教育中的推行遇到了許多問題,比如科學教學內容比較單一、枯燥,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地位并沒有被重視,因此,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使得課堂效率不能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不能被提高。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得科學教學內容符合小學階段的認知。所以在小學科學教育階段應該注重生活化策略的引用。
一、生活化策略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的作用
(一)打造高效的課堂
在應試教育改革背景之下的科學教學中,科學教師的教學活動僅僅限于課堂教學,教師占據(jù)絕對性的主導地位,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且教學內容脫離實際的生活環(huán)境,主要的原因是科學教師沒有認識到教師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再加上教師自身缺乏教學熱情,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對于小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是有些勉強,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拓展,而且不利于高效教學課堂的建立。而生活化策略應用到科學教育中,貼近生活實際,小學生也容易接受自然能夠激發(fā)學習的熱情,從而打造科學的教學課堂。
(二)提高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因為小學科學學科具備基礎知識與技能融合的特點,而且小學科學教材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來自于現(xiàn)實的生活,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目的也是為了應用于生活。因此,在小學科學教育中應用生活化策略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拓展小學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從而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課堂效率。
二、生活化策略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應用措施
(一)利用生活中的資源
科學教師如果在講授內容的時候僅僅依靠課本內容來講的話,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引用生活中的資源,讓學生從生活中得到科學啟發(fā)。生活化的教學資源在生活中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都能看到,而且也易于學生接受理解。比如在講授“我們的生活與電”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一下,在生活中哪些是需要用電的,比如家中的電器等等,這些東西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家中看到,由此學生也能根據(jù)自己的思維積極的發(fā)言,這樣不僅可以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能夠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
(二)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
傳統(tǒng)應試教育中,科學學科的作業(yè)一般是以書寫為主,這種方式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限制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而在小學教育中應用生活化的策略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比如在講解重力與重心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制作一個不倒翁。在這個制作不倒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而且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傳統(tǒng)的科學教學,對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都不夠重視,過于注重對課堂知識的講授。而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而且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時候,學會主動觀察生活。
(三)充分挖掘教學內容
小學科學教師應該理解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從思想上認識到改革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必要性。因此,科學教師應該注重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科學知識,也要積極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的科學問題,并使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將這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科學問題轉化為科學知識,讓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學會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并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積極主動引導學生將科學學習內容與實際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對科學的好奇心。
在小學科學教育中,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但是科學教師如果一直采用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可能就會限制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自然也就不能從內心深處理解科學知識。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內容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去。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養(yǎng)一些小動物,在生活中觀察小動物的習性。但是因為小學生的認知有限,教師可以拋出一些問題,比如,你所養(yǎng)的小動物是如何行走的等等問題,指導小學生根據(jù)自己在生活中的觀察所得,并以書面的形式把它記錄下來。
三、結語
在小學階段小學科學教育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生活化策略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拓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充分理解科學知識,并明白生活中都是科學知識,學會學以致用,活學活用,領悟科學教育的真諦。
參考文獻:
[1]顏懋祺.例談生活化策略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運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8(06):34-35.
[2]馮莎.探析生活化策略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6(06):24+2.
[3]張培寧.芻議小學體育教學趣味化及生活化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5,5(27):99+101.
[4]韓柳.小學語文中年級習作教學過程生活化策略的研究[J].赤子(中旬),2014(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