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征順
【摘 要】如今,在中學的教學課程中,歷史教學已不可或缺。本文將從當今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著手,通過對情境教學理論的研究,探索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情境教學法;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270-02
引言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1]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對這些歷史現象進行主動思考,加深他們對歷史課本上的結論與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解領悟。一、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的意義
1. 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師通過一系列聲色俱佳的影像視頻或模擬場景可將學生帶入一個五官全開的歷史情境中,這些精彩有趣的畫面能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點燃他們的求知熱情,讓他們在接下來的歷史學習中更加高效,收獲更大。
2.提升學生理解力,陶冶學生性情。
學生在歷史情境的親身體驗下,將會對史實有更清楚強烈的感知,這有助于他們對歷史事件的記憶與理解。在沉浸式的歷史體驗中,學生的精神心智也會被悠久廣博的歷史陶冶熏陶著。這種陶冶功能就像一個過濾器,可以使學生對歷史事件或人物的情感得到凈化和升華并且這種凈化后的情感體驗更加深刻穩(wěn)定。
3.啟迪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
在親自扮演歷史角色的過程中,學生能更自主地去分析人物性格,揣摩事態(tài)形勢和更清楚地感受事件發(fā)展演變的邏輯;在對史實有了深刻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學生才有可能將思維更加發(fā)散,有創(chuàng)造性地去設想“假如將某一歷史條件改變,歷史事態(tài)又將如何發(fā)展呢”這類拓展題型。二、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學生缺少對歷史學習的熱情,學習效率底下。初中生正處于蓬勃的青春期,他們的精力是很充沛的但同時注意力也較容易轉移。所以在初中的歷史課堂上,教師便更需要精心地將課本知識講授得更有趣,努力將他們的注意力抓住。其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注重灌輸課本知識而缺少對學生的歷史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課堂上充當了主體,他們過多地在講授知識而將學生冷卻在一旁,學生未能真正參與進課堂,從而難以進行深度思考。最后,教師授課純粹為了應試,知識局限于課本,課堂缺少歷史背景的鋪墊和外延歷史的補充。三、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原則和策略
1.應用原則。
第一,教師應充滿親和力,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積極有活力的課堂氛圍。第二,教學情境需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進行變化,一定要具有真實性。[2]情境所傳達出來的一定是還原后的歷史場景中的真情實感。第三,教師的情境教學方案必須聯系當下生活。歷史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而且課本上還涵蓋了許多枯燥生澀的歷史概念與結論,所以這便常常導致學生覺得歷史抽象,難以理解,他們便調動不起來對歷史的學習熱情。如果教師能按照學生的興趣選擇歷史故事進行拓展或者將歷史事件與現今生活進行對比,這些都將更能吸引學生。比如說在講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和元謀人時,可以先提問學生現代人的面部和身體特點是什么,在當代生活中我們所使用的生產工具有哪些和我們生產的農作物有哪些種類等,再逐漸過度到遠古人類生活特性的講授。
2.具體策略。
(1)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
當今社會數碼科技已經發(fā)展成熟,多媒體設備已經落戶大部分中學,教師學生們對多媒體這種授課形式也已熟悉并且樂于接受。教師應該不僅僅局限在利用多媒體設備制作PPT播放課件上,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各種與當堂上課歷史內容有關的音頻視頻作品。它們可以是電影、電視劇、被朗誦的詩歌或者歷史題材的音樂。在這些有聲音有畫面的情境中,學生們不僅五官將會被充分調動起來,能不自覺地便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內容上,而且他們的情感也會更容易被激發(fā),能更好地體會到歷史文化之美。
(2)采用舞臺劇形式,讓學生們將歷史表演出來。
教師可以將當堂課要學的一個歷史事件截取出來編寫成一個簡易的劇本,整理出參與事件的人物和他們的臺詞,再將這些角色提前分配下去讓部分學生們揣摩演練,最后在課堂上讓演員們?yōu)槿嗤瑢W進行演出,最后再從觀眾中抽取同學說評價與體會。這樣既能激勵演員們主動努力地去分析人物性格、思考行為成因和理解事件走勢,也能讓觀眾身臨其境,更直觀有趣地去了解與審視歷史。比如說,在學習戊戌變法時,可抽取六位同學分別扮演慈禧太后、光緒皇帝、袁世凱、康有為、梁啟超和譚嗣同。讓他們在講臺上演繹“公車上書”后,慈禧太后欲逼光緒帝退位,康有為請譚嗣同勸說袁世凱效忠光緒帝,維新派卻被袁世凱出賣,最終全被殺害的故事。
(3)多向學生提具有針對性的問題。
學生才應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多把話語權教給學生。針對歷史事件,教師可不斷對學生發(fā)問,詢問他們的感受、看法以及建議,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投入進歷史文化氛圍中。打個比方,在講“大一統(tǒng)的漢朝”時,老師可一層一層遞進發(fā)問:“大家心目中的漢朝是怎樣的”、“漢武帝在統(tǒng)一漢朝時用了哪些措施”和“你覺得漢武帝的措施怎么樣,好在哪里以及不好在哪里”… …讓同學們隨著上課的深入,思考也逐漸深入。四、結語
總之,情境教學法要求教師站在學生角度上去體會課堂,通過創(chuàng)造動人的歷史情境去調動起學生的熱情,讓歷史被表達得更豐富精彩,提高學生的吸收與成長效率。歷史教學是至關重要的,它應該不斷被反思被改革,因此教師不能懈怠,需要堅持創(chuàng)新,從而研究并應用更科學優(yōu)秀的方法讓歷史得以更好地被傳承。
參考文獻
[1]陳靜.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創(chuàng)設與運用[J].中外交流,2017,(44):112.
[2]余玉梅.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途徑[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35):314-3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