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杰
【摘要】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農(nóng)村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少,閱讀量低,教師不會指導。所以,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在觀察中積累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讀好書,讀整本書;要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融合,以讀促寫,讀寫結合;要教給學生作文修改的方法。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寫作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可見,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需要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
反觀農(nóng)村小學寫作教學,教師束手無策,學生毫無興趣,要么假、大、空現(xiàn)象嚴重,要么千篇一律,要么流水賬似的記錄事情的經(jīng)過。究其原因,主要因為學生生活經(jīng)驗少,覺得無事可寫。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爆F(xiàn)在的小學生一節(jié)課連著一節(jié)課,上學放學是校車接送,很少接觸外面的世界,其生活素材積累很少。其次,農(nóng)村學生閱讀量少。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由爺爺奶奶看管,廣泛的閱讀非常困難。再次,寫作教學缺少教師的指導。農(nóng)村老師的精力主要放在閱讀教學,對寫作教學缺少研究,只是簡單地讀篇例文讓學生參照。久而久之,學生談“文”色變,對寫作產(chǎn)生了恐懼心理。因此,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應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一、積累素材,激發(fā)寫作興趣
(一)在生活中積累
生活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庫,學生身邊每天會發(fā)生許多新鮮有趣的事,只不過學生大多數(shù)聽而不聞、視而不見罷了。因此,每天晚上可以讓學生回顧當天發(fā)生的事:最令你開心的是什么?最令你苦惱的是什么?誰最可愛?誰最滑稽……這些“最”事情就是寶貴的寫作素材,每天記錄一件,便可形成豐富的材料寶庫。有了充足的素材,學生產(chǎn)生了表達的需要,興趣自然就來了。
(二)在觀察中積累
魯迅說過:“如果要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睕]有觀察,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但是,大部分老師只強調觀察的重要性,卻沒有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教師要讓學生帶著目的、帶著情感去觀察,將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等感官充分調動起來;教師要讓學生用心去觀察,學會凝視,用獨到的眼光和敏銳的觀察力去發(fā)現(xiàn)世界萬物的美;教師要引導學生持之以恒地進行觀察,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這樣,厚積而薄發(fā),素材自然就多了。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遍喿x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量,讓學生積累優(yōu)美的句子,了解文章的表達特點,從而為寫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
(一)群文閱讀
學習一篇課文后,我們可以將相同主題的幾篇文章提供給學生,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開闊學生的視野。主題可以是內容方面的,也可以是寫作技巧方面的。例如學習了課文《狼牙山五壯士》后,我把《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黃繼光》《劉胡蘭》《趙一曼》等文章推薦給學生,讓學生走近革命先烈,感受英雄氣概,學生有感而發(fā),讀后感自然而然地流淌了出來。
(二)整本書閱讀
葉圣陶先生指出:“讀整本的書,不僅可以練習精讀、速讀,有利于養(yǎng)成好的讀書習慣;還可以進行各種文學知識與文體閱讀的訓練?!庇纱丝梢?,整本書閱讀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但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往往只關注故事情節(jié),忽略了語言表達的形式,如環(huán)境描寫、人物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等,而這些恰恰是小學寫作技巧的關鍵之處,教師在閱讀過程中應加以指導。
三、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融合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升華,讀與寫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閱讀教學要做到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仿寫,例如仿寫句子,仿寫段落,仿寫結構,仿寫修辭等。文章有些地方,給學生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間,我們可以抓住這些“空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補白”。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場面描寫,進行片段練習。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續(xù)寫、改寫、寫讀后感、做批注,在讀中悟寫,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四、指導學生進行作文修改
魯迅先生說過:“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睂r(nóng)村小學生而言,作文寫完的一剎那,往往是寫作的終點。殊不知,寫作最重要之處在于修改,它能培養(yǎng)學生識別病句和鑒賞文章優(yōu)劣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感。但作文修改切忌面面俱到,要根據(jù)單元訓練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太寬泛的修改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但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降低學生的寫作興趣。老師還要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告訴學生既要從總的方面看中心、看結構,也要關注句子是否通順、語言是否生動,同時要關注細節(jié),關注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讓學生明白寫作即是“我手寫我心”的道理。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對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意義重大,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有效的策略,將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出來,進而提升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主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王麗.新課改下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4(7).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