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毅
摘 要 新課程標準施行以來,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在探索如何更好的提升課堂效率這一難題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時也收獲了一些成果。因此,教師有必要拋棄原有的教學方式,轉(zhuǎn)而使用一種更為高效的教學方式。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以學生為中心,構(gòu)建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設計;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7-0174-01
一直以來,教育對于社會以及歷史的進程都發(fā)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其實,翻開歷史的長卷就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在哪個時期、哪個國家,教育都是被擺在首要位置的。
新課程標準與以往的教學目標有所不同,在新課程標準里,明確提出教師應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追求學生在某一個領域的解題能力。
一、要多層次來設立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課程與其他的課程存在著一定的區(qū)別,它更重視學生的個人情感,以及學生對于美的把握能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從不同的層面來對學生來對學生進行綜合把控,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課程的具體授課要求。例如,在小學語文經(jīng)典課程《臥薪嘗膽》一文中,就明確提出了以下授課目標:
通過研究以上目標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三個目標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存在著一定聯(lián)系,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降低了教師的工作負擔。
二、建立不同的教學情境
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效率的關鍵因素并不多,其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果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相應的提升課堂的學習效率。小學階段是學生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各項基本素質(zhì)都處于未建立階段,因此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尤為重要,同時,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好奇心也比較重,易于被一些新鮮事物所吸引。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要利用好這一階段學生的這一特性,在進行課堂授課時,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理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比如,在進行課文《美麗的南沙群島》這一文的教授時,教師要注意到,這篇課文的敘述性語言較多,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很難在腦海中建立相應的情景,那么也就無法領會到南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
三、鼓勵學生多交流
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開拓學生的思維是十分重要的。而要想開拓學生的思維,就要鼓勵他們多交流。因此,教師要利用好小學階段學生高度的求知欲與好奇心,發(fā)揮好情感對流主線的力量,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授課教師在進行課堂內(nèi)容的設計時要注重學生的交流需求,在課堂中多增加一些學生喜愛的課堂模擬,這樣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對于《小稻秧脫險記》這篇課文,就比較適合學生利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領會課文情感。
四、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可以把學生們分成小組,并鼓勵他們自主提出問題,繼而在組內(nèi)或者組與組之間進行積極的探討,最終得出結(jié)論。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可能會無法得出正確答案,教師要幫助他們進行糾正。例如,在學習《三袋麥子》這一課文時,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就以下問題進行思考:對于這篇課文,你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不認識的字?你認為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土地爺爺在聽了三個小動物對于麥子的不同做法時,心里是怎樣想的呢?你又最贊成哪個小動物的做法呢?設置完以下問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在組內(nèi)進行討論,然后再對每一個組的看法進行匯總。通過這樣的匯總之后,就可以得到多個不同的意見。
五、增加對學生的鼓勵次數(shù)
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墓膭睿梢约ぐl(fā)學生巨大的學習興趣,這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的觀點。因此,教師不能只忙于對于課堂內(nèi)容的構(gòu)建,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適時的鼓勵。適當?shù)墓膭羁梢詭椭鷮W生建立信心,激發(fā)學習興趣,還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缺點。對于學生的一些微小的進步,教師要給予及時的肯定,這樣也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提升對任課老師的好感。
六、結(jié)束語
在小學語文的教授過程中,提升每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是教師的最終目標。這就要求我們這些一線的教學工作者以新課程標準為準則,綜合多種教學手段,設計出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學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嚴士健.讓語文成為每個人生活的組成部分——對語文教育的一些看法[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3(10).
[2]曹一鳴.語文教學中的“性活化”與“語文化”[J].中國教育學刊,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