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劍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nèi)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xiàn)代技術(shù)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語感,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迅速領悟能力,它是人們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由感性認識的經(jīng)驗和體會。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語感;策略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快速發(fā)展的過程,對逐漸接觸的世界都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希望通過的自己的學習、觀察等等將這些未知的知識進行充分的探究。在進行低年級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以此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打好良好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結(jié)合語文課程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有效性教學。本人通過自己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歷結(jié)合新課程理念,對相應的策略展開了探討。
一、運用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語感
小學生在這個學習階段,有著較強的模仿力,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引導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范讀的形式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范讀的時候要對所選內(nèi)容進行選擇,范讀過程中要對具體的語音、語調(diào)、節(jié)奏、停頓等方面進行特別的注重,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反復琢磨,甚至可以跟從教師進行練習。
比如在學習《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觀看了一些四季中大自然的美景圖片,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情境,讓學生有興趣去了解這篇課文,另外通過一段帶視頻的誦讀,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大自然的美感。在這樣的情境下誦讀,學生會讀的更有感情,從而初步培養(yǎng)起學生的語感。
二、在閱讀中強化學生語感
新課程標準中可以看出,對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表現(xiàn)在“讀、寫、聽、說、用”這幾個方面。但是可以看出排在最前面的是“讀”,可以看出,在語文學習方面,對課文的朗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從誦讀、思讀和品讀這三個方面來進行。
(一)引導學生思考
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語感的訓練在于讓學生邊思考邊閱讀,這樣才能讓語言的內(nèi)涵得到最大程度的領悟,才能促進語感的快速長進。在學生對具體的語文知識進行閱讀的時候,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結(jié)構(gòu)以及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邊思考邊閱讀,這樣才能體會到語言的內(nèi)涵。比如說在教學《種子》這一課的時候,想讓學生找出這篇課文中反映小女孩心理活動的詞語,然后讓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思考,在這些特定的詞語中感悟到小女孩那種優(yōu)秀的精神品質(zhì)。再次通過思考之后,將這些詞語帶到文章中去進行閱讀,從這些平常的詞語以及語句中來分析出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想法,這樣就可以讓語感得到積累。
(二)反復誦讀,感悟語言的魅力
在對基礎的字詞進行了掌握之后,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誦讀。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誦讀方法、技巧等方面進行特定的指導,讓學生通過誦讀來獲得語感,對語言文字的魅力進行體會。比如說對課文《陶校長的演講》這一課的學習時,可以反復誦讀語言當中體現(xiàn)出來的內(nèi)涵。比如:“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接著又讀到“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再讀到“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及“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通過對這些語言的閱讀,可以感受到陶校長演講所要表達的含義。當對這些語言文字進行了反復誦讀之后,就能在內(nèi)心產(chǎn)生出對陶校長演講內(nèi)容的反思,同時就讓學生的語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培養(yǎng)。
(三)品味閱讀,領悟語感
要想學生的語感得到加強,必須有意識的在相應的課文中加強對于學生的訓練。特別是針對語文中那些語感因素很強的地方,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反復的咀嚼、品味。比如說在《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一文中,特別引導學生感悟“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彼磉_的思想感情,要慢慢體會作者在寫作時候的心境。通過對這些語言文字的品味閱讀,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感。
三、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生語感
語感的培養(yǎng)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實現(xiàn)的,要通過系統(tǒng)、規(guī)范的長期訓練才能實現(xiàn),這時候就要同“聽、說”這些實踐活動良好地結(jié)合。先說“聽”。聽,是一種被動的行為,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比如說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聽講,聽同學回答問題,以及在課堂上聽多媒體的聲音等等。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集中起注意力,及時的捕捉到語言的相關(guān)信息。在教學中,多讓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比如朗誦、講故事、演講等等。讓學生的思維積極參與進來,從而讓學生在語言的運用中增強語感能力。
四、引導學生在課外多閱讀,鞏固語感
借助于語文課堂教學,并不完全只是讓學生學到相應的語文知識,而是通過課堂學習來讓學生掌握相應的語文學習方法,其中包括課外讀物的閱讀方法。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要借助于課堂教學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從而引導學生對課外讀物進行有效的閱讀。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相應的教學方法教給學生。例如采用瀏覽法、泛讀法,精讀法,從而讓學生處理好精讀與泛讀的關(guān)系。在不斷的閱讀過程中,充分感知文章帶來的美好情感。
其實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所提供的課文內(nèi)容對于小學生來說,已經(jīng)是相當豐富了,然而其中的內(nèi)容還得教師帶領學生共同挖掘發(fā)現(xiàn),從而讓在學習中培養(yǎng)起語感,逐步得到進步。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在課堂上帶給學生快樂,讓學生對語文感興趣。歐陽有銀在2003年第十二期《師道》上有文《課堂,為何總讓學生黯然神傷》中曾說到:“讓我們的課堂少些功利與分數(shù),遠離憂郁與深沉,拒絕標準與威壓,多一些快樂,再多一些快樂,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收獲快樂,在快樂中學會學習[1]?!痹谛W語文低年級的階段,著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并盡力給予其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逐步成長。
總之,小學生在語言學習方面還處于較為低級的階段,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的語感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文,羅琴;淺談小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J];現(xiàn)代閱讀;2011年第23期;
[2]鄺雪芬;淺談語文教學中語感的培養(yǎng)[J];中國教育;2011年第6期;
[3]方燕;淺談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J];閱讀與鑒賞(閱讀版)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