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蘭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運用有關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教師的引導下,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思考、感悟而獲得心理成長,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的課程。那么怎樣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課呢?本文主要從心理健康課程的特殊性、以及作為一堂課的教學主題目標、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教學實踐過程、教學效果評估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教師 學生 特殊性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297-01
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學科化的傾向,避免將其作為心理學知識的普及和心理學理論的教育,要注重引導學生心理、人格積極健康發(fā)展,最大程度地預防學生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所以,在此基礎上,心理健康教育課作為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有著其特殊的意義。
那么怎樣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課呢?為此,通過我自身的實踐思考,結合《綱要》內容,談一點我對心理課堂的的想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僅僅是“一堂課”
心理健康教育課,首先作為一堂課,一方面它需要遵循課堂教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它要求運用有關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教師的引導下,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思考、感悟而獲得心理成長,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1]。
因此,在心理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參與者、促進者的角色。這就要求,在課堂的活動環(huán)節(jié)設置上,需要有教師扎實的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基礎做支持;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深入的參與投入,設置情境,師生互動交流,關注學生的體驗反映,及時適當的引導反饋,通過課堂師生團體的交互作用,促進彼此的良好適應與發(fā)展;而教師的一言一行在貫穿著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時,不僅體現著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也直接影響著師生的良好關系、學生的學習效果、健康情緒、個性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
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說,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僅僅是“一堂課”的概念,它是一個心理教師人生的自我修行。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要求自身不斷提高修養(yǎng)和專業(yè)學識,積累教學經驗,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把知識和經驗陶冶熔鑄在人格中,才能升華出心靈的力量,在課堂中形成良好的人際交互作用,達到彼此心靈的成長。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作為“一堂課”
1.教學主題目標的設置
《綱要》明確指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調節(jié)方法,認識心理異?,F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和技能。其重點是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yè)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課的主題目標,應從著重解決問題,消除痛苦,轉變?yōu)橹貛椭鷮W生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關注人的潛能。在課堂主題的設置上,更多的運用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作用,而不是消極的暗示作用,使課堂更具正向性與導向性。
另外,在課程主題目標的選擇上,還應從學校的實際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我們應該思考,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價值在哪里,課堂能為學生帶來什么,能給學生什么樣的感受,這樣才能有的放矢,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針對性、具體性。
2.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置
如果說一堂課的教學主題目標是這堂課的靈魂,那么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則是它的骨架,是整堂課的核心。好的活動內容的選取與設計是心理活動課的重中之重,環(huán)節(jié)設置要避免過于復雜,思路簡單清晰[2]。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課,應包括導入活動環(huán)節(jié),主題授課環(huán)節(jié),總結升華環(huán)節(jié)和課后拓展環(huán)節(jié)。圍繞教學課程主題,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將更有利于課堂的展開。同時,遵循《綱要》要求,課堂以活動為主,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包括團體輔導、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情景劇、專題講座等,注重課堂內容的多樣化、生動化,更要注重其科學性、有效性。
3.教學實踐過程的設置
社會心理學曾經做過一項基礎研究,人怎樣才能最有效地影響另外一個人?結論是:不是在于一個人怎么講,而是在于圍繞這個話題對方想知道什么。[3]在教學的實踐過程,如果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事先設置的教案進行,這無異于等同另一種形式的說教過程。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最重要的本質目標,是在于對人的關注。只有走進了“人”心里的課堂,才能實現有效的教學效果。
因此,教師對自己在心理課堂上的角色要有非常清晰的認識。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引領者、參與者、促進者,教師要營造良好安全溫馨的課堂環(huán)境,不僅體現在教師與學生的課堂關系上,學生與課堂活動的連接上,也體現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同伴的交流互動上。建立尊重、平等、信任、真誠、民主,互助、和諧、友好的課堂氛圍。
通過多種形式活動的參與體驗,引導學生自我探索,引發(fā)自我思考,幫助學生感受心理的變化,在體驗中學習。鼓勵學生彼此的交流分享,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尊重學生的想法,并做到靈活民主的評價。課堂討論分享中,沒有唯一標準的答案,引導學生根據自我理解,得出合理的見解,拓展思維。每一個人都是獨立不同的,在彼此分享感受的同時,也是一個共情與內化的過程。通過課堂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彼此在分享交往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必須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課堂的情緒情感變化,并以此靈活合理的調節(jié)課堂活動流程,重要的是,課堂中師生彼此之間的情感互動與支持關懷。
4.教學效果的評估設置
教學效果是教學活動出發(fā)點的歸宿,讓我們可以理解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師生教學效果的滿意度,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進一步改進課程??赏ㄟ^學生課后拓展作業(yè)的開展、學生課后行為的觀察、教師自我評價、學生及聽課教師的評價等方面進行分析評定。
心理健康教育課既是一堂普通的課,又是一堂特殊的課,只有學生感受、體驗、思考和感悟了,課堂的效果才能真正發(fā)揮,這是一個自助參與、自我發(fā)現、自我教育的特殊過程。怎樣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課,需要教師認真對待,不斷求知、不斷完善自我、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感悟成長。
參考文獻:
[1]馬璇.心理活動課的“三走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15).
[2]寧苗苗.心理活動課是什么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21).
[3]張志剛.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進一步上好學校心理輔導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9).
[4]陽志平等.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操作指南.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