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芳林
【摘要】學習語言最科學的辦法就是將其融入到生活中,英語也不例外。而課堂是現(xiàn)在學習語言的主要場所,因此在小學課堂上創(chuàng)造生活化情境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闡述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幾點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小學英語,生活化,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029-01
前言
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中國大多數學校把它作為學生必修的科目,從小學開始就開設了英語學習課。而如何提高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學習效果,是每位英語教師都應思考的問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顧名思義就是將小學英語的學習融入到生活當中,不只是在課堂中,同時也應存在于課前課后。將英語融入到生活中有利于學生們的學習,不會形成抵觸心理,同時拉近學生與英語的距離,培養(yǎng)學生們的興趣。
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存在的問題
1.課前不鋪墊語言環(huán)境,直接導入抽象教學內容
“關注人,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而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學很難做到這一點,其表現(xiàn)之一在于忽視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征,采取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
大部分英語課對課前導入的重視不足,一般都是直接進行教學,沒有營造出一個合理的英語環(huán)境,讓教學脫離生活,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過于抽象并且難以理解的,這就導致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失去興趣,相較于理論的學習,孩子們更多喜歡實踐。學習來源于生活,英語的學習也不例外,不能脫離生活獨立出來,過于理論化的學習是枯燥乏味并且讓人懷疑的。
2.課堂偏向于機械化訓練,忽視生活化實踐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一種工具,其首要的作用是與人溝通。而一般的英語課都是按照同一個流程模式:朗誦英語課文、老師帶著讀單詞、教會詞組的使用。英語的教學,大多數是“聽、讀、寫、譯”,少了最重要的“說”。在考查中也比較忽略口語的表達,除了課本中的朗誦,很少有專門的去設置語境讓同學們自由發(fā)揮,發(fā)音不標準,不會發(fā)音等等問題比比皆是,孩子們最后也都學成了啞巴英語,更疏遠了學生們與英語的距離,拋棄了“說”,只會讓英語教學更脫離生活。
3.課后作業(yè)多為死記硬背,未能融入課余生活
死記硬背也許是大多數學生對英語的看法,數不盡的單詞和詞組,老師的反復聽寫和抽查,變成了學生們的噩夢。如何將英語運用于生活卻只有在課本上寥寥幾句,這無疑不利于拉近學生和英語的距離,更不利于培養(yǎng)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如此只會事倍功半。
英語的課后作業(yè)一般也只是抄寫單詞,背誦課文之類的,也許學生們背誦下來了,會拼寫了,第二天成功的應付了老師的檢查,但是卻很難融會貫通,這對于語言的學習來說是不利的,尤其是現(xiàn)在新課程標準下,注重對孩子們的素質教育,布置作業(yè)應當更靈活變通,符合孩子的興趣。
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策略
1.課前導入生活化,激發(fā)學生興趣
一個良好的引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堂優(yōu)質的英語課堂要貼近生活,要符合學生們的興趣點。比如在課堂中,要學習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認識新朋友的課文時,主要是介紹一些日常寒暄英語,類似如何打招呼、問好等等,以及一些基本的文具類詞匯認知。在課前導入的時候,就可以將實際生活與課堂相結合,讓老師帶領同學們互相進行自我介紹,然后再將各種集體活動的照片制作成幻燈片,帶領同學們回憶起第一次相見時的情景,引起學生們的共鳴,打開學生的心扉,將初次相見的新鮮和喜悅帶給每個人,然后再引入要學習的課文,有了真情實感,才會使學生們更有學習的欲望。老師們也應該改變傳統(tǒng)思想,對兒童喜愛的讀物和影視作品和游戲充分了解,培養(yǎng)和學生們的共同語言,從而使課堂導入更加生動,效果更好。
2.課堂教學生活化,在課堂中設計生活場景
傳統(tǒng)的課堂不利于發(fā)散學生們的思維,課堂也類似流水線一樣工作,大多數情況下是老師帶領大家讀課文,讀單詞,讀詞組,教會詞組的使用,老師主動而學生被動,使學生一節(jié)課下來覺得十分疲憊,失去了在知識海洋里遨游的動力,長此以往,只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對英語的學習失去了興趣,只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習效率。
課堂教學設計要具有生活化,設置一個符合語境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們學以致用,自由發(fā)揮,每個學生都可以暢所欲言,這樣就避免了課堂的乏味。同時,還可以設置學習小組,讓幾個學生自由結組,自由設置語境,只要是符合學習的內容,無論什么話題都可以,等準備完畢后,在講臺前展示出來。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時候,主要是重復地聽和跟讀學習,練習問答句式,來介紹各種水果,在小游戲和歌曲中加強記憶和理解,可以給學生們布置一個區(qū)買賣水果的語境,或者是讓學生設計愛吃哪種水果的對話。
3.課后作業(yè)布置生活化,將英語融入到真正生活中
英語的學習,最終還是要靠學生自己課后的努力,語言需要融會貫通,只靠上課老師教的是不夠的,需要課后進行鞏固。同時,課后作業(yè)也應當是符合學生們興趣、貼近生活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作業(yè)的類型可以改變,只要是課堂要求的,符合學生興趣的,就可以實行。作業(yè)布置生活化,可以鞏固學生的記憶,學語言,最重要的就是把語言帶到生活中去,融入進去。就像出國留學,很多人在國內本來英語口語并不是很好,但是去了以后,融入到了以英語為母語的環(huán)境當中,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充分的鍛煉,課后也應當盡量營造一個適合英語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樂在其中。
三、總結
一個高素質的英語教師應當做到將生活融入到教學之中,充分的調動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變得輕松愉快,這樣教學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符合現(xiàn)在新課標的宗旨。而且,將課后作業(yè)生活化也符合實用性的要求,既鞏固了課堂學習的內容,又使孩子們意識到英語的實用性,作業(yè)完成的質量也會提高一個層次。
總之,生活化教學是從傳統(tǒng)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它能夠使學生們枯燥乏味的英語課堂變得有趣起來。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當以提高下一代英語素質為己任,努力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多對學生進行了解,多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多對教學方法進行實踐,在總結中不斷提高,最終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
參考文獻:
[1]李益.小學英語課堂的“生活化”[J].校園英語,2016,(22):165-166.
[2]王艷紅.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內涵及策略探討[J].中學生英語,2016,(46):50.
[3]趙新慧.小學英語生活化課堂教學設計[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7,(02):36.
[4]胡瑛.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策略[J].基礎教育參考,2017,(05):68-69.
[5]張雯君.英語教學生活化三種途徑[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7,(05):50.
[6]靳潔茹.基于生活的小學英語教學設計的實踐探索[J].寧夏教育,2017,(0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