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偉強
【摘要】 教育光有愛心是不夠的,教育是一門科學,而愛心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chǔ)。學生教育和班級管理是科學也是藝術(shù),從學生成長的角度出發(fā),依據(jù)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心理發(fā)展趨勢,班主任應(yīng)做好自我定位,應(yīng)用心理學的智慧去應(yīng)對班級管理中出現(xiàn)的各種狀況和各種問題。
【關(guān)鍵詞】 班級管理 學生教育 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5-008-01
0
近日,我在學校里目睹了這樣的一件事:周一勞動課時,五年級的某某同學正認認真真地拿著長長的毛撣清掃教室的天花板,由于太專注不小心絆了一跤,撣子正好打在燈管上,燈管碎了,幾張桌子也弄翻了,桌上的水瓶隨著落地,有的摔爛了,水瓶被摔爛的學生急得哭了起來。班主任沒有問清原因就罵:“成事不足,敗事有余!”該同學滿臉沮喪,嘴里雖然沒有說什么,但可以看出他心里有無盡的委屈和不滿。
當時,我就想,班主任有必要發(fā)這么大的火嗎?這樣批評學生到底有多大的教育意義?這樣子學生能服么?能帶好班級么?是不是這位班主任對學生缺乏愛呢?我想當然不是!那是不是對學生有滿滿的愛就能教育好學生?那顯然也不對。如果愛心能教育好一個孩子,那么就不必要有教師這個職業(yè)了,教育工作由家長來做最好了。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人能比的,難道不是嗎?但是為什么有那么多家長無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歸根結(jié)底,教育光有愛心是不夠的,教育和班級管理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shù)。而愛心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chǔ),僅此而已。我們應(yīng)該從學生成長的角度出發(fā),以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心理發(fā)展趨勢為依據(jù),根據(jù)學生做錯事的具體情況,認真分析和研究,有針對性地開出教育“良方”。
武器一:安慰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不經(jīng)意做了錯事的經(jīng)歷,學生當然也不例外。比如:上述的打掃天花板把燈管打碎;擦桌子時,把同學的書包弄濕;關(guān)門窗時不小心弄壞玻璃;擦玻璃時,不小心把臟水濺到同學的身上;路過同學的座位時,碰倒他人的水瓶,。當一個人發(fā)現(xiàn)自己做錯了事,都會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從而導(dǎo)致“自我信任感”下降。在這個時候,他們最最想的是得到別人的寬恕和安慰,哪怕是一個善意的手勢或微笑、都能減輕他們心中的內(nèi)疚和痛苦。倘若學生做了無心的錯事,得不到老師的諒解和安慰,反而受到指責和批評,那么,不僅會使學生感到老師蠻不講理,心與心的距離就會被拉遠。而且會讓學生感到更加委屈,失敗的感覺越積沉重。所以,當學生做了錯事時,老師應(yīng)當了解清楚“錯事”是否是他的本意,若是無心之錯最恰當?shù)姆椒ň褪前参繉W生,安慰和諒解能讓人找回自信,使人不斷成熟和穩(wěn)健。就如蘇霍母林斯基所說;“有時安慰和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加強烈”。
武器二:贊美
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老師們經(jīng)常在辦公室里或走廊里,在給問題學生上“思想教育課”,而學生要么唯唯諾諾,大氣不敢出一聲,要么一副漫不經(jīng)心的樣子,甚至可以說是“我是流氓我怕誰”。老師苦口婆心地說了幾十分鐘,學生卻一句話也沒有說。最后老師口干了舌也燥了,似乎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學生神情卻發(fā)現(xiàn)不了有多大變化,甚至流露出“破罐子破摔”的表情。這樣的談話不能說沒有絲毫的效果,但很可能是效果并不大。
對于“破罐子破摔”的學生來說,這種學生都會以一個較低姿態(tài)來與老師抗衡。為此,我認為老師應(yīng)該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狠狠地表揚他們。比如說學校舉辦運動會時學生的熱情高漲,運動會前找準這類學生的特長,動員他們參加,訓(xùn)練期間老師多參與運動員的體育訓(xùn)練,從而拉近師生的內(nèi)心距離。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間千萬不要提及學生之前的“不是”,別急著想教育學生。運動會之后老師可以利用表彰大會表揚他們可圈可點的地方,當他們放下心理戒備,面露輕松,自我感覺逐步良好、自尊心回來之際,再一針見血,點出其錯誤。
武器三:成為“一路人”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后進生是班級管理的一大難題,他們不僅學習差,而且紀律也差,常常給學校、老師帶來很大的麻煩。這類學生的行為會給班級氛圍帶來“污染”。我們與一些后進生談話時,總討不到好臉色。面對老師的教育,他們總是不理不睬,不愿與你交流。連交談的機會都不給老師,更談不上教育了,那么我們老師該如何讓學生開口和我們交談呢?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交流是一種意愿,人們往往喜歡和與自己相似的人或有共同點的人說話,這樣就容易找到歸屬感。假如老師在課堂上教育學生的時候時常講到:“你們這幫學生學習如何的不好,紀律又怎么的差,而我教的上一屆學生又如何的聽話,我對你們真失望?!蹦悴聦W生會怎么想?我們只要換個角度想想就不難明白了,假設(shè)領(lǐng)導(dǎo)在大會上說:“你們這些80后的老師做點事就想著回報,活又干得不怎么樣,要求倒不少,而我們當年什么條件都沒有,不是一樣把工作完成了。”這是不是拉遠了我們的距離嗎?感覺我們不是“一路人”。所以我們要先對后進生表示對他的理解,再跟他們講講當年老師像你們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會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只不過老師是怎樣走出來的,現(xiàn)在老師建議你們也這樣做,希望你們也能像老師一樣走出困境。也就是先表示理解和認可,再提出目標與期望。同時我們與問題學生多聊一些與學習不太相關(guān)的內(nèi)容,讓他們感受到老師不但想幫助他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關(guān)心他的生活,這樣往往能拉近師生關(guān)系,激發(fā)學生的積極上進的思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足可看出育人工作之艱難。作為老師要主動去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如能運用心理學智慧來管理班級和處理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就是一個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 參 考 文 獻 ]
[1].湯金洪.學生做錯事的三味心理治療“藥方”.小學德育2005年第9期.
[2].遲毓凱.學生管理中的心理學智慧.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