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名著對于增益智慧,提升素養(yǎng),特別是語文素養(yǎng)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經典名著,教師通過激發(fā)學生閱讀期待,直奔重點,提綱挈領,反復品讀,熏陶浸染,揣摩言語,落實表達,拓展文本,擴大閱讀,感受到經典的無窮魅力,搶占精神與生命的制高點。
關鍵詞:閱讀興趣;品讀名著;拓展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2-01
作者簡介:郭小紅(1975—),女,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qū)東嶠下嶼小學教師,小學高級教師,??疲芯糠较颍盒W語文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要求:“讓學生吸收祖國語言文化的遺產,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薄白寣W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敝袊诺涿谡Z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中,就獨立設立了名著欣賞單元(第五組),里面分別選入了《史記》《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中的片段章節(jié)。
閱讀名著對于增益智慧、提升素養(yǎng)(特別是語文素養(yǎng))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讓古典文學在語文教學課堂中真正散發(fā)出“語文味”來?,F以《草船借箭》為例,談談如何引領學生觸摸名著,感受經典的脈動。
《草船借箭》一課無論是從課文主題、人物形象看,還是從寫作手法、語言風格看,都能很好地體現小說文體的獨到之處。
一、巧妙導入,相遇名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抡n伊始,教師要創(chuàng)設與課文內容相一致的課堂教學氛圍,并依據學生實際設計各種新穎、有趣的導入方法,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或求知欲,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專心致志地投入學習當中。古典名著的導入方法很多,如課題質疑式、聯系生活式、介紹背景式、故事導入式等?!度龂萘x》的節(jié)選課文《草船借箭》一課的眾多導入中,尤為讓我驚訝和推崇的是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的導入:
“有人說《三國演義》是一部謀略之書,那么《草船借箭》無疑就是謀略中的謀略;也有人說《三國演義》是一部智慧之書,那么《草船借箭》無疑就是智慧中的智慧。”“你能從謀略和智慧的角度,試著給文中的四個人物排排名次嗎?”
簡單、樸實,不加雕琢的導入,自然而然地抓住了學生好奇、躍躍欲試的心理特征,而且通過對《草船借箭》四個人物的排名次,初步直觀地展現了諸葛亮智慧者的形象,為下文人物形象的理解奠定了教學基礎。
二、直奔重點,相識名著
所有的古典名著都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的,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來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因此教師要通過語言在學生們的大腦里儲存下來,使這些人物形象能夠活靈活現地、生動傳神地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
《三國演義》非常成功地刻畫了諸多的人物形象。《草船借箭》雖然只是其中的一個章節(jié),篇幅也不長,但是把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心胸狹隘、魯肅的寬厚老實、曹操的謹慎多疑刻畫得淋漓盡致。這篇課文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刻畫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人物形象,其中引導學生領悟其“神機妙算”是本課的一個重點。我在進行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時,運用逆推式教學法,啟發(fā)學生直奔篇末“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并以“周瑜嘆在哪兒,諸葛亮究竟‘神在哪兒、‘妙在哪兒”為主題推進,猶如向學生的心海投下了一塊巨石,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花,這樣他們就會更主動、更細致地研讀語言文字,深入理解課文,從而在品味文字中感受名著的魅力,激發(fā)對名著的閱讀興趣。如果不抓住這些重點句子進行探究,勢必達不到長文短教的效果。
三、品讀情節(jié),相知名著
當前有些名著教學存在孤立課文、就事論事的問題,使文本脫離了原著;機械、游離,狹隘地肢解原著,常常會令學生一臉的茫然。古典名著之所以流傳至今,還如此吸引人,不僅僅是因為它有著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極具個性魅力的人物形象、生動細膩的語言,更因為它的字里行間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人文內涵。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名著作品雖然只是節(jié)選、片段,但篇篇都是精華。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發(fā)現的同時,必須重在引導其進行抓住重點句段展開朗讀感悟,讓學生在悟中讀、讀中悟。具體采取的方式可以是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學習。
在教學《草船借箭》時,我在學生自己朗讀發(fā)現的基礎上,抓住諸葛亮和魯肅上船借箭的一段展開讀悟教學。
出示句子:
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作樂,天亮了就回去?!?/p>
師:諸葛亮緣何要“笑”???他這笑里笑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聯系上下文,說出這“笑”中所包含的周瑜、曹操、魯肅、諸葛亮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特點來)
師:那么請你嘗試著讀出諸葛亮對曹操的嘲諷來。
師:嘗試著讀出諸葛亮對魯肅的老實的寬容來。
師:你說得真好,那么讀讀對周瑜的蔑視來,怎么樣?
師:你來當當諸葛亮,讀出他的自信來!
此外,還原名著的味道,除了朗讀感悟,喚醒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還是極其有效的方法。通過想象情景、人物舉動等,學生對名著的理解也會更加豐滿起來。
四、習得方法,相戀名著
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習得語言,在語言發(fā)展的基礎上提升人文修養(yǎng),使語言與精神得到和諧共振。教師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準確地捕捉典型的語言形式,引導學生去關注、去學習語言的表達方法。
從這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來挖掘,“前后呼應”法是最突出的方法之一。因此在人物形象的品悟時,我讓學生抓住前后句子之間的聯系來思考,即主要引導學生以“前”有推測、“后”有驗證的方法,去感受人物的神機妙算。從扶到放,教師放手讓學生用這種方法去閱讀文本,充分感受文章前后照應的表達方法。這樣,既能將學生順理成章地帶入文本的熟讀之中,又能夠輕松地感悟到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在品讀重點句子環(huán)節(jié),通過反復誦讀重點句子等方式領悟課文寫法的奧妙,又充分把握文章留白處,引導學生想象人物的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來展開想象說話。如啟發(fā)想象說話:“‘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后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說出來的話說出來嗎?”類似的訓練,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拓展文本,相伴名著
“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從人文角度來說,古典名著的教學目標是激發(fā)閱讀名著的樂趣,拓展課外閱讀。五年級下冊的“中國古典名著之旅”這一單元中,編者采用了“以課文帶名著”的方式,文本中的名著片段只是引子,目的是希望通過課文的學習,了解名著,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打開古典名著閱讀之窗。此外,從語文技能的角度來看,古典名著的教學還應該擔負有以下的教學任務:有感情地朗讀、復述課文或片段;能運用學會的方法閱讀相關的閱讀材料;能仿造課文或片段進行仿寫、擴寫、補寫、縮寫等。
不同課文,要選用不同的方式訓練。例如,上完《草船借箭》一課后,教師還可以推薦學生適當的讀讀原著,以激發(fā)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深化對古典文學的認識。
觸摸名著的精妙語言,感受經典的脈動,學生必將會被經典名著的魅力吸引,不斷地促進閱讀能力的形成,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陳永遠.古典名著閱讀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