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娜
【摘要】隨著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深入,高職田徑教學要以“以人為本”為指導思想,以“健康第一”為主要目標,全面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目前高職院校的田徑教學指導思想仍然不明確,田徑教學模式陳舊單一,學校各極領導和體育教師對田徑運動不夠重視,導致學生興趣不高,加之田徑老師教學綜合素質不高,使學生厭倦田徑運動,田徑教學很難開展。在21世紀培養(yǎng)符合社會人才的要求下,高職院校田徑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高職體育 田徑教學 改革探討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246-02
一、當前高職院校田徑教學的現(xiàn)狀和普遍問題
當前高職院校中的田徑教學依舊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技術指導為主,忽視田徑強身健體的作用。現(xiàn)行的教學仍以傳授競技技術為主,過于注重對技術的要求,而忽視了對健身教育的挖掘和對學生能力和素質方面的培養(yǎng),以致造成教師只教技術方法,學生只是為了動作的規(guī)范而學,為了完成考試任務而學。長期以來,在以技術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中,只注重了培養(yǎng)人才的一部分,而忽視了教學的根本指導思想。如果不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培養(yǎng)的人才很難適應社會的需求。
陳舊和多次重復的田徑教學內容,不僅造成了體育資源的浪費,而且降低了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抑制了大學生參與。這種教學方法無法挖掘運動項目的趣味性和娛樂性,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無法調動學生參與其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傳統(tǒng)的田徑教學方法顯得難以適應學生的體育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味地從時間上、速度上、距離上來強調田徑運動的高目標,讓很多大學生難以從中體悟到成功的心理體驗,囹圄了學生催人奮進的體育精神。田徑教學模式上缺少必要的創(chuàng)新。在田徑課堂教學中,教師依賴于過去的教學習慣,從課前的熱身,到運動技能各動作要領的講解與示范,再到學生的訓練和學習,最后以集體的測試等固有的課堂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對田徑運動的好感和積極性。
二、高職院校田徑教學改革的對策與措施
1.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課程教學理念。體育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本著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自主地接受并經(jīng)常進行田徑鍛煉。新的體育教育觀念卻認為,學生的體育課程屬于健身的范疇,競技體育內容不能作為體育課程的主線,健身體育內容才應該是學生體育課的可開發(fā)內容。因此,高職體育教師應當關注社會的發(fā)展動態(tài)、新時期學生的發(fā)展特點、新課程標準下社會及學生的需求,思考怎樣培養(yǎng)出與新課程標準接軌的優(yōu)秀學生。
2.加強對學生田徑教學教育理念的認知。在當前的高職田徑課堂教學中,對體育理論課的教學與體育實踐課的訓練是兩門獨立的學科,教育理念作為教育改革的方向,如果不能從理念上給予體育課堂的教學作指導,將會直接導致體育教育的成敗。為此,結合當前大學生體育教育實際,從田徑教育的意義上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教育目標,最終實現(xiàn)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
3.優(yōu)化田徑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注重田徑教學內容的趣味性、知識性 根據(jù)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優(yōu)化田徑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定向越野是體育教育者比較熟悉的項目之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競技性以及健身性,田徑跑步教學中,也可以利用定向越野的形式進行,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性,能夠提高學生的速度、耐力等,實現(xiàn)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由于田徑項目比較多,課時少,可以分項目設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及身體情況等,選擇不同的田徑項目,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田徑教學順利開展。
4.改變傳統(tǒng)田徑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高職體育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專業(yè)的特點和學生的興趣,充分利用學校的田徑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田徑運動課程,讓學生根據(jù)自已的興趣和體質自由地選擇喜歡的田徑項目。在教學過程中,田徑教學要突破現(xiàn)有的田徑運動教學模式,改革田徑教學內容,優(yōu)化田徑教學內容,更新田徑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利用田徑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創(chuàng)新適合現(xiàn)代學生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和教師之間有著良性的互動,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自愿和積極地參與到田徑教學當中,這加深了學生對田徑運動知識的理解,不僅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掌握了田徑運動的基本技能和技術,也激發(fā)了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
5.強化田徑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田徑運動包含的體育項目比較多,對于不同體質的大學生來說,選擇不同的體育項目更有助于自身體育素養(yǎng)的鍛煉。為此,在田徑教學中,教師要適時的根據(jù)學生的情況來突出田徑教學的重點,切實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從中得到技能的訓練和思想的培養(yǎng),從中逐步樹立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6.重視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思想的培養(yǎng)。高等教育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要從思想上重視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健康的體魄是實現(xiàn)大學生未來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沒有良好的體育素養(yǎng),就難以承擔起時代對現(xiàn)代大學生的基本要求,也只有從思想上高度的重視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才能促進高等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利用一切機會、一切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對體育教育活動的參與度,從體育保健知識的學習中來傳播科學的體育訓練的好處,并引導學生在積極的體育鍛煉中將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主動自覺的從體育教材、體育教法、體育教師等方面來汲取有益的知識。
7.提高田徑教師自身的能力水平。田徑運動作為綜合性的運動,并非每個教師都能夠熟練掌握各運動項目的教學要求和動作規(guī)范,這就需要教師要從自身出發(fā),努力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和知識儲備,從專業(yè)化的田徑運動中獲取更多的有價值的知識,以適應未來田徑教學的需要。為此,開展大學體育教師之間的交流,從田徑知識結構的探討中來擴展大學教師的知識結構。
8.完善高職院校田徑運動的評價考核機制。要采用過程性的考核機制,全面考察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態(tài)度、參與的積極性、完成程度以及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等。新構建的考核評價體系一定要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學習成果,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付出的努力進行人性化評價。評價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如學生努力的程度,學生進步的幅度,各項身體素質的提高幅度,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態(tài)度、課堂表現(xiàn)等。
參考文獻:
[1]馬占勝.高職院校田徑教學的現(xiàn)狀和對策研究[J].運動,2012(4).
[2]張文杰.高職院校體育課田徑教學改革的探討[J].體育學刊,20170.8.
[3]楊文敏.高職院校田徑教學面臨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