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鶴
【關鍵詞】 初中英語;分層模式;差異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8—0115—01
傳統(tǒng)的大班教學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管理,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并不能保證所有學生能夠接受到平等的教育,從而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的后果。為了改善教學效果,教育者們開始探索分層教學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其具體操作主要包括找準定位、因材施教以及合作學習三個方面。
一、評估標準,找準定位
通過建立多層次考核評估標準,初步對其進行分層,幫助學生找準自己的定位對于其日后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成功教育學理論,高質量的教育應該注重教育的全面性、人格性、綜合性以及成功性的特征,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并運用多樣化的方式挖掘學生的潛質。建立多層次考核評估標準,對學生進行分層。
初中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小學,之前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的家庭背景等多個方面都會使其英語水平本身存在差異,因此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很容易導致一部分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陷入“惡性循環(huán)”。反之,教師如果通過基礎英語水平測試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然后逐步提高各階層學生的英語水平便可以直接提高實際教學效果。
例如,八年級英語教材第一單元“Friends”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用于描述人物特征的詞匯以及各種句型,掌握形容詞的比較級、原級、最高級并熟練對其進行轉化和應用,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所有學生學會如何描述一個人的外貌、性格和特征;重難點則在于掌握與本單元話題相關的各種時態(tài)以及長難句。此時,英語教師正式進行授課時就需要先對學生進行摸底,了解所有學生的相關詞匯量、語法基礎等,然后對其進行分層教學。
二、因材施教,挖掘潛力
自從提出進行素質教育以來,因材施教就成為了教育界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基于各種限制一直沒能廣泛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本文將深度解析因材施教的核心,并探索將其應用到初中英語教學之中。所謂因材施教即強調尊重學生彼此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通過已經初步開展的分層教學工作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這種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并挖掘其各方面的潛力,使其最終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比如說,針對那些英語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書目讓其自行學習然后給予必要的指導即可,對于英語基礎扎實但是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則需要在布置學習任務的同時進行更多的互動和監(jiān)督,從而督促其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對于基礎薄弱但是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確立較高的目標,然后表揚鼓勵他們,激勵他們學習更多的英語知識;對于部分英語基礎較弱且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教師則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幫助他們慢慢夯實基礎,完成基本的學習目標,并逐漸步入更高層級的學習之中。
比如,八年級英語教材第一單元“Friends”教學可以分為單詞識記、形容詞專題、句型轉化、時態(tài)變化、長難句分析等內容。針對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應該提前布置識記任務,使其能夠趕上正常的上課進度,針對基礎較好且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在課后推薦其閱讀更多的人物描寫的素材以豐富知識面。
三、優(yōu)勢互補,合作學習
無論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還是分層模式下的差異教學,合作學習都是永遠繞不開的話題,這就足以說明合作教學對于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本文中提及的合作學習主要強調不同層級學生之間的學習,雖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同層級的學生大部分需要分開教學,但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們的合作精神以及團隊協作能力,教師還是應該適當進行合作學習,以保證不同層級學生之間優(yōu)勢互補,從而彌合其差距。
例如,在進行“Transportation”這一單元授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組織所有學生之間討論交流。首先鼓勵學生想象一個場景,讓學生們自己設計路線并談論自己要怎樣到達目的地;然后教師讓“優(yōu)秀層級”的學生們先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后鼓勵其他學生模仿描述距離的遠近、線路設計方案等內容。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消除分層教學帶來的不利影響,也能夠激發(fā)所有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聯絡其彼此之間的感情,從而有利于開展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
初中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此時的教育直接關系到他們日后的成長。但是目前我國的教育依舊難以祛除“應試教育”的弊病,總是忽視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實際水平的差異,分層模式下的差異教學能夠很好地彌補目前教育的缺點,并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