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佳
張愛玲可以說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性格的女性文學家,在她的作品中很少描寫當時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而是著重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女性形象。在她的作品中有著不同類型、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女子,但是她們卻有著相同的命運:被當時的整個社會洪流所吞噬?,F(xiàn)在對研究張愛玲的女性意識、女性形象和襯托女性形象的男性形象做了研究整理,綜述如下。
小說中的男性形象
第一類:在愛與不愛之間掙扎的男人,在張愛玲的小說中他們是為數(shù)不多有真感情的新時代的都市人。范柳原在起初是抱著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但是到最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是愛著白流蘇的,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愛情。
第二類:是那個時代下的畸形產(chǎn)物,沒有愛,沒有能力、并且沒有自尊。但是他們卻假裝很高貴一樣。他們沉醉在金錢與肉欲的歡愉中不得自拔,他們是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犧牲兒,在他們身上呈現(xiàn)了那個時代一切的丑陋。在《沉香屑·第一爐香》中圍繞在梁太太周圍的一系列男人都可以說是這種類型,也正是因為有這種男人的存在,所以才造就了一批可憐的女人。
第三類:是既沒有地位也沒有理想的男人,他們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留下來的寄生蟲,是新舊時代交替夾縫中的無辜產(chǎn)物。
第四類:是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在小說中因為是異國他鄉(xiāng),所以他們心中缺乏著歸屬感,有的玩世不恭,也有的是抱著美好的希望生活,然而往往事與愿違,結(jié)局都是不盡人意。在《沉香屑 第二爐香》中,英國人羅杰可以說是善良的,但是在最后還是自盡。
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一、封建枷鎖和男權(quán)社會下的女性悲劇形象
這一方面的典型就是《傾城之戀》當中的白流蘇,她可以說是一個新時代的女性,但是一直受到封建枷鎖的控制,直到遇到范柳原真心相愛。然而起初的目的卻是為了報復(fù)家中對自己冷落。雖然最后和范柳原走在一起,但是她也始終沒有逃脫男權(quán)社會的掌控。
二、基本欲求的情欲壓抑下的女性悲劇形象
中國女性長期在男性的精神壓迫下,自己的精神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在《金鎖記》當中七巧的丈夫沒有對她欺壓,可就在知道是為了自己的財產(chǎn)她的希望徹底破滅了,她的人生實際上也墮落了。以至于她對自己的兒子、兒媳、女兒一個個地加以迫害。這從另一個側(cè)面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女性的悲哀,女性作為一個生命體卻連最基本的情愛欲求都無法得到滿足。
三、物欲膨脹所導致的女性悲劇形象
《金鎖記》當中的七巧在得不到愛情的基礎(chǔ)上,還對自己的財產(chǎn)十分在意。因為對金錢的追求,她的家人把她嫁給了有錢卻癱瘓的丈夫、一個弱女子在封建大家庭和一大家子人對抗、在分家之后因為怕別人搶奪自己的財產(chǎn)而對女兒的男朋友心有疑惑。在情欲和物欲的雙重壓迫下最終家破人亡。在《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梁太太,在出嫁之前甚至不去想什么愛情,而不顧家人的反對嫁給有錢人做姨太太,丈夫去世之后則是與其他男人在一起追求著充滿金錢的奢靡生活。
四、女性自身人格的缺失所導致的女性悲劇
一是女性過于軟弱的性格所造成的,這種女性的悲劇代表人物就是《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葛薇龍;二是性格過于堅毅和過于執(zhí)著甚至固執(zhí)所造成的,這種女性的悲劇形象代表是《色·戒》中的王佳芝。
(一)男性崇拜和依附心理
《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對范柳原的依附,《沉香屑·第一爐香》中葛薇龍對喬琪的精神依附,《小艾》中席五太太、《花凋》中鄭太太、《鴻鸞禧》中婁太太對丈夫的經(jīng)濟依附、《心經(jīng)》中小寒對父親的情感依附……都展示出女性強烈的依附意識。讀者在小說之外的世界中感覺到痛苦,為書中的女性們感到悲哀,但是那些女人感到的卻是滿足。由此而來的男尊女卑給女性帶來的不幸卻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二)愛慕虛榮和同性傾軋
《沉香屑·第一爐香》中葛薇龍看著梁太太給她準備的一壁櫥漂亮的衣服,雖然想到“這跟長三堂子里買進一個人,有什么分別”,但是并不能克制住她的虛榮心理,還是“忍不住鎖上了房門,偷偷的一件一件試著穿”,也正是因為她的虛榮,讓自己永遠生活在“富麗堂皇的墳?zāi)埂敝小!督疰i記》中曹七巧則是以欺壓兒媳、女兒等同性人,來滿足自己變態(tài)的心理,來消解自己當初所不能做到的仇恨。
(三)“真”/“好”世界的對立沖突
女性“真的”世界應(yīng)該是源于自我生命的感性體驗?!罢娴摹笔澜绲慕?gòu)過程,是女性生命力被不斷喚醒的過程。好的世界就是張愛玲作品中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像《金鎖記》的芝壽、《鴻鸞禧》的婁太太。另一類是像《五四遺事》密斯范和《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王嬌蕊那樣接受了新的思想,有了追求新式戀愛、新式婚姻的勇氣,她們不滿足于封建傳統(tǒng)下的禁錮,而是沖出牢籠,力圖改寫導致自我與主體性喪失的他者位置。
總的來說,張愛玲的女性文學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留下了她獨特的印記。在她的作品中對女性有了更深刻的詮釋。完全是中國女性一部自虐、自愿接受被虐的寫實。不過也正是女性從內(nèi)心當中的不反抗,更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甚至是我們現(xiàn)在的部分女性的悲哀,為我們敲響警鐘。
參考文獻:
[1]張愛玲.張愛玲文集[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8.
[2]王臣.愿此生歲月靜好:張愛玲傳[M].東方出版社,2015.
[3]陳樹寶.地母神話與張愛玲的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M].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2,1.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