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學好數學至關重要,并且應該從小培養(yǎng),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的訓練,使學生學會思考,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關鍵詞:數學教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
加強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提高學習水平。學生的思維過程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的有序化過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思維過程的規(guī)律性與程序性。下面談談個人這幾年來的教學體會。
一、 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早進行
從學生一進入小學學習數數,認數開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就要跟著進行。如:認識自然數2時,老師可以這樣說:停車場里,開來一輛小汽車,又開來一輛,現在停車場里有幾輛小汽車?老師又說:一輛小汽車用“1”表示,兩輛小汽車用“2”表示,2比1大,1比2小,用算式表示就是1+1=2。從上面例子看出,學生在認識數時,學習了數的實際意義的概念,同時進行了兩個數比較大小和已知兩個數求和的思維訓練。因此說,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早進行,盡量做到每堂課都滲透一些。
二、 從概念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概念是反映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當客觀事物反映到學生頭腦中時,就成為他們的認識對象。學生對認識對象的認識是一個由淺入深,不斷深化的過程,它應在大量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方法,逐步認識到對象的本質屬性,并借助詞語形成概念,把握對象的本質越深刻,形成的概念也越深刻。這樣在教學上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提高了教學質量,又減輕了學生負擔。
例如,分數意義的教學,教學中應利用現實生活的需要,說明分數產生的必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學中要強調整體“1”的內涵,通過大量,具體的事例加以說明,使學生理解到: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一個計量單位、一個物體,還可以表示一個整體。繼而強調平均分,顧名思義,分數乃平均分后所得的數。有意識地進行“分”與“平均分”的對比,借助圖形的直觀性讓學生判斷。通過大量,具體的實物圖形的演示,誘導學生歸納出分數的意義。學生形成概念后,教師可以在下一課時進行概念內涵的揭示,指導學生進行分析,對比,從而加深理解。如:指出14,14米的分數意義,分數單位,在數軸上填分數等。講清概念之間的關系和他們的本質區(qū)別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有利于知識間的融會貫通、前聯后接,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概念本質屬性的理解,有助于對概念作出準確的判斷并運用于實際。
三、 從語言規(guī)范表述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主要工具。加強語言表述的訓練,用規(guī)范的“數學語言”準確而又精練地口述思維過程,數量關系或表達數學的本質屬性,充分發(fā)揮其載體作用,能使學生思維更有條理性,更有邏輯性,也更有清晰性。
例如,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讓學生按照“一看”“二數”“三寫”“四算”的思維程序進行語言表述訓練。一看加數是否相同,相同加數是幾。二數相同加數的個數。三寫出乘法算式。四算出得數。例如,5+5+5+5=20,轉化成5×4=20后,應讓學生會講:“相同加數是5,有4個5相加,可以寫成5×4,讀作5乘以4,得數是20?!薄氨怀藬当硎鞠嗤訑?,乘數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是4?!薄扒髱讉€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教學中還可要求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邊操作邊“說”,也可在動腦思考過程中,邊思考邊“說”解題思路或分析數量關系。老師在學生“說”的基礎上加以指導注意規(guī)范,語言講究準而精。
四、 從多角度思考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目的還在于引導學生思維“入軌”,使其最終能進行多角度,多側面,全方位地思維,這是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中須把握的方向,也是數學教學中必須重點培養(yǎng)的能力。
例如,“修一條長1600米的水渠,5天修了全長的30%,照這樣計算,剩下的還要幾天修完?”教學這道題時,我注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解題思路和數量關系,發(fā)揮學生在思維過程中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出了多種不同的解題方法。較為普遍的思維方法是:①1600÷(1600×30%÷5)-5;②1600×(1-30%)÷(1600×30%÷5)由于學生對解題產生了興趣,有的學生發(fā)揮獨立思維的能力,沿著“修全長的30%要用5天,那么還剩(1-30%)是30%的幾倍”這個思路得:③5×[(1-30%)÷30%]。有的學生則想到:“5天修了全長的30%,幾天才能修完全長,再減去已修的5天”,出現更為簡便的解法:④5÷30%-5。有的學生還采用“解方程”,“解比例”等其他的思維方法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解題方法來解答,拓展了思路領略運用多種知識的樂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此外,圖解法解答應用題,也是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五、 從指導解題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正確的判斷來源于正確的思考,正確的選擇來源于正確的判斷。學生的正確判斷首先在于學生對概念的真實理解,如果只是片面的,不完全的或互相之間的關系沒理順,將會導致判斷失誤。如認識鈍角的意義后,為檢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可設計:①大于90度的角是鈍角,②鈍角大于90度,讓學生判斷。判斷題的分析還應注意概念中的雙重限制條件,如直徑的定義應強調必須是通過圓心,再強調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才可叫做直徑。
此外,相當部分的判斷也可采用枚舉的方式進行嘗試,但如果枚舉不得法,可能造成判斷失誤。數學中應引導學生從最小的開始至前數個進行探討,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選擇,有的放矢地進行解答,克服隨意性、碰巧性。例如:
①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錯,2是偶數,也是質數,不是合數)
②所有的合數都是偶數……(錯,9是合數,但不是偶數)
③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錯,1是奇數,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④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錯,2是質數但不是奇數)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培養(yǎng)和訓練思維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數學綜合素質。不過,良好的思維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教與學須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效。
參考文獻:
[1]楊暉.預初學生數學元認知與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2]趙雪.小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
陳鎮(zhèn)興,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舊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