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群
【摘要】在小學基礎教育階段,語文學科既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又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學科。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
推進,呼吁小學語文學科實施情感教育的呼聲愈加強烈,其旨在打好學生語文基礎的前提下,全面提升學生情感認知水平與綜合能力。為此,在新時期新的教育形勢下,實施情感教育是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正在不懈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學科,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實際中對學科教學賦予情感,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既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推行素質教育的根本需求,又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從整體上看,實施情感教育,即在學科教學藝術層面進行革新,加之小學時期學生年齡小、生活經(jīng)驗不足、閱歷不豐富、情感體驗少等因素影響,對小學生實施情感教育尤為必要。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情感共鳴
在語文學科教學中,要想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首先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實際要求的情境,并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來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眾所周知,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多采用“教師臺上教、學生臺下聽”的模式,這一模式下的語文課堂較為單一、刻板,且不利于學生體驗情感與發(fā)展綜合素質。為此,應當及時、徹底地改變這一局面。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引入情感教育則是重要的“破題之法”。語文學科教學實施情感教育,通過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學習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熱情,并喚醒學生的情感認知系統(tǒng),使其與新知識積極聯(lián)系起來,給予學生充分的情感體驗,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情感認知、情感體驗等能力。如,在學習《一定要爭氣》一課時,作者通過詳細介紹已故生物學家童第周的生平事跡,使學生如親見其人一般,對其產(chǎn)生崇敬、欽佩之情。在此氛圍下,組織學生共同學習“一定要爭氣”的精神,并展開課堂討論,讓學生將童第周先生的不被困難嚇倒的精神與自我學習、生活的態(tài)度作對比,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同時自覺做到以老一輩科學家為學習的榜樣,努力學習、力爭上游。
二、傾注情感,關懷學生心靈
小學語文實施情感教育要求教師需對學生傾注更多的情感和關懷,做到從內心真正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同時注重關懷學生心靈成長。通過實際教學可知,當下的小學生多是家中的“獨苗”, 平時都是在家長的羽翼保護下成長,且生活中的玩伴也相對較少,因而其內心普遍較為孤獨,渴望教師的關懷和與其他小伙伴一同玩耍。這就要求教師除了關注學生學習以外,更應當關注學生心靈,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加強與他們的溝通和交流,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想其所想,導之以行,做到用心關懷學生,使其在學習和認知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從而增強其情感體驗與領悟。與此同時,在實際教學中,除了要實施富有情感的人文教育以外,也應當重視教育教學的方式選擇與應用,盡可能地做到少批評學生,多對學生進行表揚與鼓勵,從而幫助學生確立自信心,使其在學習和生活中得到進步。
三、合理評價,提升情感認知
所謂的情感教育,并非通過灌輸情感的途徑可達,其需要學生通過加強自主學習與思考才有可能形成。因而,在小學語文實施情感教育課堂中,教師除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外,還應當通過合理評價,提高學生的情感認知水平和能力,使其達到自我認知、自我思考與自我體驗,進而在學習中能夠各顯其才、各盡其能,充滿信心,從而實現(xiàn)小學語文實施情感教育的目的。傳統(tǒng)語文教學課堂中的評價,多是以教師評價為主,對學生自我評價與生生之間相互評價等方面關注較少,這也正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課堂教學評價作用未能充分發(fā)揮的關鍵問題所在。為此,教師在實施語文情感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導入多元評價方式,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同時組織開展師生間、生生間的互相評價,使學生在獲得自我認知的同時,也能提高其思辨能力,同時獲得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
四、錘煉習慣,深化情感教育
知識源于生活而又回歸于生活。語文知識也是如此。在小學語文學科中實施情感教育,關鍵一環(huán)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使其在生活中能夠自覺學習語文知識,并主動升華,自覺進行情感體驗、認知和思考。特別是在現(xiàn)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無論是語言文字,還是故事歌賦,當中無不蘊含著深刻的情感知識與人生哲理,這些知識與哲理,不管是對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還是工作、生活,都大有助益,因為情感是相通相融的,因而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利用語文教材乃至學習、生活中的任何美好的情感與言行去感染學生,促其身心健康發(fā)展。例如,在學習“一針一線當思來之不易”這句俗語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一些革命先烈光榮而又感人的事跡,讓學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因而不能浪費生活中的“一針一線”,同時還要努力學習知識,用先進的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以創(chuàng)造更好的明天。通過教育和熏陶,啟迪學生情感和思維,促其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并在此過程中培育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為今后更好地實施情感教育奠定基礎。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現(xiàn)階段,情感教育已經(jīng)深入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為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手段,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關注學生成長、實施合理評價以及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等策略,進一步深化語文情感教育內容,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情感認知等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春艷.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J].基礎教育參考,2010(4).
[2]韓文哲.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7(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