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月明
【摘要】說理文的意義不可忽視。蘇教版編排的說理文語言簡潔凝練,多采用敘議結合的手法,有理有據(jù)地闡述觀點,層次清楚思路明晰,是提高學生邏輯能力、培養(yǎng)學生闡發(fā)觀點技能的有益憑借。
【關鍵詞】說理文;教學策略;《說勤奮》;問題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說理文是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fā)表意見、提出主張的一種文體,作者常常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以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它具有觀點明確、論據(jù)充分、語言精練、論證合理和邏輯嚴密等特點。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編排了一些說理文,如《說勤奮》《學與問》《滴水穿石的啟示》等,雖然篇數(shù)不多,但是說理文是培育學生理性思維,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范本。學習說理文,對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發(fā)展、說理方法策略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利用說理文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使其輕松地掌握說理文這種文體的學習策略呢?下面就以《說勤奮》為例,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讀題揣摩,明確文體
課題是說理文的靈魂所在,也是作者寫作目的所在。學習說理文,要明確作者寫作目的所在,首先要讀題揣摩。教學《說勤奮》時,我在板書課題之后讓學生齊讀課題,然后思考課題傳遞給了我們什么信息,學生充分思考后討論,明白本文是以“勤奮”為說理對象的。接著,我抓住“勤奮”這兩個字引導學生揣摩,文章會舉哪些例子來證明作者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告訴學生,這是一篇說理文,課題就是作者觀點的濃縮。將要說明的道理加以概括、提煉,作為文章的題目,這是說理文常用的擬題方法。這樣,教師依據(jù)文體特點來設計教學,借助題目引導學生辨識文體,領會說理文這種文體的擬題方法,幫助學生初步確立“說理文”的類型概念,為下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初讀課文,梳理脈絡
學生在讀題時明確了本文的論述對象之后,教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文中具體闡述作者觀點的句段,學生找到了“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等句子。
接著引導學生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到“勤奮”是通過哪些事例表達出來的,并通過第一個例子悟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從第二個例子悟出: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然后教師多媒體出示句段,讓學生說說這些句段分別處于文章的什么位置利用。然后讓學生繼續(xù)思考:文章的中間部分寫什么?如果把文章劃分為三個部分,該怎么劃分?這樣從文中抽離出觀點,再回到文本。在這“一來一回”中,學生對說理文文體的結構已經(jīng)有了相當?shù)牧私?,梳理出文章脈絡也就水到渠成了。學生即可明白,說理文中作者的觀點一般出現(xiàn)在文章的幾個位置:題目或者文章開頭,一目了然;結尾呼應開頭,總結觀點,深化中心;也有部分說理文的觀點出現(xiàn)在中間部分,承上啟下。教師還可以板書要點,清晰地呈現(xiàn)出說理文的經(jīng)典結構,便于學生迅速找到說理文“理”之所在,掌握學習說理文的方法。
三、細讀課文,探尋聯(lián)系
說理文各個段落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它一般都是提出觀 點,舉例論證,最后總結全文,重申觀點。論述縝密,層層深入,因此,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課文說了什么道理,還要感知作者是如何進行論證、如何進行說理的,以此掌握文體的章法。這是說理文教學的重難點,也是說理文的核心教學價值所在。
在教學《說勤奮》一課時,我根據(jù)說理文文體特點,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
1.學生自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列舉了哪兩個事例。
2.學生默讀課文,想想作者怎樣運用事例來論證自己觀點的。
3.完成下表:
4.思考:作者列舉的事例和觀點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
這個教學流程中四個問題的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引導學生探尋說理文段落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掌握這種文體的學習方法。讀懂內(nèi)容僅是說理文教學的第一步,領悟文章所蘊含的表達規(guī)律才是更深入的一步、更主要的一步。直觀的表格,有助于學生發(fā)現(xiàn)“觀點”與“事例”之間的關系,從而對“語言”與“目的”間的關系有所領悟,實現(xiàn)語用目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童第周的勤奮,教學這部分時,我一是抓關鍵詞,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二是讓學生帶自己的實際做法和想法去與他進行比較,從而反襯出他的勤奮,這種建立在學生生活實際和自身體驗上的思考與理解是真實、印象深刻的。并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想象童第周勤奮的表現(xiàn),在擴充的基礎上,更為深刻地理解了他的勤奮,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這樣學生的理解加深了,學生想象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另外,在學完第二、三自然段后,我對這一部分做了一個小結,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看板書,說說兩個例子不一樣的地方。讓學生明白說理文這種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寫文章時要有意識選擇典型的例子,更有代表性,也更有說服力。為他們寫作作鋪墊,課文舉的是不同的例子,都說明了同一個問題:勤奮是實現(xiàn)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四、對照比較,領悟文法
說理文不同于其他文體,它的教學核心不在于理解課文中的事例內(nèi)容,而在“理”,在“說”。在“理”與“說”中,重點又在“說”,在學習作者如何“說”上。在教學《說勤奮》時,我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這是一個總領性的問題,可以在總結課文的時候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看一篇文章,培養(yǎng)學生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這是學習說理性文章的一項重要訓練內(nèi)容。接著引導學生繼續(xù)思考:作者是怎么說勤奮的?用了哪些方法?在同桌討論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引導學生聯(lián)系文章所列舉的兩個事例進行對照比較:司馬光天資聰穎又勤奮好學,結果怎樣?童第周17歲才進中學,成績很差,他勤奮,結果怎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找出司馬光和童第周兩人相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兩人相同點時學生說他們都獲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時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從句子中,我讓他們找司馬光和童第周成功的標志是什么。在找相同點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找不同點,于是學生通過思考明白,他們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現(xiàn)代的。
在再讀課文的基礎上又找出有關句子,弄明白一個是天資聰明的人靠勤奮成才,一個是起步晚、基礎差也靠勤奮成才。在對照比較中他們明白了“天資聰穎的,要想有成就需要勤奮;天資不好的,只要勤奮也能有成就”的道理。同時,學生在討論中明白了說理文文體選材的典型性,既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也學習了說理文的表達方法,明白了運用典型事例說明道理的方法,掌握了說理文表達的一般規(guī)律,領悟文法。
五、巧妙遷移,學以致用
在課的尾聲,為了深化學生對“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這個中心的理解,我設計了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拓展學習名人名言的訓練,出示名人關于“勤奮”的名言,讓學生誦讀積累。這個訓練既超越了文本,又充分發(fā)揮了文本的情感內(nèi)涵,引發(fā)了學生與文本的深層次對話。
最后,為了提高學生的言語能力,深入領悟說理文的表達方法,我讓學生以“功夫不負有心人”“言必信,行必果”為題,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以小練筆的形式巧妙遷移,鞏固學習成果。這樣的設計有針對性,也適合學生的學情,有利于學生掌握說理文的學習策略。
說理文的意義不可忽視。它是培養(yǎng)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載體,是語文學習走向實踐、走向應用必不可少的一種文體。蘇教版編排的說理文語言簡潔凝練,多采用敘議結合的手法,有理有據(jù)地闡述觀點,層次清楚思路明晰,是提高學生邏輯能力、培養(yǎng)學生闡發(fā)觀點技能的有益憑借。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說理性文章時既要讓學生說出“語文的理”,又要抓住“聽說讀寫”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字詞句段的感悟中學說理之“文”,明語文之“理”,悟表達之“法”,讓學生融會貫通,實踐運用。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