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志勇 陳迎淑 魏蓓蕾 馬麗芳 蘇文寧
[摘 要]中等生默默無聞,我們這里暫且把他們稱作“灰色學生”。 時至今日,一種讓“灰色學生”亮起來的呼聲越來越高漲。小組合作學習為中等學生創(chuàng)設了互幫互學的學習平臺,進一步完善了中等學生健康的人格。合作學習使學生人人參與,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了團體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特別是積極性不太高的中等生也能得到一定的發(fā)展。
[關鍵詞]灰色學生;中等學生;小組合作
一、探究原因
中等生是指學習成績一般,紀律、活動、能力等都居于中游的學生。在一個班級里,總有大約五分之三的孩子,他們既不像尖子生那樣思維敏捷,頗受老師歡迎,也不像后進生那樣惹事生非,引人側目。他們默默無聞、安靜、謹慎、靦腆。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就成了被大家遺忘的“角落”。美國教育研究者把這部分學生稱為“灰色兒童”,我們這里暫且把他們稱作“灰色學生”。
小組合作學習指的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學生或者群體的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在共同學習中利用動態(tài)因素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作為評價標準。
縱觀國內外小組學習的研究,幾乎都是優(yōu)等生帶后進生的學習模式,忽視了對中等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的關注,沒有突出中等生的地位。時至今日,一種讓“灰色學生”亮起來的呼聲越來越高漲。
二、探究方法
在實際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雖已廣泛應用,但分組不科學不精細,部分活躍的學生積極發(fā)言積極學習,而學習成績一般又性格內向的中等學生卻沒有發(fā)言和學習機會。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深入探究和改進。
1﹒科學的分組。分組時具體做到性格互補,優(yōu)、中、差搭配、男女共組。對于“灰色學生”習慣于做旁觀者,很少舉手的現(xiàn)狀,一方面小組長詢問,在他們準備好的情況下,讓他們先講;另一方面老師和同學對他們多肯定,多鼓勵,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逐漸喜歡參與,敢于發(fā)言。科學的小組分工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可以促使小組成員既承擔對個人的責任又注重相互配合,發(fā)揚團隊精神。
2﹒有效的問題預設。小組討論的問題要服從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知識水平,這些問題要難易適中,并具有導向性,即使是學習成績一般的中等生,也能夠通過這些問題提高他們學習討論的積極性,但也不能提過于簡單,不假思索就能解決的問題,問題過于簡單,學生張口就來,看起來氣氛活躍,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形成思維惰性,不利于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因此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使各學習小組內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討論、探究、思考都能有所收獲。
3﹒合理的師生角色定位。
(1)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角色的定位。教師充當好“管理者”“促進者”“參與者”等多種角色,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主導性在于:課前提前預設好課堂中留給學生討論的各種問題,課中回答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并給予學生及時而有效的點撥;課末作出激勵性的點評,重點關注中等生,同時處理好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的關系。
(2)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角色的定位。學生主體性在于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主動學習,積極探研解決問題的方法,討論時積級發(fā)言,大膽質疑。
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必須處理好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的關系。假如把小組合作學習比作演戲,那么,教師在當好導演的同時,又要當好演員和觀眾,即教師不但要導戲,有時還要參與其中演戲,同時還要當觀眾評戲;學生既當演員,又當觀眾,即小組合作學習這出戲,學生既當演員演戲,又當觀眾評戲。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只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也不能只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而忽視教師的主導性。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相輔相成,正確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才能獲得教學相長。
4.完善的評價機制。小組合作學習關鍵一步是對小組學習成果的展示給予評價。評價在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運用得當對學生能產生激勵作用。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評價尤其是教師的評價一定要具體,并具有鼓勵性和指導性。以往的評價,主要是教師對學生個體學習成績優(yōu)差的評定,其功能主要表現(xiàn)為甄別,往往挫傷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中等生和學困生,導致本來就學習興致不高的他們出現(xiàn)厭學,甚至逃學的現(xiàn)象。小組合作學習倡導“人人參與,互相幫助,彼此促進,共同成長”,評價時變革了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把對學生個體學習成績的評價變?yōu)閷W生團體積分的評價。
評價的形式很多,有質性評價和量性評價、有縱向評價和橫向評價、也有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等。在處理質性評價和量性評價關系方面,應以質性評價為主,量性評價為輔;在處理縱向評價和橫向評價關系方面,應以縱向評價為主,盡量不用或少用橫向評價,評價的基礎放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把評價學生的著力點放在爭取不斷的進步與提高上,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現(xiàn)在與自己的過去比較,進行動態(tài)的評定,只要比過去有進步了,就可以得到“優(yōu)”或“良”。這樣會使大部分學生,尤其是中等生無一例外地受到獎勵,并激勵學生走向成功;在處理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關系方面,既要對小組合作結果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更要注重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的全面評價。
三、探究成果
1.課堂煥發(fā)了生命活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懂得了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尊重。尤其是中等學生,由原來的默默無聞,通過小組內的交流展示,變得更自信;通過交流展示,課堂因學生的自由活動而變得具有活力。
2.學生整體素質得到提升。學生卸下了通常師生個別問答中非常容易產生的思想包袱,思維靈活開闊起來,進一步完善了中等學生健康的人格。使學生人人參與,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了團體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3.轉變了教師工作狀態(tài)。由于小組合作教學研究是一個永無止盡、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課題體系,所以教師始終會處于一種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不斷收獲的狀態(tài)之中,教師的興趣得到了保持、精力得到了集中、激情得到了激發(fā),這在無形之中會形成一特有的校園文化,而這種文化會用它深厚的底蘊與獨特的風格涵養(yǎng)著教師們的性情和鍛造著教師代產的職業(yè)操守。
參考文獻:
[1]李朝輝;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周自興;;試談學困生的轉化工作[J];西北職教;2009年07期;
[3]韓富兵;;學困生的轉變重在自信心的培養(yǎng)[J];西北職教;2007年07期;
(本文是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一般課題;課題名稱:如何提高“灰色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參與度的探究;課題批準號:[2017]-JKGHYB-0784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