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國家教育事業(yè)的改革不斷進行,力度也持續(xù)增大,在推進素質教育中也對高中生物教學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現(xiàn)在的素質教育中很多都需要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全方面促進高中生的發(fā)展。觀察當下高中生的生物學習中,很多都涉及一個知識遷移能力的學習。知識的遷移學習能力是一種學生可以把已經學過的知識掌握并可以對其舉一反三,達到對知識融會貫通的境界。最后需要讓學生關注知識的遷移,從而避免讓學生陷入死讀書的境況,讓學生有了實際的應用能力。本文就對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進行研究,探討對應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知識遷移;策略方法
隨著教育的進步,當下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更多關注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的鍛煉。當下遷移理論指出:“遷移就是學習者利用認知結構的原有觀念,對新課題進行分析、概括過程,是學習者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在利用知識、積極主動的思維過程中實現(xiàn)的?!彼?,教師在實際生物教學中,要對學生的實際教學情境進行創(chuàng)造,得到一個適宜情景,運用合理方法來進行教學,最好學生的知識遷移準備,讓學生的知識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一、 生活常識入手,激發(fā)知識遷移
高中的生物學習,我們都會有感受就是它有點文科特點,很多內容是需要去記憶的,課程內容更深,內容難度也相對大,還有很多不是很好理解的東西,所以,課堂教學要是“說教”方式的話,就很難上好生物學,很難對學生進行生物課教學。在實際生物教學中,就需要生物教師對如何來通俗易懂化傳授知識來做探討,根據(jù)筆者的經驗,認為應該在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fā)上做思考。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隨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興趣上需要多動腦,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生物學很多都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個縮影,它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所以教師在課堂導學中,要能夠“賣個關子”吊學生的胃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可以更好來開發(fā)學生的知識遷移思維。
舉例來說,課程《酶的研究與應用》學習中,教師可以首先提問學生喜歡喝果汁嗎,然后拋出問題——果汁和水果對比的話有什么不一樣呢。學生可能直接反映說問題太簡單了吧,誰都知道水果榨汁不就成了水果汁嘛。但教學中,教師可以帶著榨汁機和一些水果,實際和超市買來的一樣水果汁,然后邀請學生來實際嘗一嘗,對比一下兩者不同,讓學生觀察做記錄,二者的透明度差別。通過觀察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成品果汁一般是比較透明的,這樣就需要思考為什么會這樣了。教師給出解答,這是因為剛榨出的果汁一般是添加了果膠酶,這樣果汁就神奇地變澄清了,學生的疑惑解答了,興趣也非常高,讓學生反思最常見的東西還是有不一樣的。最后,在教授完果膠酶的作用一課后,還可以繼續(xù)帶領學生探討不同溫度和PH等不同環(huán)境下的果膠酶變化。
二、 合理安排教學
在教師的教案中,都會有具體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在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過程中,就需要注重對教學安排的合理編排。要利用好課堂這個重要的學習場所,結合課堂四十五分鐘重要的時間段,精心策劃好教學內容,整合好知識遷移能力的內容,在課堂中發(fā)揮知識遷移能力學習的效果,讓學生建立科學的學科系統(tǒng)框架,開發(fā)學生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 課前精心策劃導入
常言說,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一節(jié)有意義的課就是看能否足夠吸引學生的注意,而這關鍵也在于課堂開始階段就能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對學生的學習促進性有所提高和發(fā)展。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來進行分析,結合合適的因地制宜的教學方法導入新課,具體可以參考實驗式的導入法,還有一些多媒體視頻動畫等。
(二) 課堂突出重點和難點
課堂效果的呈現(xiàn)很多也是要看課程的重難點是否在課堂有所體現(xiàn),教師在課程分析備課時,需要依據(jù)學生的情況,對課程內容精心計劃安排,突出學生需要合適的重難點,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又達到課程要求。
(三) 聯(lián)系好前后知識
教師在生物課程教學中,要注重生物科目本身較強的邏輯性,對學生的知識框架構建需要遵循科目邏輯性,每個知識點都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學習中需要注意學習內容的前后聯(lián)系,這樣也是鞏固好舊的知識,為后面新的知識做鋪墊,這更是為學習知識遷移能力做好良好習慣的鋪墊。
(四) 做好課堂學習的歸納總結
一門課程的學習,需要有最好學習的歸納和總結。一個歸納總結是有“畫龍點睛”的很好的作用的。教師在整個課堂的知識點教授完以后,需要對學生的表現(xiàn)作出評價,通過評價,讓學生學會對知識進行自我整理和歸納總結,從而讓學生理解到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從而對知識遷移作出積極的作用影響。
三、 結合實驗案例,來提高學生能力遷移
眾所周知,生物是一門理科實驗性的學科,其學習很多是以實驗為主的,在實驗中,學生是可以通過自己的親自動手來理解和驗證生物課程中學習到的內容的,學生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舉例說在學習《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這課過程中,學生應該通過實際的顯微鏡來觀察物質的“細胞質”,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植物的神奇,植物是這樣生長的啊。通過具體實驗的學習,讓學習能夠主動去鍛煉知識遷移能力,在實驗中,可以體現(xiàn)出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的吸收效果。教師再結合實驗中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及時作出引導,更好地培養(yǎng)好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從而提高高中生的綜合能力。
總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當下教育發(fā)展的趨勢,生物教學就是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靈活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鍛煉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戴和劇.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策略研究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4(9):139-140.
[2]陳錦華.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策略研究與實踐[J].讀與寫:上,下旬,2014(15).
[3]葛健鋒.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理科考試研究,2014,21(10):93.
[4]許長影.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策略研究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z2).
作者簡介:
鄭召棋,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永春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