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重視中小學戲曲音樂教學工作。努力探究,大膽嘗試戲曲教學素質教育新方法。培養(yǎng)初中生戲曲學習興趣,改變組織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投身到課堂學習中。營造課堂戲曲教學濃烈氛圍。嘗試多種學生主動學習方式。實現現代教育技術課堂介入。
關鍵詞:初中音樂;戲曲教學;素質教育;方法;探究;培養(yǎng)
中國戲曲是東方最古老的戲劇種類,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在大力倡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把戲曲的教學從音樂課堂剔除出去,忽視了中國戲曲的存在就是對中國古老文化的背叛,也是無法做到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是與音樂素質教育精神相違背的。所以,中小學音樂教師應該積極增強自身的戲曲知識,努力探究,大膽嘗試戲曲教學素質教育新方法,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陣地,想方設法地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為使學生能夠愛上戲曲,學好戲曲,做好古老文化的傳承者而努力。
相比于流行音樂的教學來說,戲曲教學在學生中受歡迎的程度當然是要遜色不少。這一點在初中生身上的表現尤為明顯。這樣的現象當然是和初中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心理特點以及流行音樂表現主題的形式特點有關系。但是,并不是說戲曲教學就無法在初中音樂課堂得到很好地開展。只要初中音樂教師能夠很好克服教學方法落后,授課形式單一等毛病,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新模式,努力地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起來,改變組織教學的方式,使得他們能夠積極投身到課堂學習中來,相信學生一定能夠在音樂課堂上學到很多的戲曲知識,也因此愛上我們的古老文化,主動做一個古老文化的傳承者。
一、 營造課堂戲曲教學濃烈氛圍
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少的音樂教師進行戲曲教學的方法相對比較簡單單調。通常的教學模式就是播放戲曲曲目,組織學生觀看,然后再由教師進行分析總結。這樣的話,學生只能是純粹地欣賞,充其量只能算是眼睛和耳朵這兩種感官的參與,沒能充分地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更多的感覺器官的參與。因此,這樣教學模式下的戲曲學習效果自然是不佳的?;诖耍踔幸魳方處煵乓浞挚紤]到學生的年齡階段心理特征,通過營造濃烈的戲曲學習氛圍來促使他們更好地融入到課堂學習中來。
我們知道,戲曲是一種講究唱、念、做、打、舞的音樂表現形式,在戲曲表現的過程中,需要有舞臺背景、服裝、道具、器具等輔助。如果我們音樂教師能夠在這些輔助細節(jié)上多下功夫,因此營造濃烈的戲曲表現氛圍,學生的興趣自然就會被吸引過來,也自然就樂于投身其中了。比如說在進行《白毛女》歌劇教學的時候,我們能夠通過多媒體來設置雪花飄飄的背景,再準備好楊白勞和喜兒的服裝,準備好紅頭繩、豆腐擔子等道具的話,學生們很快就能夠進入戲曲所要表現的氛圍中,而演員和觀眾也能夠很容易地進入角色。雖然學生的表演可能不是很到位,但是經過教師的點撥之后,相信他們很快就能夠領會過來,并且在下一次的表演中有很大的提升。
二、 嘗試多種學生主動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生主動學習的方式在許多學科的學習中已經被證明是合理、高效的。在初中音樂戲曲課堂教學中,這種主動學習的方式也是同樣適用的。這是因為,如果我們音樂教師只是把戲曲教學當成是劇本的品讀、分析課,那么我們就把音樂課上成語文課,“搶”了語文教師的飯碗了?;蛘呤前褢蚯虒W上成了戲曲音樂欣賞課,那么學生學習到的東西充其量只能是皮毛。而事實上,戲曲是一門綜合的舞臺藝術,學生們通過唱、念、做、打,通過移步換景是很容易體會到曲目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心情感的。所以說,在初中戲曲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一定要大膽求新,積極組織引導學生通過主動參與來完成戲曲的學習。
以薌劇傳統(tǒng)曲目《三家?!返慕虒W為例。如果音樂教師單純地組織學生觀看這部戲曲的話,我們就會看到絕大多數的學生看不了多久就興趣全無,哈欠連天了。而如果我們先是簡單介紹戲曲劇情,然后再分析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以及主人公的性格特點,然后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自發(fā)地組織起來,準備相應表演所需的器具,并且進行戲曲的表演的話,相信學生就會很認真地對待。等學生表演完成之后,我們再組織學生認真觀看優(yōu)秀劇班的表演,那么學生就能夠從中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也就很容易就記住了劇情,領會了戲曲的思想內容。
三、 實現現代教育技術課堂介入
在教育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對于全新的教育方式視而不見,仍然是閉目造車是不可取的。所以說,初中音樂教師如果沒能跟上時代的發(fā)展,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的話,是很容易被時代所拋棄的。反過來,如果音樂教師能夠充分及時地利用全新的教育技術,根據課堂學習內容的需要恰當地選擇正確的課堂輔助手段的話,一方面將很好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將營造更美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為學生在高仿真的課堂中全身心地投入,進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礎。
以教學傳統(tǒng)戲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例。我們知道,在黃梅戲中,該曲目主要由草橋結拜、十八相送、樓臺會、山逼婚、英臺哭墳、化蝶重生等九個場景組成。如果我們音樂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戲曲表演的話,要求學生準備相應的各個戲曲場景是不現實的。因為這畢竟難度太大,即使是學生勉力準備好了,也將耗費他們太多不必要的時間。這個時候,如果音樂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話,那么我們就能夠很容易地就創(chuàng)造出非常唯美、逼真的戲曲背景,為學生的課堂表演創(chuàng)造外部環(huán)境,并因此使得表演生色不少。
參考文獻:
[1]支濤.新時代戲曲專業(yè)教育中的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J].文化藝術研究,2005.
[2]章彩萍.戲曲教學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音樂教育,2009.
[3]劉薇.淺談藝術教育中的戲曲教學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0.
作者簡介:
盧美金,福建省龍海市,龍海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