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偉智
【摘 要】在即興伴奏前,確定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確定歌曲是抒情的、歌頌性的、憂傷的,還是雄壯的;在表現人物時,要考慮表現的是什么樣的人,如兒童、姑娘、小伙子、軍人、農民工;歌曲體裁豐富多樣,要考慮是什么體裁,如兒歌、進行曲、舞曲、合唱曲等。即興伴奏與歌曲的藝術內容和體裁保持一致,是彈好即興伴奏首先要掌握的技能,處理不同體裁歌曲應采用不同的伴奏手法。
【關鍵詞】鋼琴伴奏;內容;風格;把握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2-0068-01
在為一首歌曲進行即興伴奏前,確定歌曲的風格特點是非常重要的。在快速瀏覽作品時,除去歌曲名稱給予的提示,還要注意拍號、速度術語等書面標記;另外更為重要的是掌握旋律(即曲調)在發(fā)展過程中所表現的性格特點,如憂傷的、深情的、緬懷的、吶喊的、輕快活潑的等;再針對不同風格特點,編配與之相適應的和聲和伴奏織體音型。
一、分析作品內容
(一)兒童歌曲。兒童歌曲的節(jié)拍、節(jié)奏一般不復雜,常用2/4、3/4、4/4拍。其伴奏常常帶有旋律,旋律可用單音,也可用雙音;使用音區(qū)盡量選擇中、高音區(qū),聲音會更加明亮、活潑和清晰;和弦多使用協(xié)和和弦;要選擇貼近兒童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特點的伴奏音型。
(二)進行曲。進行曲一般采用2/4、4/4拍,有時也用6/8拍,是用于隊列行進時的一種音樂體裁,音樂結構方整,節(jié)奏強弱分明,和弦常采用功能性強的進行,如四、五度關系。其伴奏音型常采用節(jié)奏鮮明的柱式和弦音型,伴隨著旋律長音或休止音的間奏填充,還時常采用三連音或附點節(jié)奏做隱性填充,營造出激昂奮進的氣勢。
(三)舞蹈性歌曲。舞蹈性歌曲是指具有舞蹈節(jié)奏的音樂體裁。我國少數民族的歌曲大都帶有舞蹈性質,同時還具有本民族鮮明的節(jié)奏特征。它們常采用2/4、3/4拍,音樂結構方整,節(jié)奏鮮明,情緒熱烈而又歡快,強調每一小節(jié)的第一拍重音。和弦配置上,這類歌曲不要求復雜和繁瑣,而要求簡單明了的和聲色彩;強調伴奏音型的節(jié)奏化,突出節(jié)奏特點,往往不帶旋律。
(四)抒情性歌曲。抒情性歌曲是一種感情比較細膩、優(yōu)美、柔和,節(jié)奏較為自由、音域寬廣、旋律起伏較大的歌曲體裁。其伴奏時使用的和聲色彩變化豐富,如副三和弦和正三和弦混合使用,以及屬七和弦、重屬和弦、副屬七和弦、轉調和弦、九和弦等,強調和弦之間的色彩關系;同時伴奏音型運用靈活、變化多樣,與歌曲感情的變化和歌詞內容需要相適應。篇幅為中型和大型的聲樂作品,往往使用不少于兩種不同的伴奏音型,但又不宜過多地變換,而是要根據段落、情感的轉換來變換。這類歌曲還要處理好低音聲部,低音聲部是包括歌唱在內的各聲部的根基,它還具有橫向運動的第二旋律的作用。只有處理好低音聲部才能使聲部清晰、有邏輯性,才能保持飽滿的和聲音響。
二、判斷作品風格
對于民族風格的歌曲(如我國各民族的民歌、民族風格較強的創(chuàng)作歌曲以及外國民族歌曲等),在編配伴奏時應注意鋼琴伴奏織體音型、和聲色彩與旋律(曲調)風格特點的匹配。比如,朝鮮族民歌積極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的五聲調式的特點,其中,平調[指徵調式]、界面調[指羽調式]最為普遍。平調類調式的特點是以“sol”為主音,如民歌《桔梗謠》,音樂的音調明亮、平和。而界面調[指羽調式]類調式的特點是以“l(fā)a”為主音,曲調色彩顯得內在、哀怨,如《厄郎打令》《江遠道阿里郎》等。為此類歌曲配伴奏,要特別注意伴奏中所使用的音型、和聲色彩與旋律風格相互協(xié)調,這樣才能充分表現出鮮明的朝鮮族傳統(tǒng)音樂的特征。
又如,我國民族音樂中的傳統(tǒng)民歌,其調式以五聲調式為主,調式音階是12356,與大、小調體系中的調式有很大的區(qū)別。首先,它們的音的傾向性不同,西方經典音樂中最為突出的概念“穩(wěn)定音和不穩(wěn)定音”在我國傳統(tǒng)民歌中并不明顯。其次,在大、小調體系的作品中最為常用的屬七和弦,在中國傳統(tǒng)民歌伴奏中很少使用或不使用。這是因為該和弦包含小七度、減五度和增四度的音程關系,形成了不穩(wěn)定性的音響效果,這與我國傳統(tǒng)民族風格的歌曲特點不相適應。
在為五聲性旋律編配和聲進行即興伴奏時,最為常用的是三音列和弦,即大二度和小三度構成的純四度,如235、356等。從和聲使用的基本原理上講,我國民族調式與七聲大小調體系在和聲的功能關系方面大致相同。除了運用三度疊置突出調式骨干和弦——主、屬、下屬外,常用的和弦有:①替代和弦,即用五聲音替代三和弦的偏音,如246由256替代;②副三和弦,弱化和聲功能關系,形成大二度、小三度的低音連接關系;③省略三音的七和弦,如2461變成261,也可使用替代和弦變?yōu)?561;④增加音和弦,在原有的三和弦基礎上加入六度音或二度音,如135變?yōu)?356或1235。
和聲運用是即興伴奏的重要手段。要想使歌曲伴奏在和聲色彩上更具有時代風格特點,要在傳統(tǒng)和聲、民族風格的基礎上,緊跟時代步伐融人現代和聲技法,進行不同的和聲處理。
總之,除配置和聲外,選擇適當的伴奏織體和音型同樣是即興伴奏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我們在學習或練習即興伴奏的過程中同樣要掌握各種風格、各種情緒的伴奏織體和音型。
參考文獻:
[1]張暉.民族聲樂作品中鋼琴即興伴奏音型初探[J].黃鐘,2003(s1):55-58.
[2]劉亮,張恩瀅.“理性與感性”在鋼琴即興伴奏中的結合及演繹——以新疆風格作品為例[J].藝術研究,2016(4):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