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壯
摘 要:隨經(jīng)濟生活水平的發(fā)展提升,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長期進行有效的科學體育運動鍛煉,成為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和重視的問題。因此,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不僅是提高學生良好身體素質和健康生活習慣的重要途徑,更是鍛煉學生堅強意志和良好品格的教學方法。本文主要圍繞,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進行了探討,并在總結現(xiàn)狀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高校課堂 終身體育意識 意志品格
中圖分類號:G807.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12(a)-0124-02
高校體育教學建立有效終身體育教育觀,是增強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基礎環(huán)節(jié),對高校學生未來的成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和影響,可以提高學生運動能力,鍛煉學生意志,使學生終身受益。但在高校實際體育課程中,普遍存在教學內(nèi)容安排不合理,教學方法落后和形式單一的問題。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運動興趣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發(fā)展。
1 高校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現(xiàn)狀
高校體育教學內(nèi)容安排不合理,教師在課程中過于重視對學生運動技術的講授,弱化了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價值,由于忽略了對學生終身受益感受和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普遍缺乏應用的熱情。其次,高校體育教學偏重于體育運動外在技術表現(xiàn)形式。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單調的講解示范和重復練習,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發(fā)展需求,導致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受到一定程度影響,不利于高校體育教學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
2 高校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優(yōu)化策略
2.1 深層體育理論知識傳授
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總是采取督促的方式,迫使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觸發(fā)了學生的抵觸情緒,導致大部分學生不愿參加鍛煉。因此,教師要轉變方法,將科學、合理的鍛煉方法傳遞給學生,進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運動。在所有體育運動中,理論基礎即體育健康知識,需要教師把這些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因此,高校體育課程講授基本的運動理論知識時,可以結合學生認知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完成,讓學生更好地把握體育理論知識內(nèi)容,比如人體結構特點、生理功能、心理特點、個人體育保健、安全教育、預防意外事故等,促使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身體情況科學、合理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開展體育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還可以有效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健身運動中。所以,學校體育教師要把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作為重點來抓,重視體育理論課程教學,使學生對自己身體的發(fā)展狀態(tài)更加了解,進而合理參與健身運動,使學生在運動過程中不會受到傷害,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運動意識,使其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中,最終提升高校學生的運動價值觀。
2.2 轉變課堂教學模式
學校在安排體育教學內(nèi)容的時候,要結合高校學生身心的特點來進行,一直以來,學校以競技項目為主,這就需要學校把這些項目朝著游戲化的體育活動改進,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學生的思想越來越成熟,也具備一定的體育運動基礎知識,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最終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以籃球課為例,大部分青少年已經(jīng)了解一些關于籃球運動的基礎知識,所以,體育教師要學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領會某個技術動作要領。如今學校體育以樹立學生“健康第一”的思想為教育目標,同時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這就需要我們在體育課堂上,把理論知識融合于體育訓練之中,以及把競賽融合于趣味活動之中,最終增加體育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自主地運動,教師也要加入運動中,比如,師生共同打籃球等?;诖?,師生關系越來越好,同時及時指導學生的體育動作,進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
2.3 創(chuàng)建濃厚體育文化氛圍
高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從提高高校體育文化氛圍抓起。目前,一些物質環(huán)境最終構成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具體包括:早操、課間活動、課外活動、體育課、每一類體育競賽、體育器材、健身設施、體育場地等?;诖?,學生才能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之中,同時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使其更好地把握體育基本技能、以及提高學生體育運動的能力。為了營造豐富的校園體育文化氣氛,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其一,學校為學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比賽,基于此,學生的業(yè)余文化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同時學生對學習越來越有興趣、以及學生的運動能力也越來越高。例如,學校組織學生參與體育藝術表演類活動,即健美操、拉丁舞、體育舞蹈、形體舞等;或者學校為學生組織球類比賽,即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基于此,大大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其積極參與到自己所喜歡的體育項目中。其二,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所以,體育與衛(wèi)生保健知識、以及體育的基本技能技術需要學生及時把握。為了學生學習更多的體育知識,學校應組織開展體育知識講座,且由專家主持。除此之外,學校組織學生對一些體育賽事進行觀摩,進而及時把握其實事動態(tài),增加學生的視野。其三,學校投入大量資金于體育鍛煉設施、場館等建筑的建設,基于此,積極建設校園體育文化。
2.4 完善高校體育社團
為了促進高校體育的發(fā)展,不僅抓好體育教學,還要開展好課外體育活動。基于此,高校學生才能逐步培養(yǎng)自己終身體育意識的同時,其運動能力也越來越高。在學校體育過程中,核心是體育課堂教學,而體育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即課外體育活動。這就給學校提出要求,即有計劃地為學生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如講座、每一類體育競賽、師生之間的趣味運動會等。為了激起學生對體育的熱情,學??梢詾閷W生開展具有集體比賽類特點的體育活動。在未進行比賽的時候,先對學生進行宣傳,可以使用以下工具,如標語、橫幅等,使校園體育文化得以建構。為了給學生構建好的校園體育氛圍,需要從構建高校學生體育社團開始。如今,大部分學生均喜歡參與到高校學生社團之中?;诖?,學生的身體越來越健康、其身體素質發(fā)展越來越快、以及其運動能力也越來越高?;隗w育社團的構建,人們積極參與其中,尤其吸引了大量有共同體育愛好的人參與其中。對于學生而言,在選擇體育社團活動的時候,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高校要把體育社團的構建作為重點來抓,同時多為學生設計體育社團活動,同時引導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使其運動才能得以提高。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敘述的是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終身體育意識是對學生運動習慣、能力、興趣的培養(yǎng)。只有濃厚的鍛煉興趣與良好的運動習慣,才是高校學生長久堅持體育鍛煉的不竭動力。因此,教師在體育課程中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依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轉變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郭玉.從終身體育視角探討北京市普通高校體育的改革與發(fā)展[D].北京體育大學,2007.
[2] 張鳳麗.高校體育課運動處方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探討[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4(2):115-117.
[3] 孫波.構建精準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意義與路徑研究[J].電大理工,2018(2):67-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