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細鳳
摘 要:本文從當前生命安全教育的現(xiàn)狀出發(fā),通過分析生命安全教育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構建的前提與基礎,結合學校的實際,提出了生命安全教育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構建的路徑。即:堅持全面發(fā)展與以人為本的理念,遵循科學性、安全性、有效性、多樣化的原則,構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大內容,并提出為保障其順利實施,要將其納入體育教學計劃、加強宣傳工作、建立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
關鍵詞:生命安全教育 大學體育教學 構建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12(c)-0105-02
生命教育起源于美國,由杰·唐納·華特士發(fā)起,隨后在俄羅斯、英國、日本等國得到發(fā)展,我國大陸起步較晚,臺灣地區(qū)早于大陸而晚于國外[1]。生命安全教育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但大多研究認為,生命安全教育包括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兩個方面,從屬于安全類教育,是對生命教育本身的進一步詮釋和升華。生命安全教育對于個人、家庭、民族、國家意義重大,許多國家或地區(qū)紛紛開展不同形式的生命安全教育活動[2]。
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國中小學有不同程度的開展,以消防知識、防溺水、防踩踏、應急逃生等內容為主??傮w來看存在兩個方面的不足,首先,很多學校重視不夠,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偏向形式化,并且在中考、高考指揮棒作用下,學校無暇顧及這類知識的學習。其次,中小學的生命安全教育以理論講授為主,實踐不足。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有87.2%的中學生命安全教育是通過班會形式來進行的[3],這種純粹的說教形式無法有效發(fā)揮其實效性。
基礎教育階段生命安全教育的不足使高等教育階段的負擔加重,并且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伴隨而來的生命安全問題更加復雜化與多樣化。然不容樂觀的是,據(jù)研究表明,我國高校生命教育卻依舊處于缺失狀態(tài),許多學生對“生死”缺乏最基本的認知與思考[4],這可能也是造成大學生意外傷亡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些情況意味著我們在大學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在大學階段開展生命安全教育,應更加注重實用性、實效性,不能再紙上談兵。為此,基于大學體育教學與生命安全教育在目標、任務及實現(xiàn)路徑方面的諸多共同點,我們以懷化學院為例,探討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如何構建生命安全教育,從而既實現(xiàn)體育教學目標,也達到生命安全教育應有的效果,這對于培養(yǎng)身心健康發(fā)展、社會適應能力強的新時代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同時也為其他同類型院校構建生命安全教育模式提供理論參考。
1 生命安全教育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構建的前提與基礎
1.1 生命安全教育與大學體育教學緊密聯(lián)系
首先,從目標與內容來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規(guī)定的五個方面都與生命安全教育緊密聯(lián)系。如:掌握兩項以上健身技能,學習女子防身術、搏擊、游泳等可以防止意外的發(fā)生;掌握常見運動創(chuàng)傷處理方法屬于運動安全的一部分;全面發(fā)展體能是降低安全風險、順利逃生的基本條件。其次,從開展形式來看,除了比較專業(yè)的消防演習因缺少器材不能單獨進行之外,其余所需的教育形式都能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得以實現(xiàn),所以在大學體育教學中進行生命安全教育既是可行且有效的。
1.2 大學體育教學為生命安全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我校具有數(shù)量眾多、條件優(yōu)越的室內外體育場(館)、體育器材,為生命安全教育的開展提供了硬件保障;同時,我校大一年級開設了“三三制”基礎體育課程,大二年級開設了近30個項目的選項課程,包括防身術、游泳等;另外,學校全年開展各種形式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平臺。
2 生命安全教育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構建
2.1 基本理念
2.1.1 堅持“全面發(fā)展”的理念
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是我國一貫的教育方針政策,全面發(fā)展包括具備健康的身心、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意志與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加強體育、心理健康教育與安全教育等,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成為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我們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構建生命安全教育也要堅持全面發(fā)展的理念。
2.1.2 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生命安全教育與大學體育教學在目標、內容、方法手段與評價方面都包含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比如尊重學生、因材施教、過程評價、協(xié)作互助、身心健康等,所以這一點我們必須堅持?!吨虚L期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年)》提出:加強青年健康促進工作,引導青年尊重生命、熱愛生活。尊重生命即意味著要以人為本。
2.2 基本原則
2.2.1 教學目標與內容設置科學性原則
體育教學的目標與內容中除了運動安全之外,較少涉及具體與生命安全教育有關的內容,就算有些內容與生命安全教育有關,但由于其教學目標的局限而缺乏針對性。此外,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構建生命安全教育,意味著兩者的目標與內容需要融合,而不能簡單的堆砌或組合。所以首先要使教學目標和內容設置符合科學性原則。
2.2.2 教學過程安全性與有效性原則
教學過程的安全性既包括場地與器材的安全、練習內容與方法的安全、組織過程的安全,也包括教師對生命安全教育理念的宣傳,以此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效性原則重點體現(xiàn)在整個教學過程是否能貫徹生命安全教育的理念,是否體現(xiàn)了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
2.2.3 教學方法與手段多樣化原則
在體育教學中,技能學習相對有趣,但身體素質練習相對辛苦且枯燥無味;生命安全教育中的理論知識同樣比較乏味,如果只是將兩者簡單地組合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們要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上下功夫,如:設置情境教學演練逃生、用站點式練習法組織身體素質練習、采用比賽積分的方式來錘煉意志。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進行強化練習,讓學生在快樂、熱烈的氛圍中接受較深刻的體驗,從而較扎實地掌握相應的知識與技能。
2.3 主要內容
2.3.1 理論教學內容
理論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對安全與健康的認識、運動保健常識、意外傷害事故的自我保護與緊急避險、損傷的急救與處理等。由于這些內容涵蓋的范圍較廣,我們將其中那些常見卻易犯錯、危險卻被忽視、實用卻不會用的知識作為重點進行講解。
理論知識的講授針對大一、大二的學生,每學期約4~6個學時,其中2~4個學時為每學期初開展一次“大學體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課”,由專門的教師負責集中或分班輪流授課,主要采用PPT講授,中間穿插經(jīng)典案例、播放相關影視資料的形式,目的是增強學生的直觀感以提高學習興趣。另外的兩個學時由任課教師完成,主要是結合各班的實際情況,在實踐課中穿插進行。
2.3.2 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內容包括身體素質與技術技能兩個方面。其中身體素質是基礎,是保障健康、安全的前提條件,我們主要采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中的大學生必測項目,另外,增加逃生與避險中需要的跨越、翻滾、變向、爬行等相關素質。為提高練習效率與學習興趣,將部分內容游戲化、競賽化。在組織形式上,采用站點式練習法,每節(jié)課練習25min左右。
技術技能方面包括防身技能、逃生技能、救護技能等,相對而言這部分內容比較專業(yè),所以我們以開設選項課的形式進行,如開設搏擊、散打、女子防身術、游泳、戶外運動等課程;逃生技能(地震、火災、踩踏等)、救護技能等在理論課講解的基礎上,在體育課上分單元集體演練。
2.4 保障措施
2.4.1 將生命安全教育納入體育教學計劃
為保障生命安全教育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順利實施,首先應將其納入教學計劃,確定教學目標、課時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評價等,然后教師據(jù)此撰寫具體的教學進度安排與教案并付諸實施,每學期期末進行匯總,根據(jù)實施反饋調整或完善下一學期的計劃。此外,在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年度計劃中,加入生命安全教育的內容作為成果展示,一方面檢驗教師的教學成果,另一方面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與技能。
2.4.2 有效利用各種資源加強宣傳
生命安全教育不能僅僅當作一種任務,更是責任與擔當,我們要借助各種資源進行大力宣傳。首先可利用校內宣傳欄、相關網(wǎng)頁、官方微信公眾號等不定期發(fā)布與此相關的內容;其次可借舉辦大型活動之機邀請相關專家到學校進行講座,給學生普及生命安全教育知識。這樣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效果更佳。
2.4.3 建立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
將生命安全教育納入教學評價體系是保障其實施效果的重要措施。將理論教學內容納入期末理論考試之中,占體育課程考核的10%。實踐教學內容考核分為兩部分,身體素質統(tǒng)一組織測試,全體任課教師參與,具體項目和評價標準由體育學院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一般在上一年度學生體質測試平均成績的基礎上提高10%左右;對技術技能的評價則視情況而定,開設有選項課的項目進行專項技術考試;沒有以選項課形式開課的內容放在校園體育文化節(jié)等大型活動中以競賽或成果展示的形式進行考查。
3 結語
在當前形式下對大學生進行生命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既符合大學生的身心成長規(guī)律,又符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要求。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構建生命安全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要考慮的問題很多,涉及學校的相關政策、相關部門的配合、硬件軟件的配備等。在懷化學院大學體育教學中構建生命安全教育符合我校的教學改革精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改進與完善。
參考文獻
[1] 胡翠娟.在初中體育課程實施中開展生命教育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4.
[2] 王子樸,孫學明,李曉天.中、俄、日、韓學校體育生命安全教育比較[J].山東體育科技,2013,35(5):15-20.
[3] 殷超.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學教育中的缺失及其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建構[D].延安大學,2014.
[4] 邵明琛.大學生生命教育實施狀況及對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