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摘 要:在我國人才強國的戰(zhàn)略中,體育已經受到社會各階層的極大關注和重視。一段時間以來,我國青少年學生的身體素質呈現下滑趨勢,這與青少年學生的體育道德水平有密切相關,不少學生怕苦怕累,缺乏剛毅精神和堅強毅力,致使體育投入與收效不成正比。要全面小康,必須全民健康。全民健康已經成為衡量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因此,加強體育的德育滲透,使廣大學生樹立起高尚的體育道德,增強為國鍛煉的意識,是我們體育課義不容辭的職責。
關鍵詞:小學體育 滲透 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a)-0077-03
生活中,許多人以為體育與德育不相干,片面地認為體育就是強健體魄、發(fā)展四肢的運動,與思想道德教育風馬牛不相及。其實,這種觀點有極大的錯誤,從古代到現代,從國內到國外,體育無不與德育息息相關。體育在任何時候,都能體現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情懷、道德風貌和思想意志,因此,必須從小學體育教學開始,重視德育在體育中的滲透,有效地將德育貫穿于體育中,發(fā)揮思想教育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引領、主導作用,使二者相輔相成發(fā)展,促進學生從小健康、和諧成長。
1 德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普及現狀
現在,越來越多的事實,使大家清醒地意識到了體育的重要性。國家已將體育擺上重要地位,在各級各類學校加大了體育的力度。學生體育水平已成為學業(yè)考試的重要內容。據調查,就小學來說,全國多數學校的體育工作正朝良性發(fā)展,體育教學的質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小學體育課程建設逐漸豐富起來,通過體育課、大課間、體鍛課、運動會、競技比賽、課外活動等,學生掌握了越來越多的運動技巧。運動體能和體質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就德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與引領作用,還有明顯差距。
毋庸諱言,曾有一段時間,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被長期忽略,德育在體育中的重要作用被長期忽視。這種狀況在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尤為明顯。在上世紀晚期及本世紀初,小學體育教師的課程內容,基本上是一定時間的跑步或簡單的動作加自由活動。許多老師缺乏清晰目標,缺乏思想教育,缺乏德育引領。學生憑興趣上課,逃避上課的現象頻繁發(fā)生。許多學生多年沒掌握好一項體育技能。學生體育道德、體育品質呈下滑趨勢,一旦遭遇挫折,心理很容易就受到波動,極大地影響了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的進步與正常的成長。筆者曾見到一位學生A,他代表班級參加學校運動會100m跑,因0.5s之差而憾負鄰班的B同學。A感到特別難過。體育老師沒有幫助分析具體失敗原因,沒有及時寬慰、引導、鼓勵信心,導致其在后來的一段時間里精神萎靡、悶悶不樂,無心學習??梢哉f,像發(fā)生在A同學身上的現象,校園里并不少見。它嚴重地損害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了體育教學的效果,阻礙了學生的健康和諧發(fā)展。
時至今日,許多體育教師的德育意識仍然不強,依然存在著糊涂觀念,認為思想教育是班主任的事,是思品課的事,體育課就是純粹的體鍛與體育教學,與思想教育沒有多大關系,因而,主旋律受到淡化、思想啟發(fā)引領缺位、教學方法不當。學生對體育認識不到位,導致體能、體質、體技、體德水平下滑。這種傾向亟待扭轉。
2 小學體育教學必須強化德育功能
體育是一個十分理想的教育載體。這不僅體現在奧林匹克那種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上,對小學生而言,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他們的體育道德感,提振他們的精神,磨煉他們的意志,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形成向上向善的人格品質。因此,將德育滲透小學體育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學生高尚的精神情操、培育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毅力,為學生將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縱觀許多成功人士,古今中外,從不乏精通一種或多種運動的文武雙全高人。究其原因,高尚的體育品質、體育道德在無形之中對他們的成功,起到良好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在小學體育教育中,教師必須強化體育道德教育,激發(fā)他們向上向善的品質,提振他們的拼搏精神,增強他們的榮譽感和競爭意識,為他們的一生成長從小打牢基礎。這就需要在體育課中滲透德育、強化體育道德教育。
體育可以磨煉一個人的意志與毅力。體育最大的魅力在于運動者對自身的挑戰(zhàn)。小學生正處于塑造人格的初級階段,而運動意味著付出、汗水及疲勞。教師適當的思想引導,配以合理的運動,可以磨煉他們的意志品質,激發(fā)他們勇于挑戰(zhàn)自己,挑戰(zhàn)極限的耐力與毅力,為他們塑造堅強健全的人格打好基礎,為他們人生飛躍起到春風雨露的作用。所以說,塑造積極向上的人格,是體育教學中道德風尚教育的重要任務。
體育可以凝聚人心,可以增強榮譽感。教師可以通過組織一系列的集體活動和運動,激勵學生增強集體凝聚力,增強必勝信心,促使學生更加了解團結的力量,增強團隊意識與榮譽感;還可以通過開展互相合作的運動,使之在不知不覺中淡化自我意識,弱化以自我為中心的“驕嬌霸”三氣,學會在生活中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扶持弱體,多維度地思考問題、處理問題。有資料顯示,開展團體協(xié)作運動較多的學校,學生的性格往往更為開朗,且更樂于助人。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體育與德育的互存互進關系。
體育可以培育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浸潤誠實善良的品質,滋養(yǎng)凜然的正氣。教師上好體育課、通過各種體鍛活動,培養(yǎng)學生從小堅持體育運動的習慣,可以使小學生的生活習慣更加優(yōu)良,而優(yōu)良的生活習慣就會逐漸催生出正直的生活態(tài)度與樂觀精神。體育還可以端正學生的品行、心態(tài)、培養(yǎng)正義感、樹立不怕苦不怕累、勇于面對艱難困苦、敢于挑戰(zhàn)的勇氣與精神。體育亦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公平的理解,因為競技體育強調公平與公正,經常參加競技體育運動的小學生,對公平的理解會更為深刻。這也能使他們在生活中更樂于去追求公平,養(yǎng)成走正當道路而不搞歪門邪道、投機取巧的作風。應該說,學生這種浩然正氣的養(yǎng)成,也需要體育教師付出更多的德育精力。
不僅以上這些,可以說,體育對人的成長、成材的影響和作用,是全方位的、立體的、終身的,但這影響和作用都離不開德育的引領與支撐。一旦離開思想道德教育,體育必定走入歧途。這些年體育界發(fā)生的種種怪事、丑聞,都跟體育界淡化思想教育、弱化體育道德風尚主旋律有不可否認的關系,這就是體育道德教育缺失的明證。因此,我們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千萬不可忽視德育,不可低估體育道德教育的巨大作用。
3 小學體育教學強化德育功能芻議
德育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品德的活動,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課程的重要任務,也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體育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校教育教學的優(yōu)勢,采取多種途徑,將思想教育融入各項體育教學活動中,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那么,如何具體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磨煉自己的意志品質、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 提高體育教師的德育自覺性
要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最重要的是要體育教師提高主動性與自覺性。這就對小學體育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yè)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已不再等于一個口哨、一個足球、一個裁判。體育老師不僅要當好學生強健身體、增強體能素質、提高技能水平的組織者、引導者、教練員,還要當好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質的引路人。都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因此,要做好體育的德育滲透工作,首先要提高體育教師的思想道德水準與認識水平,增強體育教師全方位育人的意識,使體育教師能夠自覺弘揚主旋律,將體育與德育結合起來,言傳身教,一以貫之地做好這項工作。
走進新時代,新生事物層出不窮,教學思想、教學手段推陳出新。學校可以通過樹立典型、培育骨干、組織觀摩、開展互學、交流探討、推廣優(yōu)秀課例等形式,讓體育教師學習優(yōu)秀體育教師、典型課例的教學方法。為了更好吸收先進經驗,學校必須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學習、交流提高等活動,讓體育教師及時融入時代大潮,跟上時代步伐,提升體育教師的德育意識與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從而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與活動的育人效能。
3.2 主動在體育教學中強化德育
小學生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初始階段。體育課是對孩子們進行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教育的最好載體之一。如今的體育教學目標,已不再是單純地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和身體素質;思想品德教育、精神人格塑造、意志情感培育,同樣是體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老師在授課、開展活動時,要全面掌握受教育者的不同情況,根據不同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的特點、心理特征、領悟能力等,有針對性地實施體育道德教育。比如,對有畏難情緒的孩子,要多宣傳古今中外優(yōu)秀運動員的事跡,樹起榜樣,鼓勵他們努力拼搏,為國爭光;對小胖墩,就教育他們摒棄不良嗜好,平衡飲食,健康生活,加強鍛煉,均衡發(fā)展;對體育愛好者,在鼓勵他們勇攀高峰的同時,則要引導他們將拼搏精神同樣用在文化課學習上。在日常的課程與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公平、誠實、安全等各種優(yōu)良德行的滲透教育;在各種球類、拔河和接力等集體競技項目教學中,教師必須強調團隊配合、步調一致的重要性;在長跑、跳遠等難度較大、耐力要求較高的練習中,則要融入頑強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的元素,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品德培養(yǎng)。只有讓學生充分意識到這些品格在人生成長中的重要性,才能激發(fā)學生主動自覺接受體育的德育,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人格品德。
3.3 開展協(xié)作性運動、活動
小學體育中,游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小學生喜歡體育,喜歡體育游戲,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協(xié)作性體育游戲教學中滲透德育,無疑是最好的途徑之一。學??梢酝ㄟ^組織協(xié)作性體育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及團隊合作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些孩子們團結協(xié)作的教育情境,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學會精誠合作,在快樂中懂得競爭,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集體競爭意識。例如,拔河、二人三足跑、雙人背夾氣球跑、啦啦操等,是既能鍛煉學生的體能、技巧,又需要團隊協(xié)作才能共同完成的非常普遍的趣味活動,往往是對學生進行體育道德教育的最佳機會。學生也最容易接受。在合作活動中,學生學會相互幫助,相互關照,就能水到渠成地培養(yǎng)學生樂于合作、勇于助人的品格。
3.4 體育必須追求公平原則
公平是體育精神的重要宗旨。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這一點更為重要。研究表明,小學生對公平意識的理解,是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下,通過學習、實踐,慢慢形成和發(fā)展的。體育課是小學生公平意識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師應將公平、正義、實事求是精神貫穿教學全過程,促進小學生形成誠實、善良、富有正義感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例如,在進行小學生摸高的體育運動時,我們不應該只關注學生所能摸到的絕對高度,更重要的是應該關注學生摸到的相對高度;只要是學生盡力了,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鼓勵,讓學生在老師的言行中,感受到求真務實、善良真誠的體育精神,并從中得到熏陶、感染。因為小學生受生活條件不同、發(fā)育早晚不同,遺傳因素影響等,身高差距往往較大,相對高度的摸高測試,可以讓孩子們直觀地感知和體會體育精神之美。從而收到潛移默化的德育效果。
總之,體育道德教育、學生的體育品質塑造,是體育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每一位體育教師都應該繃緊這跟主旋律,做好體育的德育工作。
4 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既是增強學生體質體能的途徑,也是塑造培養(yǎng)人的重要陣地,二者密不可分、互相促進。小學生正處于成長和受教育的初級階段,良好的體育道德教育,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成材,比單純的知識傳授、身體鍛煉更為重要。曾有階段,德育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被淡化、被弱化。十八大以來,德育在教育中的引領,得到重視,主導作用得到強化。作為新時代的體育教師,應更加明確“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重要性,面對新形勢,要邁開新步伐,拿出新舉措,把德育與體育更好地結合起來,將德育貫穿體育的全過程,繃緊體育道德教育的主旋律,努力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思想、剛強的意志、高尚的品德、強健的體魄、樂觀的精神,為他們的完美人格塑造、素質全面發(fā)展打好堅實的基礎,為人才強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 高金英.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體育教學與研究,2014(92):119.
[2] 彭艷紅.論德育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7(7):196.
[3] 郭順利.德育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青少年日記,2017(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