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摘 要:現(xiàn)階段,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進步,人們對于物質的需求逐漸得以滿足,因此開始關注到精神和身體上的需求,特別是針對校園中教育工作,社會中人群更是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夠滿足學生接受知識的前提下,保證身體素質。但是就目前的社會發(fā)展情況來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在傳統(tǒng)工作的影響下,還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導致體育課上被忽視的現(xiàn)象常有出現(xiàn)。本文針對這樣的情況重點分析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改革方式,以期能夠在體育教學改革中為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做出貢獻。
關鍵詞:高校 體育教學 大學生 身體素質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b)-0045-02
現(xiàn)階段大學教育工作為了避免學生無法就業(yè)現(xiàn)象出現(xiàn),開始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對各科教育工作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學生對于社會工作來說屬于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其在促進國家科技和經濟發(fā)展上都是重要的力量,但是據(jù)調查顯示,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在今年來一直呈現(xiàn)出不斷下降的趨勢,這也影響了大學生就業(yè)的優(yōu)勢。因此在學校層面來看,還是要關注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的方式,通過體育教育工作的改革,保證學生各方面都能夠滿足社會用人的需求。
1 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及大學生身體素質現(xiàn)狀
1.1 身體素質和學習素質發(fā)展失衡
目前我國高校中的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yè)壓力,很多大學生認為,只要成績好就能夠找到好工作,這種思想和觀念根深蒂固,這一類學生在日常學習和后期的就業(yè)中都認為,只要有優(yōu)異的成績就能夠主導一切,這樣的背景也造成了在大學期間學生的身體素質與自身的學習素質不匹配現(xiàn)象。學生常年處于忙碌緊張的學習生活中,身體無法得到應有的鍛煉,即便在選擇體育課上,也是消極地應付,只要達到學分就能夠滿足。而另一方面,校園中雖然已經認識到大學生身體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因為受到了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和限制,學校體育課程開展過程中綜合性和多樣化的方式講述,再加上學生常年忙于各類專業(yè)證書的考試,身體缺少鍛煉,這些都造成了大學生身體出現(xiàn)亞健康現(xiàn)象。
1.2 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守舊單一
目前我國高校因為受到了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多數(shù)都是把教師當成課堂的中心,以灌輸式教學方式為主要的教學手段,過分地強調教師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也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指導,在教師安排下進行體育學習,卻完全忽視了自己對于體育課程的需求。同時很多體育課程僅僅關注的是學生體能上的提高和技術的進步,完全缺乏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長期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下,很多大學生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課程,甚至無法達到鍛煉身心的目的。再加上高校擴招,學生的數(shù)量在不斷增加,而校園的體育場地和相關的事實卻無法改變,這也不能夠滿足學生對體育健身的需求。
1.3 管理缺乏嚴謹,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在高校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時,一般后期的教學評價采用的都是學分制方式,大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科目,還有就是選擇不同的課程進行相關內容的選修,只要學生能夠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師在課堂上所提出的學習要求,就等于完成了整個一學期的體育課程學習任務。這種體育教學管理方式是優(yōu)點和缺點并存的,其中的優(yōu)點是讓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學習時間,進行課程的選擇,但是缺點就是因為校園中管理比較松懈和滯后,這也影響了學生體育課程的學習標準,無法達到身體鍛煉的目的,削弱了高校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能力。
2 當前高校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理念和教學設施滯后
在我國高校中,體育教學改革雖然已經開始了多年,但是因為高校的不同的改革嘗試,導致其整體的進度不同。但實際上,從總體情況來看,原有的體育教學模式依然存在,廣大的體育教師依然受到傳統(tǒng)思想的禁錮進行教學,再加上校園中體育設施和硬件水平較差,師資力量不足,這些都導致了高校無法正常地開展教學課程,制約了高校體育應有的發(fā)展效果。
2.2 “三化”教學模式需要改革
所謂的三化教學模式指的就是:課堂模式化、內容統(tǒng)一化、運動技能化,這也是目前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僅僅注重技能的傳授,完全忽視了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需求,同時,在教學內容上也一般就是按照教材所開展,課堂中教師都是按照具體的教學規(guī)模和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來進行,這種忽視學生自身情況的教學模式,完全無法適應現(xiàn)在體育教學的要求,甚至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
2.3 考評機制效率較低
體育考評機制在很多大學校園中的開展并不及時,也沒有發(fā)揮出其效果,因為大學校園中體育課程課時不足、整體紀律較差,學生難以在體育課堂上得到應有的鍛煉,而后期的考評機制就是要求學生能夠達到教師的標準。這種現(xiàn)象就導致最終的考核機制與實際教學脫節(jié),無法達到學生體育鍛煉的目標和要求,甚至會出現(xiàn)在考核過程中學生為了達到要求的標準,超負荷進行體育鍛煉的現(xiàn)象,影響學生身體的發(fā)展,甚至也背離了整個素質教育工作的初衷。
3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對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
3.1 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
想要進行教學工作的改革,首先就是要進行教學的創(chuàng)新,沒有思想上的轉變就無法創(chuàng)新,所以目前高校體育教育工作還需要以加強學生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最終目標,以素質教育為最終的教學指導,在教學工作中關注到大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把身體素質和適應能力的提升作為教學的關鍵內容,這樣才能夠實現(xiàn)其身體素質提升的目標。首先要求教師摒棄傳統(tǒng)思想,把社會中人才的需求和課堂教學內容相互結合,對學生進行鍛煉。還要求教師能夠通過最新的體育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擁有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
3.2 調整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
在大學校園中體育課程的設置相對比較靈活,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但是針對學生所選擇的體育課程,教師需要了解到學生選擇作業(yè)課程的目標,并且把這一課程中的優(yōu)勢與未來學生就業(yè)的形勢相互結合,發(fā)揮出體育教學的內在特點,對學生進行教育,保證整個工作能夠突出其中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針對性,利用體育課程的功能指導學生體能鍛煉,這樣學生能夠通過自己喜歡,以及適合自己特點的體育活動,感受到體育課程中的文化及所包含的社會功能,實現(xiàn)體育教學的多樣化以及學生內涵的豐富化。
3.3 加大實踐教學比重
體育課程的開展貴在實踐和時段,所以體育教師也需要把體育中技術知識和社會實踐相互融合,把提升學生整體素質作為整個的教學過程,在體育教學中引進最先進的教學手段,把實踐教學的比重增加,嘗試戶外拓展訓練。并且教師要在教學中轉變自己的角色,擺正教和學的位置,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心理和求異思維,這樣學生能夠在體育課程的鍛煉中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和習慣,在適合自己的體育訓練下,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4 結語
根據(jù)以上探討和分析得出的結果能夠看出,為了能夠適應現(xiàn)在的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以及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還需要大學生能夠在畢業(yè)后擁有良好的心理和身體素質,這樣在其本來的工作中都能夠起到基礎性的作用。而在這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指導下,我國大學體育教育工作開始不斷地尋求最新的發(fā)展路徑和改革創(chuàng)新,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大學生整體的身體素質,保證其能夠在未來的就業(yè)中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吳敏,曲美儒,李棟.基于翻轉課堂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3):16.
[2] 楊宋華.基于混合式教學的高校體育專業(yè)術科教學微課的設計及應用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3):18,140.
[3] 李紅艷,李繼國.普通高校大學生公共體育舞蹈課程改革中引入采茶舞的創(chuàng)新研究[J].福建茶葉,2018,40(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