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玉芬
摘要: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通過古詩詞的學習,能讓學生感受到和當前社會快文化截然不同的一種美,古詩詞寥寥幾筆表達的意思有時勝過現(xiàn)在的長篇大論,隱藏了很多感情,學習古詩詞對我們的發(fā)展有很多的幫助,但是古詩詞的學習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小學生來說就相當于洪水猛獸,學生理解和背誦起來難度都比較大,如果因此就放棄了古詩詞的學習無疑是一種損失。本篇文章主要講述小學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讓學生的童年能在古詩詞的潤澤下更加豐富多彩,給學生更好的指引。
關鍵詞:小學;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策略;現(xiàn)狀
對小學生來說,語文學習本身可能并沒有多大的難度,但是古詩詞的學習確實給學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先不說學生是否能深入獨立理解,幾乎每篇古詩詞學生都需要背誦,所以會讓學生有些排斥,古詩詞的每一個字都是經(jīng)過作者細心的篩選和推敲的,所以容不得半點差錯和改變,否則就會改變原本的意思,也就意味著學生需要死記硬背,這也是學生不喜歡古詩詞學習的主要原因。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古詩詞,對古詩詞感興趣,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能提高。
一、小學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
小學生的古詩詞學習狀態(tài)并不好,效率也不高,基本上一篇古詩詞需要至少兩節(jié)課的教學,雖然篇幅不長,但是學生消化起來有很多困難,加上學生態(tài)度不積極,就更拖累了學習的進度,總之,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效率低,和教師與學生都有很大的關系。第一,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每節(jié)課都是相同的教學步驟,而且一直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碰到需要學習古詩詞時,教師先給學生解釋文章中的一些重點詞句,然后給學生介紹作者的背景,之后再進行古詩詞的翻譯,最后讓學生做練習,要求學生背誦,學生在學習時沒有一點新鮮感,這和小學生的性格有很大的出入,就算是高年級的學生也無法在這種學習狀態(tài)下認真學習?,F(xiàn)在有很好的教學條件,教師完全可以借助教學平臺幫助學生提升學習古詩詞的興趣。第二就是教師沒有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體,課堂中和學生缺乏交流與互動,一直自顧自的進行教學,讓學生跟著自己的腳步走,有些地方學生沒有學懂,教師不和學生交流就無法感受到學生的問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接下來的學習狀態(tài)。最后是學生對古詩詞學習存在誤解,沒有意識到古詩詞的魅力,所以在課堂中不和教師進行良好的配合,導致課堂效率急劇下降,語文的其它類型的文章還能夠讓學生有一定的興趣,一到古詩詞的學習,學生就完全沒有狀態(tài),忽略很多重點的內(nèi)容,最后在自己練習和消化時困難重重。這些問題都導致了小學古詩詞教學效率低下,現(xiàn)狀也不是很好,無論是學生的原因還是教師原因,都需要先從教師做起,教師只要能解決前兩個問題,最后一個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二、小學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
提升小學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需要根據(jù)實際制定,以上提到的三個問題給教師指明了教學有效性實施策略的方向。
(一)多樣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樣化教學方式可以通過改變教學手段實現(xiàn),也可以通過教師教學的態(tài)度改變,通過多樣化教學方式能讓學生看到古詩詞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不是所有的古詩詞都必須通過相同的教學進行,而是可以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也能讓學生更好理解,當然,必要的一些步驟也不可以省略,比如介紹文章的重點詞語,以及介紹作者的經(jīng)歷和寫作背景,這能給學生打好基礎,更快的進入古詩詞的情境中。比如在學習呂巖的《牧童》這首詩時,現(xiàn)在的小學生大都沒有田園經(jīng)歷,教師可以大致介紹呂巖的人生經(jīng)歷,然后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放映一些牧童在野外放牧的真實場景,讓學生看到何為放牧,然后再利用多媒體朗誦這首詩,讓學生在抑揚頓挫中感受到詩的魅力,可以在這之后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于古詩的理解,不需要一字一句的解釋,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然后教師再給學生進行翻譯,這樣學生理解的就能更加透徹。再比如在學習曹植的《七步詩》時,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當時讓學生走進古詩詞,讓學生想家里的兄弟姐妹,如果沒有兄弟姐妹的也可以想想自己最好的朋友,自己認為親情高于一切,但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得到成功之后不僅沒有幫助自己,還對自己百般刁難,自己是什么感受,讓學生感受作者的作詩時的心境,只不過作者當時的處境比學生所體會到的更加困窘,學生就能夠被古詩吸引,學習起來效率就會更高,也會慢慢開始對古詩學習改觀,開始感興趣。
(二)把學生當作課堂主體,多和學生交流調(diào)整教學步伐
第二個策略就是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課堂中多一些和學生的交流與互動,一方面能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腳步,教師去根據(jù)學生的需求與情況改變自己,而不是讓學生去適應自己,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學生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出學生的學習哪里出了問題,再重點講述,或者是讓學生向自己提問,緩解課堂學習氛圍的同時也能解答學生的問題,讓學生順利學習到古詩詞的精髓,在練習時也能更加順利。教師把學生當做課堂主體能讓學生改變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在學習時能更加積極的去發(fā)現(xiàn)問題,課堂的教學效率會因此提高。
總之,中國古詩詞營養(yǎng)豐富,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積極作用。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要從小學生的特征出發(f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小學生的童心煥發(fā)出來,讓他們在古詩詞的學習中提升人格魅力。
參考文獻:
[1]嵇慶生,楊占軍,葛新亮.詩韻飄香,潤澤童年——小學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學習(下),2016(10):188-188.
[2]黃圣德,王喜青.吟誦古詩三百首 唇齒留香自然來——淺議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策略[J].文理導航,2015(30):163-163.
[3]沈靜華,張永新.解讀,想象,整合,誦吟——淺談小學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6(07):138-138.
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課題“小學古詩詞童化教學研究”(課題編號FJJKXB16—22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