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新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文我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談幾點自己的做法。
【關鍵詞】激發(fā) 小學生 朗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204-01
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加強朗讀的訓練,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形象思維,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那么,如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呢?這里我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談幾點做法:
一、教師范讀,激發(fā)興趣
哲學家黑格爾說過:“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痹谡Z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的語言具有示范性、準確性、嚴謹性和主動性,多注意給學生們以科學的指導和示范的影響,其中范讀就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相當?shù)挠绊懥?。教師如果能?jīng)常給學生正確的、動之以情的范讀,就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從而不斷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
教師的范讀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教學開端的范讀。教師這時范讀,能激起學生對課文的濃厚興趣。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范讀,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感染,進入課文意境,特別像《十里長街送總理》這類感情色彩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范讀來感染學生,從而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二是講讀中的范讀。教師這時的范讀一般是對文章的關鍵語句、重點段落,感情較強烈的地方進行范讀,目的是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及文章的中心。例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中,有這么一段:“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我抓住句中南海三個“為了”進行了范讀,讓學生理解這句話是對邱少云同志崇高精神的稱頌。隨后學生自讀時字字千鈞,鏗鏘有力。教師成功的范讀具有很大的誘惑力,能引導著學生感情隨著作品的波瀾而起伏。
二、運用多媒體,激發(fā)朗讀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從心理學角度講,小學生處于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過渡階段,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而且極不穩(wěn)定,持續(xù)時間短。只有學生對喜愛的事情有興趣,有意注意的時間才會延長?,F(xiàn)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科技逐步進入教育領域,投影儀、電腦在教學中普遍使用,成為教師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投影直觀形象,可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迅速感知教材,理解課文,解決難點,電腦功能齊全,可創(chuàng)設直觀形象,輕松愉快的語言環(huán)境,增強語文課堂的教學價值和審美價值。錄音和影視有聲有像,可再現(xiàn)課文的場景和意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低年級教材,大多有漂亮的彩色插圖,內(nèi)容淺顯,趣味性強,更可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視聽效果,激情引趣。
要讓學生讀出感情,首先要創(chuàng)造出逼真的立體情景,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nèi)肫渚?,才能體其味,表其情。例如,在講授《雷雨》這篇課文時,我們首先播放了一段狂風暴雨的音響帶,讓學生從聽覺上感知“呼、呼、呼的風聲”,“轟隆-轟隆的雷聲”和“嘩、嘩、嘩的雨聲”,隨后運用音像手段,通過電視屏幕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場景和意境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置身于雷雨之中,和作者共同欣賞雨前的風云變換,雨中的大雨滂沱,和雨后那清新怡人的景色,共同感受夏天的雷雨來去匆匆變換無窮之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初識課文,學生的學習興趣馬上被激發(fā)了,這時候讀書便成為一種輕松愉快的活動。
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朗讀興趣
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老師如果以巧妙的懸念安排,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就能將其轉(zhuǎn)向?qū)W習活動,使他們迫不及待地向書本尋求答案。在朗讀訓練中,我千方百計的把語言和畫面結(jié)合起來,通過語言來感受形象及生活畫面,激發(fā)小學生了解讀物內(nèi)容的積極性,啟發(fā)學生想象課文圖景,邊朗讀邊想象,讓課文所描繪的圖景,像電視鏡頭一樣出現(xiàn)在學生腦海里,使學生對朗讀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
例如,《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朗讀的好教材,朗讀時,要指導學生讀出小蝌蚪找不到媽媽的緊張、著急、急迫心情,找媽媽過程中誠懇,親切的語言,找不到媽媽的難過心情以及發(fā)現(xiàn)媽媽的喜悅心情,具體教學時,可指導學生通過扮演小鯉魚,小烏龜,小青蛙等學生喜愛的小動物,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不同角色的語言,使課堂趣味盎然。漸漸的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會課文的主題,這樣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在朗讀中的主體意識。因為在朗讀過程中,學生情緒以及每一句話的音調(diào)和音色,都會受到課文的主題思想的約束,只有學生對課文的主題思想理解后,才能朗讀得正確恰當。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朗讀后說說課文中的主要內(nèi)容,隨著學生對語言文學的感知和對內(nèi)容的理解,以及對詞匯識別和理解能力逐步增強,讀錯字、添字、漏字情況就大大減小了。
四、設計多種形式,激發(fā)朗讀興趣
朗讀的訓練,不僅要做到讀有目的,讀有主次,讀的面廣,更要注意讀的形式的多樣化,這樣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根據(jù)教學目的要求,結(jié)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牽引式的朗讀——教師設計好“導語”或提示朗讀的部分,或提出思考的問題,或渲染某一環(huán)境,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朗讀的角色,引出朗讀的內(nèi)容。如教《燕子媽媽笑了》時,我問學生:“燕子媽媽對小燕子的3次評價有什么不同?說明了什么?”學生懷著好奇心,馬上開始朗讀。通過細細地朗讀,認真地品味,學生了解了文章,紛紛舉起了小手。
比賽式的朗讀——這種方法能調(diào)動學生進入最佳讀書狀態(tài),展示朗讀的最高水平。針對低年級學生喜歡競賽的心里特點,我在班級中進行朗讀比賽,形式有小組賽讀、男女賽讀、挑戰(zhàn)讀等,比誰的聲音好聽,誰讀得美。如教《大海睡了》一文時,我便讓學生在小組間進行朗讀比賽,先第一小組讀,讀完后我先簡單地評價一下:你們讀得安靜極了,老師給你們加上一百分,看第二組能不能超過你們。接著第二組讀,哦,第二組讀得也不錯,也給你們加上一百分,看第三組讀得怎樣。哦,第三組也讀得很棒,同學們在課堂上讀得難解難分,老師建議下課后專門開展一個朗讀比賽,看看誰讀得最好。這樣,學生喜讀、樂讀,朗讀的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
總之,在朗讀教學中,讓學生以讀為本,讀中理解,讀中提高,把學生真正推向朗讀教學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有感情地范讀,運用多種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精心設計朗讀的形式,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欲望,讓無聲的文字變?yōu)橐痪渚鋭勇牭脑捳Z、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卷,讓學生感受朗讀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