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紅
[摘 要]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資源教室的建設和運作逐漸成為普通學校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以班級管理模式理念為指導,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對學生實施行為習慣激勵評價,加強資源教室班主任與學科教師、隨班就讀學生家長的溝通與研討,有利于發(fā)揮好資源教室對隨班就讀學生發(fā)展的積極促進作用。
[關鍵詞]資源教室;隨班就讀;班級管理
在融合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的教育背景下,資源教室的建設和運作成為普通學校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為了在普通學校中發(fā)揮好資源教室對隨班就讀學生的教育作用,更好地通過資源教室運作和資源教師的工作促進學生各方面的成長,作為資源教室“班主任”,筆者對此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與實踐。
一、建立班級教育的理念和生動活潑的教育氛圍
從物質層面看,資源教室的建立,使隨班就讀學生在學校中比普通學生多了一個接受教育的區(qū)域。隨班就讀學生除了要與其他學生一樣進行國家教育課程的學習,每周還會來到資源教室,與資源教師近距離地交流。通過這樣近距離一對一地互動,他們的思想和心理狀態(tài)都會比較清晰地呈現(xiàn)給資源教師。為此,資源教師應堅定教育理念,布置好與理念相契合的物質環(huán)境,讓隨班就讀學生愛上這個特別的教育資源,并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更好地發(fā)揮資源教室的作用和價值。
在資源教室的環(huán)境布置上,筆者以“我們的家”作為資源教室外墻的主題,這四個字雖然簡單,但是卻體現(xiàn)了學校對隨班就讀學生無條件接納的態(tài)度,作為資源教室的“班主任”,對這些容易被老師和同學忽視的學生給予更多的幫助和賞識,補充他們被關注的需要。資源教室的大運動訓練活動室和精細動作活動室,分別以“嗨嗨屋”和“智慧屋”命名。在室內環(huán)境布置上,“智慧屋”主要以顏色明快的學生展板為主,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嗨嗨屋”的墻面則以帶有童話色彩的樹木、鳥巢、熱氣球等圖畫進行布置,致力于營造自然、生動活潑的環(huán)境氛圍(見圖1),這樣饒有趣味的教室名稱和環(huán)境布置使學生更加有興趣參與到資源教室的活動中。
在習慣養(yǎng)成教育方面,隨班就讀學生,尤其是智力落后學生,往往由于與其他學生的發(fā)展水平的差異,很容易成為班級授課制中被忽視甚至被遺忘的群體,他們在知識掌握水平、人際交往等方面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資源教室作為隨班就讀學生教育資源的補充,是體現(xiàn)教育公平,符合教育個性化發(fā)展的一個保障,而資源教師以特殊的班主任的身份做好資源教室的工作,能夠更加有意識地把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作為一種職責,更好地開展對學生各種行為的引導。
二、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在良好的人際互動中實施資源教室課程
班級建設很重要的一點是人際關系和諧,與班級同學、教師建立起良好的互動,更是隨班就讀學生的切實需求。因而,在資源教室的課程實施中,筆者以小團體作為課程實施形式,根據(jù)學生的障礙類型和個性特征,組織兩人一組的伙伴教學或者三人一組的小組合作學習。在初始的第一節(jié)課,先讓學生做自我介紹,然后讓學生把自己了解到的新伙伴的名字和興趣愛好介紹給小組中的成員。第一節(jié)課開啟了學生對小組成員的良好印象,學習也在溫馨的初始關系下開展。在課程學習中,教師利用活動,使小組成員有機會去幫助他人并接受他人的幫助。在活動中分工合作,對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給予賞識、贊美,在互動中強調學生運用“請、謝謝”等禮貌用語。在課程學習中,筆者及時為學生共同完成的學習任務進行拍照,讓學生和他們喜歡的教師合影。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資源教室課程在感統(tǒng)訓練、康復訓練、學科個別輔導的過程中更充滿了人文關懷,使學生們感受到了被關心的快樂和與人互動的快樂。
三、建立多樣的激勵評價方式,
強化學生正向行為
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教師經(jīng)常采用展板的形式展示學生學習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成果,并以在墻報中張貼小紅花、小貼畫等形式激勵學生正向的行為(見圖1)。研究表明,對于智力障礙學生,這種形式更符合他們的需要。因而,在資源教室,筆者給每個學生設計一塊小展板,上面定期展出學生近期最喜歡的照片,隨時展出學生各學科學習的作品,同時設計紀律、學習、作品、交往、個訓幾項評價項目。班主任、資源教師和學科教師可以資源教室為平臺對學生的班級學習和資源教室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和表揚。學生在某一方面表現(xiàn)好,被表揚一次或者上交一份自己在課堂學習或者課外學習的作品,就會得到一個小紅花貼畫,集十個可換成一個大草莓貼畫。學期末時,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給予一份獎狀或獎品。學生每一次上交作品,筆者除了把作品展覽在展板上,還會讓學生拿著作品照相。如果學生的作品很多,會給學生在另一塊黑板上進行集中展示。此外,當學生某一學科的學習收獲了一個大草莓貼畫或者有特別的成就時,筆者也會讓學生和學科教師一起在展板前合影留念。
在多樣的激勵評價形式下,在教師的提醒和幫助下,學生積極努力地完成各個學科的課堂學習任務,逐步改善自己的行為。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學生們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小展板上的笑臉是那么燦爛,“小紅花”“大草莓”也越來越多,學生們的作品也積累得越來越多。這么多累積起來的成就也是他們自信心和能力逐步提高的印記。
四、加強與學科教師和家長的溝通,
推進教學研究和教育目標達成
資源教室工作的最終教育目的是促進學生能夠跟上或者基本跟上所在班級對學生的要求,因而,筆者認為,作為資源教室的“班主任”,關心學生各學科學習的表現(xiàn),使隨班就讀學生能有效地參與各科課堂學習是一項重要工作,是使隨班就讀工作達成最終目標的保證。在與各學科教師的交流中,筆者了解到一個普遍問題:有些隨班就讀學生往往由于各種障礙不能很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有的不僅自己不參與課堂學習,還出現(xiàn)違反紀律、影響他人的情況。 教師們反映的普遍問題,就是學校隨班就讀工作應該重視并進行改善的首要問題。隨班就讀工作就是要注重個別教育計劃的實施,因而在學校學期教研組工作計劃中,決定以落實好個別教育內容為主,研究隨班就讀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實施適切的課堂教學內容,使隨班就讀學生能夠安心參與各學科的課堂學習,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
例如,一次下課鈴聲響過之后,學生小A興沖沖地跑到了筆者的辦公室,舉著一幅美術課的作品,開心極了。要知道,這個有自閉癥的孩子原來在美術課上根本什么都不做。他在進入資源教室將近一年的時間,只有一個沒有主題的美術課作品,上面畫著一個圓圈,有一個小箭頭。對于這份上交的作品,他自己表現(xiàn)得并不開心。經(jīng)過與美術教師溝通,教師覺得可以對小A的教學內容降低難度,發(fā)揮他細致、講規(guī)則的優(yōu)點,每節(jié)課課前準備好一個半成品素材,課上讓小A對半成品素材進行色彩搭配,并涂上顏色。如今,小A在課堂上有了屬于自己的成功,這便是教師的教育價值所在。教師們通過溝通與交流,不斷加強對隨班就讀學生的研究,真正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了對這些特殊學生的隨班就讀工作,使個別教育計劃真正起到幫助隨班就讀學生提高能力的作用。
在學校教育中,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是實施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因而,筆者在資源教室的工作中,也建立了與家長訪談的制度。如三年級的一名智力障礙學生,盡管在智力量表中的得分比較低,但筆者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他的表現(xiàn)不是很差,比有些隨班就讀的智力障礙學生的表現(xiàn)甚至要更好一些,但是卻比他們在智力量表中的得分要低。此外,有些智力障礙的學生在某個學科的學習中比有些普通學生的成績還要好。通過與家長的交流,筆者逐步了解每個家庭在培養(yǎng)特殊兒童背后的故事,更加理解了這些家長和孩子,在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上,遇到問題也能夠理性對待,堅持不懈地幫助孩子。
有些家長可以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榜樣,通過在學校教研組工作中分享這些家長的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故事,教師們看到了孩子和父母與障礙作斗爭過程的艱辛,看到了孩子的成長,更提高了自己對這些隨班就讀學生的責任感。例如,小C是一個很特別的孩子,開學初還很開心地和小伙伴參加感統(tǒng)訓練,可是在一次七巧板活動后,他非常堅定地拒絕來資源教室活動。通過與小C媽媽的交流,筆者了解到小C在做手工方面很不擅長。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后,筆者邀請小C的媽媽在小C放學后與他一起做感統(tǒng)訓練,并調整了感統(tǒng)訓練的內容。由于和媽媽在一起,小C開心地參與了感統(tǒng)訓練活動。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于這些特殊學生,教師只有通過與家長進行深層次、有效的溝通,才能理解他們并找到問題行為的原因,或者從家庭教育中找到資源,有的放矢地實施特殊教育。
總之,通過以班級管理理念為指導進行資源教室運作,資源教師以“班主任”的角色入手,從學習、心理、思想品質等方面對隨班就讀學生實施關懷和幫助,注重與學科教師溝通及家校結合,可以有效推動學校隨班就讀工作的開展,使隨班就讀學生在資源教師、家長和學科教師的關愛和幫助下不斷獲得自信,獲得生生不息的特別的成長動力。
參考文獻(編者略)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