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紹偉
摘 要: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基礎組成部分,主要考察學生語言組織和文字的藝術表達能力,掌握難度相對較高,尤其是進入初中后,在寫作和文體方面也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文中我將重點針對初中生語文寫作教學展開探究,談談如何切實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寫作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探究
按照時間線縱向來看,從古至今我國自存在教育形式以來語文就以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存在其中:不論是私塾教學形式,還是出現(xiàn)科舉考試之后的八股取士,亦或是現(xiàn)代教育制度成立一來的語文學科的建立,作為傳承語言與文學的語文學科成為各階段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按照學科劃分的橫向比較來看,語文在我國各階段的教育教學進程中一直占據(jù)著絕對的主導地位。不論古代教育環(huán)境下的一枝獨秀,即使是在現(xiàn)代教育教學體制設置眾多學科的環(huán)境下,語文也依舊是主要科目之一,在日常教學和各階段考試中占據(jù)著絕對的時間和分值比重。而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語文所承載的是祖國的歷史與文明,關系著母語的傳承,因此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教好語文,學好語文都是作為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國各階段的語文學科從內容類別方面來看,包含了語言和文學兩部分。語言包含聽說讀寫四方面,而因為漢語母語的原因學校教育中漢語的教學主要集中于讀寫兩個方面;而文學則是以語言為載體進行的書面話藝術表達,所以對于文學素養(yǎng)培育方面主要涉及閱讀和寫作。
語文學科的教學重點就在于讀寫兩個方面,而其中以閱讀和寫作對于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要求最為全面,例如對于寫作來說,不僅需要學生具備思維發(fā)散能力,更需要學生具備通過文字組合精確表達情感和觀點的能力。因此,讀寫一直以來也是各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而本文中我也將選擇寫作這一方面展開分析,以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為載體,具體談談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吸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并融入到寫作教學中去,從而幫助學生找到寫好作文的科學方法和途徑。
一、興趣激發(fā)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本身面臨眾多的學習科目,學習壓力大的前提下,如果對某一學科缺乏興趣勢必會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學習效果也會隨之削弱。因此作為教師來說我們在學科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從內容出發(fā),挖掘出學科的知識魅力所在,并且通過課堂教學中語言的藝術性輸出將其放大,讓學生首先在知識的直觀性吸收方面就能夠感受到趣味性;另一方面則是結合素質教育所提出的更為契合當今時代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所以,此部分中我將針對語文寫作的特點,談談如何從內容和教學模式兩個方面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首先,在寫作內容構建方面,作為教師我們需要不斷的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銳性。因為寫作是一項主觀性非常強的內容,語言的藝術性輸出全憑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和情感共鳴,所以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通過引導、啟發(fā)等方式,不斷培養(yǎng)學生“多愁善感”的能力。例如在課文教學過程中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文章情感的體悟,通過提出問題、課堂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情感的抒發(fā)和剖析,讓學生在剖析他人文字的過程中,不斷鍛煉自身情感的敏銳度和敏感性,進而應用于寫作中,更為細膩的表達情感。這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會不斷的有感而發(fā),有情可敘,再增加文章可讀性的同時,學生也能夠通過文字的書寫感受到書面語言表達的魅力,進而對于寫作自然而然的產生興趣。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合適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是實現(xiàn)知識輸出和技能傳輸最重要的依托,而對于語文寫作這一技巧性較強的部分來說,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更是不可或缺。作為教師我經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對于寫作來說教師要給與學生一定的自由,包含思維的自由和情感抒發(fā)的自由兩個方面,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會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不規(guī)定寫作的方向和內容,讓學生自由發(fā)揮;二則是如果規(guī)定了寫作的方向或范圍,我會在教學方法的選擇方面偏向于探究式、討論式這一類學生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習慣養(yǎng)成
寫作是語文知識版塊中見效最慢的部分,不僅需要學生付出持久的努力,更需要學生耐得住枯燥,具有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在素材累積和寫作練習方面做到持之以恒,從而達到量變促成質變的效果。
首先,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素材積累習慣。寫作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需要學生不斷地獲取素材,才能進行信息和情感的篩選、提煉和加工,最終形成文章。而對于素材累積來說有兩種形式:直接素材,即人通過自身實踐得到的記憶和情感體悟;間接素材,最典型的是通過閱讀的方式,吸收別人文章中的情感表達方式和典型事例。通常都是后者為主,前者為輔,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做到讀寫結合,一方面通過課堂文章教學,讓學生主動背誦一些在語言表達和情感描述等方面具有特色段落、文章,另一方面,則是通過課下閱讀讓學生養(yǎng)成主動摘抄和背誦的習慣,累積下足夠的素材,支撐寫作過程中的觀點表達和情感抒發(fā)。
其次,在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養(yǎng)成學生主動練筆的習慣。尤其是對于初中生來說,在寫作技巧和語言表達方面基礎架構還未形成,所以需要學生先從仿寫開始:我們可以通過選取課文中語言表達經典的段落,例如描寫景色的,抒發(fā)感情的、表達觀點的……讓學生先從句式方面做到表達方面的藝術性仿寫,進而結合自身的素材累積,實現(xiàn)情感和觀點等方面的填充。然后在課上和課下寫作練習過程中,我們要逐漸引導學生養(yǎng)成“文字表達”的習慣,學生可以是寫日記,寫文章讀后感,也可以是單純的情感抒發(fā)、觀點表達,總之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形成經常寫的習慣,逐步實現(xiàn)量變到質變的轉化。
對于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來說,興趣的激發(fā)和習慣的養(yǎng)成缺一不可,動力和習慣相結合促進學生不斷的練習,不斷地進步,最終實現(xiàn)寫作水平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