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典菊
【摘 要】學習音樂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是一種愉快的培養(yǎng)興趣、陶冶情操、豐富知識的過程。而音樂欣賞課又讓學生能夠在美的享受中更好的投入到這一過程中。本文主要對小學生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實踐進行研究與探索,為有效推動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的不斷進步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實踐
欣賞課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有效的培養(yǎng)學習興趣、享受學習過程、展開獨立思考的方式。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加重視欣賞課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到音樂的美感與魅力,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對音樂的感知、理解等綜合能力,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更好發(fā)展。
一、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現(xiàn)狀
(一)基礎薄弱,重視度不高
由于小學音樂欣賞課起步較晚,在很大程度上,老師很難發(fā)現(xiàn)其重要作用,以至于忽視了正常的教學,欣賞課改為語文課、數(shù)學課等情況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不僅僅不利于多學生的全方位、多方面教學,也對音樂教學的質量產(chǎn)生了很多不利的影響。
(二)教學內容與方式單一
現(xiàn)有的音樂教師很大一部分對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研究不夠充分,認為欣賞課是最容易進行教學的一門課。因為,在課堂上,教師只是單純的讓學生了解音樂的作者與背景,為學生播放音樂,讓學生聆聽,沒有靈活的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與引導。長期不變的教學方式使欣賞課堂枯燥乏味,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
(三)課堂教學缺少個性化
音樂是個性化的東西,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對音樂的喜愛是不一樣的,但目前的欣賞課上,教師大多數(shù)都在完成相對統(tǒng)一的教學任務,很難根據(jù)不同學生進行恰當?shù)慕虒W與指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實踐與研究
(一)將重點放在情感數(shù)學上
音樂的創(chuàng)作,融入了太多個人的情感,是人類情感與智慧的結晶。要將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情感的理解上,可以按照不同音樂表達的不同情感進行分類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jù)音樂的變化及時詢問學生當時的感受,并讓學生在班級內進行交流,讓不同的情感體驗有所碰撞,有所交融。
(二)強調課堂氛圍,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學習氛圍的好與壞,能夠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要在課堂上發(fā)揮管理者的作用,對課堂氛圍作出嚴格的管理與要求,要讓全體同學都加入到學習中,不能因個別人的不參與、嚴重走神等影響了班級的學習??梢酝ㄟ^更多的互動來改變課堂上學生學習不認真的狀態(tài),以不斷地提問,讓學生不知不覺的投入到學習中。同時,要根據(jù)課堂情況及時改變教學方式,以靈活有趣的課堂氛圍,帶領同學們一起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
(三)將游戲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音樂欣賞課更偏向于藝術學習的范圍,要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與其他學科有所區(qū)別,越活躍多樣的課堂氛圍,越有利于教學。在欣賞課堂上,要以游戲教學為基礎的教學形式,將其合理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更好的對音樂作出理解與感知[1]。
例如,快速選擇游戲,將教室分成幾個區(qū)域,每個區(qū)域代表不同風格類型的音樂,由教師隨機播放音樂,學生聽后根據(jù)自己主觀的想法,判斷音樂類型,快速站到不同的區(qū)域內;手舞足蹈游戲,學生兩兩一組,負責聽音樂的同學要將自己理解的內容通過舞蹈或其他肢體語言表現(xiàn)出來,由另一個同學負責猜出音樂的名字;一展歌喉游戲,在新一堂欣賞課開始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喜歡的演唱方式,對上一節(jié)課所學的音樂在課堂上進行唱歌表演等一系列游戲。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首先要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將多樣化的方式融入到教學中,根據(jù)課程特點,為學生設計不同的游戲,改變以往壓抑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有一個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更好地對音樂進行體驗與感知。
(四)重視課堂引導,讓學生身臨其境
小學生的學習與認知能力都仍處于初級階段,欣賞課堂的內容也不能過于深奧,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愛玩好動的特點,讓學生在課堂不只是做到“聽”這一件事,而是要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中,用心去感受音樂。老師在給學生放音樂的同時,可以讓學生在腦海中根據(jù)自己對歌詞、曲調的理解形成畫面,或者由老師用語言描繪畫面,學生對畫面進行整體的構想,讓學生將畫面與音樂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將自己融入到音樂的意境中。還可以通過音樂劇的形式將音樂表演出來,由學生隨意展開合理的改編,并扮演其中的角色,讓學生能夠積極的融入到音樂欣賞課中。在語言引導以外,可以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設備,例如在播放《雪絨花》的時候,可以在屏幕上展示雪花紛紛落下的場景,讓學生可以最直觀的感受到音樂的意境和作者的想法
(五)因材施教,讓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他們個性不同、愛好不同、學習能力也不同。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課堂教學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對于興趣不同的學生,老師要在選擇其感興趣的音樂的基礎上,讓他們能夠在欣賞自己喜歡的音樂的同時,也能準確的感知到其他音樂的情感。有些學生從小就學習樂器、學習唱歌、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與掌握能力相對較強,學習起來也比較輕松,對于這樣的學生,老師可以適當加深教學難度,可以讓這部分學生談談自己對音樂風格、特點的理解,甚至可以讓他們創(chuàng)作出同類型的音樂;對于一些音樂素養(yǎng)較低的學生,教師要以引導為主,讓他們以掌握音樂情感為基礎[2]。
三、結論
教育發(fā)展到今天,已經(jīng)不再單純的要求學生們掌握硬性的知識了,而是要滿足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需求。老師要注意欣賞的重要,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感受音樂,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與感知能力,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唐艷.關于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實踐與分析[J].神州,2017,25:90.
[2]王蕾.新課改下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