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的主角永遠是學生,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就是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悟文本。在“情思課堂”教學研究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如何達成“情”和“思”的共融,教學實踐證明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以“讀”促“思”,要善于在“取舍”中凸顯思維訓練,要學會把握教學的“度”有效地進行語言思維發(fā)展訓練。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思維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1-05
作者簡介:李美華(1970—),女,湖南省邵陽縣教學研究室教師,特高級教師,本科。
這次的“情思課堂”教學調(diào)研,聽了湖南省邵陽縣塘渡口鎮(zhèn)第一完全小學毛宇鴻和趙娟兩位教師的閱讀教學課,閱讀教學如何把握“情”的創(chuàng)設,達到“思”的訓練目的呢?
一、注重以“讀”促“思”
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就是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悟文本,兩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注意了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的教學理答,也圍繞著“讀”。“以讀為主”這正是我們語文教學回歸“本真”的體現(xiàn)[1]。毛老師教學《善良的孩子》一課時,復習舊知識屏顯新詞,以詞入文,講讀新課注意創(chuàng)設情景,課件出示夜晚、藍天和星星,在情境中先安排“自讀”,再安排重點句“感情朗讀”“扮角色讀”,最后在理解課文后“賞讀”,從對話中體會男孩的愿望,在反復地指導朗讀中進一步體會“男孩愛媽媽、媽媽也愛男孩”的主題思想。趙老師執(zhí)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講了薩沙與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風雨,父母親很自然地把雨衣讓給了年齡最小的薩沙,在他們的影響下,薩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學會了保護弱小者。課堂上趙老師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讀”的感受時,強調(diào)“邊讀邊想”“不加字不減字”“有感情地朗讀”,通過讀讓學生與文本對話,達到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目的,最后在由讀至寫的傾吐中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操。盡管文章說的是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卻闡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滲透了培養(yǎng)自信自強人格的思想,“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讀”與“思維”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二、善于在“取舍”中凸顯“思”
不可否認,我們小學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但有些文章由于種種原因,教學時我們得根據(jù)需要進行恰當?shù)摹叭∩帷?,對教材進行“取舍”是教學的一項基本功。在這一點上,兩位教師都做得不錯,她們都能夠在深刻解讀文本的基礎(chǔ)上抓住文本的精彩部分進行教學,這樣的課堂雖“簡約”,但學生的注意力也相對集中了,他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朗讀和感悟上,學生在自主感悟中不斷有精彩的生成。毛老師在教學《善良的孩子》時,不是按教材的順序講下去,而是經(jīng)過自己的處理,從男孩的夢切入,引出男孩與星星的對話,先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再閱讀文本加強理解,從而更深刻地體驗母子之愛。趙老師在教學《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時,在引導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安排了以下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談體會:其實薩沙和你們一樣,只是一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可他卻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別人給予的關(guān)愛,那你們是否也曾伸出過援助之手,保護過比你弱小的人或動物呢?通過與同桌交流,再指名說說自己生活中保護弱小的事。教師適時點評,使學生開闊眼界,認識充分,能把握文本特點,提高閱讀鑒賞力[2]。并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中薩沙的做法,將談話拓展為“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動物、植物或其他的東西?!雹谙胂袢氖旰蟮那榫?。人們常說“時光如梭”“歲月如流”,假如時光已經(jīng)過了三十年、四十年,還是這么一家子,還是在這樣的日子里,還是在這樣的森林里,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教師點評小結(jié):時光往往會令許多事物發(fā)生變化,也許原來的強者若干年后會變成強者,而原來的被關(guān)愛者又變成了主動關(guān)愛別人的人,但不管怎樣,唯一不變的是要有這樣的意識——“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護比自己弱小的”。③寫下創(chuàng)編的故事。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將課堂活動帶入了高潮,學生通過想象練說、練寫,將所有的生活積淀在此時傾吐,將所有的生活體會予以表達,課本知識與自身發(fā)展在這里得到緊密結(jié)合,人性的色彩在這里得到充分張揚。
三、學會在“度”中把握“思”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這兩節(jié)課中,處處可以感受到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的語言表達得到教師的密切關(guān)注,學生的點滴發(fā)現(xiàn)得到了教師的及時點撥。語文教學的核心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新課程的教學,教師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的“兒童保姆”“小樹的園丁”“知識的批發(fā)商”,而是要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善于創(chuàng)建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善于運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手段激勵學生學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為了讓學生能把作者的語言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讓他們模仿文中的方法寫作就是一個比較有效的訓練方法,學生靜下心來寫作,就是在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在寫的時候,我們要靈活地進行指導:寫之前,可以進行一些寫法上的提示,中年級習作訓練是關(guān)鍵時期,這樣的提示很有必要。趙老師設計把創(chuàng)編的故事寫下來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想象練說、練寫,閱讀與寫作相結(jié)合,課本知識與學生自身發(fā)展相結(jié)合,人性的色彩在這里得到充分張揚,學生的寫作興趣也得到了培養(yǎng)。毛老師教的是低年級,但也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小組內(nèi)說說藍星會對其余的星星說什么?”“互相討論孩子與媽媽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這些都讓學生有表達的欲望,做好了習作提前起步的準備。有教師會擔心“學生讀書或者寫作的時候,教師在旁邊進行一些學法的指導,我們的語言會不會打擾學生學習呢?”這個問題說明教師指導要把握時機?!罢n堂的主角永遠是學生”,我們教師的指導要在“學生需要時”進行,即教學要有教學機智。教師的教學機智也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比如課堂討論時,我們?nèi)绾伟盐沼懻摰摹岸取??筆者認為當情境導入已經(jīng)引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的注意力已經(jīng)處于一種良好的接收狀態(tài),此時安排討論,學生才會懷著探究新知的愉快心情積極參與,討論后學生的成就感也會特別強;有時,課上得順暢,學生感覺不到課的難度時,容易出現(xiàn)驕傲情緒,這時教師不妨巧設置懸念,讓學生的思維“上上臺階”,引出他們的思維火花,在平淡中使學生收獲出其不意的喜悅;另外,當一個問題得到初步解答時,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回頭看看走過的路”,讓學生在反思中討論:你是怎么想到這些的?為什么會這樣想?等等,學生在討論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獲得“思”的方法。這些都要求教師做到“以生為本”,讓自己的教學深入淺出。
參考文獻:
[1]吳建英.語文教學的本真[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2]王永林.小學非連續(xù)性文本的“語用”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