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娟
[摘要]偏誤是指由于對目的語掌握得不好而產(chǎn)生的一種規(guī)律性錯誤,它偏離了目的語的軌道,反映了說話者的語言能力和水準。教師預先了解學習者在學習某一語言結(jié)構(gòu)時產(chǎn)生的偏誤,并分析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能夠在教學中掌握主動,提前預知教學重點與難點,從而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準確性。本文通過分析留學生在學習表比較的“有”字句時,在句法結(jié)構(gòu)方面常常出現(xiàn)的偏誤,找出偏誤出現(xiàn)的原因,目的在于幫助留學生更好地掌握該句式在句法結(jié)構(gòu)方面的特殊要求,提高學習效率。
[關(guān)鍵詞]比較;“有”字句;偏誤分析;句法結(jié)構(gòu)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8)01-0164-03
一、問題的提出二、表比較的“有”字句對比較項X和Y的特殊要求
表比較的“有”字句,是指“借助聽說雙方共知的乙事物來表達甲事物某種性狀的量度”的句式,如果用“X”表示甲事物,用“Y”表示乙事物,用C表示比較結(jié)果,該句式可以概括為“X有Y+C”。然而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留學生根據(jù)該句式的句法結(jié)構(gòu)所寫出的句子往往又是很多帶有偏誤的句子。如
(1)*他的頭發(fā)有你妹妹那么長。
(2)*他的反應沒有你的那么快。
(3)*你學習漢語的時間有英語長嗎?
(4)*你學習漢語的時間有他學習長嗎?
(5)*你學漢語有英語那么用功嗎?
(6)*你學習漢語沒有他漢語那么用功。
(7)*下山有上山那么累。
(8)*他有他爸爸高一點兒。
(9)*我知道的漢字有他那么很多。
(10)*他有他爸爸高一點兒。
(11)*他沒有我那么運動。
(12)*你有他愛那么學習嗎?
(13)*他有他爸爸會那么說話就好了。
(14)*你有你哥哥有那么錢嗎?
(15)*她有她姐姐叫人那么討厭嗎?
(16)*他有歌唱家那么唱得好。
(17)*我有他漢語說得好。
以上偏誤出現(xiàn)的原因主要是比較項X、Y,或是比較結(jié)果C沒有滿足表比較的“有”字句的特殊要求,因此我們必須對該句式在句法方面的特殊限制加以詳細說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運用所學句式說出的句子既正確又得體,進而實現(xiàn)對外漢語教學的根本目的。
表比較的“有”字句中X和Y在語義上必須是對應的,它們主要由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充當,有時也可以是主謂短語、個別形容詞,或是動詞性短語。從信息結(jié)構(gòu)的角度看,在該句式中X—般是所要表達的新信息,Y—般傳達的是舊信息,是說話雙方共知的,因此如果Y所表達的信息有時可以借助于手勢完成,此時該句式中Y位置上的成分可以省略,不出現(xiàn)。如我們可以用手勢表示一個圓,然后就可以對別人說“我種的蘋果有這么大了”,省略了“Y”位置上的成分;或者用手勢表示-個高度,然后說“我兒子有這么高了”,也省略了“Y”位置上的成分。
留學生使用該句式時,常常會因為X、Y為具有相同成分的名詞性短語或主謂短語時,對相關(guān)成分省略不當,而造成X和Y語義上的不對應;或是當X和Y為動詞性短語時,不了解對該句式的特殊語用要求,而出現(xiàn)相關(guān)的偏誤。
(一)X和Y為名詞性短語
(1)*他的頭發(fā)有你妹妹那么長。
(2)*他的反應沒有你的那么快。
“X有Y(這么/那么)+C”的句型中,當X和Y為具有相同中心語的偏正結(jié)構(gòu)時,(我們可以把X記為“NI的N2”,Y記為“N3的N2”),Y的中心語可以省略,但有時可以省略為“N3”,有時又可以省略為“N3的”,邵敬敏認為“N3的N2”可以轉(zhuǎn)換為“N2是N3的”時,“N3的”顯示一種分類的區(qū)別性特征,此時“N3的N2”應該被“N3的”代替;當“N3的N2”不能轉(zhuǎn)換為“N2是N3的”時,則“N3的N2”應該被“N3”代替,因此例(1)中“頭發(fā)是妹妹的”,省略的Y應該是“你妹妹的”,因此正確的句子是“他的頭發(fā)有你妹妹的那么長”。例(2)中我們不能說“反應是你的”,因此Y只能省略為“你”,即“他的反應沒有你那么快”是對的。
(3)*你學習漢語的時間有英語長嗎?
(4)*你學習漢語的時間有他學習長嗎?
當X和Y是以主謂短語作定語的名詞性短語時,如果該名詞性短語的中心語相同,充當定語的主謂短語的主語或是謂語也相同時,可以省略Y中相同的部分,但限于整體省略,不能只省略其中一部分,如完整的句子是“你學習漢語的時間有你學習英語的時間長嗎?”和“你學習漢語的時間有他學習漢語的時間長嗎?”我們可以同時省略Y中名詞性短語的中心語及主謂短語的主語,即“你學習漢語的時間有學習英語長嗎?”,或是同時省略名詞性短語的中心語及主謂短語的謂語,即“你學習漢語的時間有他長嗎?”,不能只省略主謂短語中謂語的一部分,如例(3)中只省略了主謂短語中謂語中的“學習”,例(4)只省略了主謂短語中謂語部分的“漢語”,這都是不可以的。
(二)X和Y為主謂短語
(5)*你學漢語有英語那么用功嗎?
(6)*你學習漢語沒有他漢語那么用功。
X和Y為主謂短語,且其中的主語或謂語相同時,Y位置上的主語或謂語可以省略,但也必須是整體省略,不能只省略主語或謂語中的一部分。如例(5)只能省略兩個主謂短語中相同的主語“你”,改為“你學漢語有學習英語那么用功嗎?”例(6)要省略兩個主謂短語中相同的謂語“學習漢語”,改為“你學習漢語沒有他那么用功?!?/p>
(三)X和Y為動詞性短語
(7)*下山有上山那么累。
(8)*學英語有學漢語那么難。
X、Y為動詞性短語時,動詞性短語主要表示一個具體的事件,如例(7)中的“上山”“下山”,例(8)中的“學英語”和“學漢語”,當X或者Y為動詞性詞語時,表比較的“有”字句常常是用來表示疑問、反問或是否定的,不用于肯定式中。因此例(7)可以改為“下山哪有上山那么累?”例(8)可改為“學英語沒有學漢語那么難?!?/p>
三、表比較的“有”字句對比較結(jié)果C的特殊要求
表比較的“有”字句中,比較結(jié)果C主要為形容詞,也可以是動詞性短語。在肯定式中比較結(jié)果C中常常帶有指示代詞“這么”“那么”,否定式、疑問式或反問式自由度比較大,用不用“這么”“那么”,句子的可接受性都比較強。
(一)C為形容詞
(9)*我知道的漢字有他那么很多。
(10)*他有他爸爸高一點兒a
表比較的“有”字句主要是表示X和Y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而不表示兩者之間的差別,因此當比較結(jié)果C為形容詞時,其后邊不能帶表差別大小的補語“得多”,“一點兒”等,其前邊也不能帶表程度的副詞“非?!薄疤薄昂堋钡取H绻胍_切地表示X和Y在比較點方面的差異大小,可選擇“比”字句,如果表示二者差異很大,可在比較結(jié)果C的形容詞后加上“得多”,“多了”,如果表示二者的差異比較小,可以在形容詞后邊加上“一些”“一點兒”,如“我知道的漢字比他多多了”“我知道的漢字比他多一點兒”。
“沒有”句雖然是用來表示差別的,但它只限于指出X與Y存在差別,但無法確切表示出二者差別的大小,因此其形容詞后也不能帶表差別大小的補語,前邊也不能帶程度副詞。
(二)C為動詞性短語
(11)*他沒有我那么運動。
表比較的“有”字句用于否定句或疑問句時,其比較結(jié)果C可以是動詞性短語,但也必須是具有程度變化區(qū)間的動詞性短語。如(1)帶有心理動詞“喜歡”“討厭”“習慣”等的動詞短語,如“喜歡玩游戲”“習慣這里的天氣”等;(2)受性質(zhì)形容詞、能愿動詞修飾的一般動詞,如“容易做”“能吃苦”“會做飯”等;(3)帶狀態(tài)補語的動詞短語,如“跑得快”“起得早”“寫得漂亮”等;
(3)具有形容詞語義的動詞短語,如“有能力”“有氣質(zhì)”等;(4)具有程度語義特征的兼語短語,如“讓人喜歡”“叫人討厭”等。因此例(12)中的“運動”不符合“沒有”字句對動詞性詞語C的語義要求。它要表達的意思可能是“他沒有我那么喜歡運動”。
(三)C中“這么”“那么”的位置
(12)*你有他愛那么學習嗎?
(13)*他有他爸爸會那么說話就好了。
(14)*你有你哥哥有那么錢嗎?
(15)*她有她姐姐叫人那么討厭嗎?
(16)*他有歌唱家那么唱得好。
“X有Y+C”這一句式中,當C是形容詞時,“這么”“那么”要放在形容詞的前邊,如“她的房間有總統(tǒng)府那么氣派。”當C是帶有心理動詞、能愿動詞的動詞短語或是具有形容詞語義的動詞短語及具有程度語義特征的兼語短語時,“這么”“那么”要放在整個短語之前,如例(12)應該是“你有他那么愛學習嗎?”例(13)應該是“他有他爸爸那么會說話就好了?!崩?4)應該是“你有你哥哥那么有錢嗎?”例(15〉應該是“她有她姐姐那么叫人討厭嗎?”但當“有”字句的C項是動補結(jié)構(gòu)時,“有”字短語的位置可以放在動詞前,也可放在補語前,但指示代詞“那么、這么”等應放在補語前,不能放在整個動詞短語前,所以例(16)可以說成“他有歌唱家唱得那么好”或者“他唱得有歌唱家那么好”?!皼]有”句的情況與“有”字句一樣。
(四)其他
(17)*我有他漢語說得好。
在表比較的“有”字句中,C項不能是含有形容詞的主謂結(jié)構(gòu),該主謂結(jié)構(gòu)中的主語作為X和Y的比較點,應該出現(xiàn)在X項中,而不能在C項中。所以例(17)應改為“我漢語有他說得好”。
四、結(jié)語
偏誤是指由于對目的語掌握得不好而產(chǎn)生的一種規(guī)律性錯誤,它偏離了目的語的軌道,反映了說話者的語言能力和水準。通過偏誤分析,教師既可以了解學習者對目的語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了解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采取的學習策略和步驟。因此教師預先了解學習者在學習某一語言結(jié)構(gòu)時產(chǎn)生的偏誤,并分析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能夠在教學中掌握主動,從一開始就提供正確的示范,讓學習者正確的模仿、記憶并運用,從而幫助學習者大大地提高學習效率。本文通過展示留學生在學習表比較的“有”字句時在句法結(jié)構(gòu)方面常常出現(xiàn)的偏誤,并分析了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這不僅有利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前預知教學重點與難點,從而采取有效措施,幫助生提高學習的準確性,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借鑒別人產(chǎn)生的偏誤來有效避免類似偏誤的出現(xiàn)。
參考文獻:
[1]劉振平.表比較的“有”字句的研究述評[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87,88.
[2]劉蘇喬.表比較的“有”字句淺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2):52.
[3]邵敬敏.“比”字句替換規(guī)律芻議[J].中國語文,1990(6):412.
[4]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賓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