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軍
摘 要:小學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得到相應的提高,教師授課也能事半功倍。本文講述了如何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希望對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知識;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學生的興趣,直接影響整個教學水平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興趣提高,會使學習的動力和自覺性相對提高,教學才能在日常的教學中,使學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從而增加教學內(nèi)容的進度的同時,提升整個小學語文的教學成績。在日常教學當中,教師應通過對教學結構的調(diào)整,和對教學內(nèi)容的不斷創(chuàng)新,以及對教學觀念的變更,主動總結經(jīng)驗,不斷學習和尋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全面調(diào)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提升整體的教學水平。
1、設置高效的問題,提高師生的互動。
在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設置一些有效的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與學生展開互動和交流,然后加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和指導,使學習計劃完成的情況下,學生也能對課堂的內(nèi)容印象深刻,從而對教師布置的作業(yè)或者練習題能高效的完成,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對于教師的再次授課也具有極大的益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例如教師在講到《荷花》時,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大家都在哪里見過荷花呀?荷花的葉子可以干什么呀?荷花的哪里可以食用呢?等等這些問題,來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對學生的錯誤回答,予以肯定,并且秉持大方糾正的態(tài)度,摒棄帶有感情色彩的鄙視和嘲笑,包括學生之間的意見,及時肅靜課堂紀律,通過問題互動和悉心的指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敢于主動回答問題,通過這個過程,逐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內(nèi)容記憶更加深刻,逐漸提高學習成績,教師也能從中總結經(jīng)驗,不斷獲益,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2、通過游戲和比賽的形式進行教學
在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內(nèi)穿插一些小游戲或者以比賽的形式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在參與游戲或比賽的過程中,對教學內(nèi)容熟悉并且靈活運用,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間分成若干組,組織成語接龍或者詩歌接龍的游戲,然后對不能回答上來的小組予以簡單的懲罰,懲罰形式可以是閱讀或者背誦唐詩等,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不但能加深對語文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更加期待,主動參與教學內(nèi)容,既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又提高了學習的整體效率。
3、通過優(yōu)美的朗誦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染力
在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入適量的閱讀內(nèi)容和課外相關的詩詞,通過教師優(yōu)美的語言和充滿感情色彩的朗誦,使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印象深刻,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教師在講到《禮物》這首詩歌時,可以有感情的朗誦一遍,讓學生對文字和內(nèi)容有基礎認識,然后通過綜藝節(jié)目中關于朗誦詩詞的音頻播放,讓學生感受到專業(yè)閱讀的魅力,體會到語言表達充滿感情和語言清晰時的感染力,從而使學生對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充滿興趣,在日后的早讀或者閱讀能力方面也會更加的關注,不再覺得枯燥和乏味,久而久之,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學習語文的能力和成績自然就能得到提高。
4、利用多媒體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將教學內(nèi)容轉(zhuǎn)換成視頻和圖片的形式,然后配上恰如其分的音樂,使得學生能集中注意力,仔細觀看的同時,印象深刻,對觀后教師提出的問題也能做出相應的回答,從而使課堂的互動氣氛更加融洽,學生的積極性被徹底調(diào)動起來,學習能力自然能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在學到賀知章的《詠柳》時,通過視頻的播放形式為學生展現(xiàn)詩詞的閱讀魅力,同時配上優(yōu)美的圖片和文字注釋,畫面色彩斑斕,使學生印象深刻,然后配上合適的音樂,把詩歌的氣氛烘托的有聲有色,這樣學生在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時,也能較為容易。這樣通過變換教學方式,使學生對語文的課堂教學不再昏昏欲睡,提不起興致,充分調(diào)動了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愛玩的心態(tài),在歡快的氣氛中進行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興趣。
在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學生進行戶外的教學形式和活動,然后通過學生的玩,體會到課文當中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然后能更有效的理解課文,從而也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提升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例如在講到《理想的翅膀》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提前組織好學生帶上各自的裝備和文具,到戶外的廣場上放風箏,然后通過放風箏的游戲形式,理解文章中關于風箏的各種描述,從而易于理解作者的內(nèi)心所要表達的感情。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組織好學生遵守紀律的同時,也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和啟發(fā),使學生在體會這個放風箏的樂趣的同時,一方面鍛煉了身體的綜合素質(zhì),另一方面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也能逐漸感興趣,從而提升整體的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和切實情況著手,關注學生的興趣所在,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和大腦發(fā)育狀況,合理規(guī)劃,通過合理的方法,對課堂的教學進行有效規(guī)劃,適當?shù)淖儞Q教學模式,不斷地注入創(chuàng)新的元素,使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全面提升,從而提升整體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淑媛.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8(02):51-52.
[2]劉建安.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對策[J].中華少年,2018(02):6.
[3]顧玉琴.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課外語文,2017(33):17.
[4]姜紅敏.小學低年級語文如何開放性引導[J].考試周刊,2017(A1):54.
[5]黃文麗.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學周刊,2015(06):222.
(作者單位:沿河縣客田鎮(zhèn)中心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