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宇
(武漢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武漢 430205)
微課[1]是一種短小精悍的在線教學視頻。選題是微課制作的第一步,精準選題可以讓微課的教學設計、視頻制作事半功倍。醫(yī)學中1/3以上的名詞來源于解剖學[2],從中選題猶如沙里淘金?,F(xiàn)探討解剖學微課選題技巧,旨在與大家分享經(jīng)驗,合力推動相關教學改革。
選題不當是當前的主要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選題過大和選題價值不高。
盲目追求大而全,涉及的知識點過多,短時間內講不完或講不清。例如某些老師創(chuàng)作的微課“心”,包涵心的位置和外形、心的內腔、心壁的構造、心的傳導系、心的血管和心的神經(jīng)等,內容太多,顯然不是1個微課所能解決的問題。
有些教師常常選取顯性知識或教學活動的組織(例如小組討論、小組匯報、老師點評)來創(chuàng)作微課,表面上看起來很熱鬧,實際上學生卻學不到實質性的內容。例如,“消化系統(tǒng)標本學習”微課,讓學生在10~20min內了解活動的計劃、組織、辨認標本、相互討論,考核和效果評估等全過程,難免會陷于拖沓冗長、令人生厭的困局。
微課與傳統(tǒng)的視頻課雖然都有主題,但是兩者是有區(qū)別的:傳統(tǒng)的視頻課講的內容是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章、節(jié),注重教師的教,一般是用實錄做成的,容量大,時間長,主要用于教師備課和觀摩交流學習,這種資源很封閉、固結、不易傳播。而微課是從傳統(tǒng)課堂中精心挑選的知識點或技能點,是運用跨界的思維和獨特的創(chuàng)意開發(fā)出來的微視頻,模擬的是1對1“E課堂”[3]的教學情景,注重學生的學,時間短、容量小、易搜索、易傳播。
主要用于學習者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簡而言之,如果把傳統(tǒng)的視頻課比作一片樹林,那么微課只能是一棵棵的樹了。
基于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思想,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習體驗,從微課選題入手,做學生喜歡的微課。微課選題要著眼于“微”,小而精,具有獨立性、完整性、示范性和代表性。要針對教學中常見典型、有代表性的問題或內容選題,讓學生啟惑、解惑、受益,也要突出教學內容的精華和教學藝術的精彩,充分展示教師的風采。
微課關注的是知識的“點”,而不是知識的“面”。一方面,依據(jù)“微目標”的標準和最小粒度原則,把完整的知識內容按照一定邏輯切割成很多個具體的碎片化知識。具體來講,就是把解剖學各個章節(jié)知識繼續(xù)劃分為單元和子單元(一級子單元、二級子單元……n級子單元),最后形成知識碎片,每個知識碎片相對獨立完整、不能再分。比如人體解剖學中的第一章第二節(jié) 軀干骨及其連接中的教學單元2胸廓,其一級子單元有肋的連接、二級子單元有肋骨與胸骨間的連接、碎片化的知識(x胸肋關節(jié)、y軟骨間關節(jié)......)(圖1)。
只有那些具備動態(tài)化特征的教學內容,才適合使用微課表達。因此,教師們要找準教學信息中可以“動”的元素和成分,深入發(fā)掘符合視頻傳播的動態(tài)過程或流程,為后續(xù)萃取知識作準備。如對于關節(jié),很容易找到“動”的信息和元素,那些相對抽象、動態(tài)性不太明顯知識,如翼點,可根據(jù)額骨、頂骨、蝶骨、顳骨這4塊骨的空間結合關系,捕捉信息的動態(tài)變化,繼而聯(lián)想教學信息的情境、畫面及呈現(xiàn)方式(圖1)。
針對課程中的基礎知識點、易錯點、混淆點和關鍵點開展梳理,萃取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和考點,作為微課選題的素材。解剖學有許多復雜的、抽象的理論知識(如心的內腔、神經(jīng)傳導通路等),枯燥乏味、晦澀難懂,教與學都很困難,是萃取的重要對象。
圍繞萃取的知識點,以及組織學、生理學、臨床課程的相關碎片化知識聚集起來,再按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重組和排序(圖1)。豐富、連貫的碎片化知識體系可使選題變得科學、輕松,也利于學生對微課所涉知識點的整體認識和把握,建立起各學科間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零距離銜接。從重組和序化后的知識點、技能點中,遴選出微課的主題。遴選主題注意做好以下4點:(1) 知識點的選擇要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2) 有價值;(3) 內容可以包括課程核心內容和拓展內容;(4) 適于多媒體表達。
圖1 人體解剖學微課選題示意圖
選題是微課制作的基礎和最關鍵的一環(huán),此研究可為解剖學教師們提供參考和借鑒,有助于他們做出學生喜歡的微課,讓教學出彩,從而推進解剖學信息化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
參 考 文 獻
[1] 微課(microlecture)-維基百科中文版;英文原版網(wǎng)址: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rolecture (DB).
[2] 沙明華.淺談學習《解剖學》的記憶方法[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9,17(4):54-55.
[3] 張曉萍,陸志剛.智慧E課堂:一對一數(shù)字化學習促進教學方式變革[J].浙江教學研究,2014,(3):28-29,32.
[4] 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網(wǎng)站:http://www.weike.enetedu.co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