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熱伊木江·如則 陳勝國 李建勇 斯依提·阿木提 劉鳳霞
(新疆醫(y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教研室,烏魯木齊 830011)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完成的復雜的學習過程[1-2]。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即時、動態(tài)、多次對學生實施評價,并及時反饋,以便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達到高效教育目的,這種教學方法就叫做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性評價[3]。局部解剖學是一門連貫性強、復雜的學科。同時,局部解剖學作為基礎醫(yī)學的前沿學科和交叉學科,以其深度的多層次性,成為連接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無可替代的橋梁學科之一。在局部解剖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做出及時、動態(tài)、多次的評價,才能保證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點。故在局部解剖學課程中建立形成性評價體系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對學生更好地掌握今后的臨床醫(yī)學課程也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在局部解剖學課程中,形成性評價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其評價類別及內容的建立尚不完善,實施效果尚有待進一步確認。本課題對局部解剖學形成性評價體系構建進行探討,特別是評價體系對學生的主觀作用進行了分析,同時結合個人在教學中的實踐內容開展了討論。
新疆醫(yī)科大學三年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563名學習局部解剖學課程的本科學生。
在2016~2017年度的第一學期的局部解剖學教學過程中,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在考核系統(tǒng)中引入形成性考核指標,并使之與原有的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建立由多種考核角度,多種考試方式構成的,以培養(yǎng)和強化學生能力為目的的,適應新人才觀的復合型教學評價體系。評價類別包括平時考察、課后作業(yè)、階段性筆試、階段性標本考試和期末筆試,并按一定比例將以上評價類別所得到的分數(shù)算入總成績(表1)。
評價結束后通過問卷的方式調查該評價體系對學生的主觀影響。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計算百分比。
表1 局部解剖學教學評價體系
調查結果顯示,有34.10%的學生認為師生間的交流應該很多;有43.52%的學生認為師生間的交流應該較多;有20.25%的學生認為師生間的交流應該一般;而只有2.1%的學生認為師生間的交流應該很少。關于師生交流的實際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有12.79%的學生反映經常會與老師交流;有44.22%的學生反映偶爾會與老師交流;有39.43%的學生反映一般不會與老師交流;而只有3.55%的學生反映絕對不會與老師交流。
調查結果顯示,有32.14%的學生反映形成性評價的反饋信息會在學習方法方面幫助自己;有45.29%的學生反映在學習態(tài)度方面幫助自己;有21.31%的學生反映對學習的影響不大;而有1.24%的學生反映形成性評價的反饋信息會在其它方面幫助自己。調查結果還顯示,有14.20%的學生完全同意形成性評價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有53.46%的學生基本同意形成性評價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有22.02%的學生不同意形成性評價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而只有10.30%的學生完全不同意形成性評價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調查結果顯示,有82.77%的學生贊同在我校實施形成性評價體系;而只有17.23%的學生不贊同在我校實施形成性評價體系。
局部解剖學是一門連貫性強而復雜的學科,只有保證學生較好地掌握每一模塊的內容才能夠達到高質量教學的目的[4]。教學質量一直以來都是教育的永恒主題[5]。因此,如何圍繞局部解剖學知識體系的特點充實和完善學生對這一學科的知識積累,特別是培養(yǎng)和強化其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科學思維方式,自然成為局部解剖學教學的關鍵[6]。形成性評價所要達到的目的不是檢測學生學了多少知識,也不是為了簡單地取消或者替代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而是要補充和完善現(xiàn)有的教學評價體系,特別是克服僅以終結性評價的考試制度對教學的負面效應。形成性評價體系是以人為本,要求教師充分學會欣賞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過程做出正確評價,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對自己以及同伴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活動做出正確評價,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策略指導,進行自我調整,幫助學生增強自信,獲得成就感,培養(yǎng)合作精神,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為了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在本次形成性評價體系里我們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引入解剖標本和模型識別考試,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分層次,多模塊,相互銜接,細化各種評分標準,形成多種評價考核指標。與以往同類研究不同的是,本次研究的關注點在于通過問卷的方式調查形成性評價體系對學生的主觀影響,并分析探討該評價體系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作為一種教學評價手段,形成性評價無疑能夠對教學評價體系的內容起到完善和豐富的作用[7]。為了使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發(fā)揮理想的作用,需要教師與學生有機配合。因此,學生對該評價體系所持的態(tài)度及該評價體系對學生產生的主觀作用是衡量該評價體系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研究結果顯示,77.62% 的學生認為師生間的交流應該很多或者較多,而只有12.79%的學生才會經常與老師交流。這表明,現(xiàn)行的傳統(tǒng)評價體系不能給師生交流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師生交流不僅會使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還會是教師觀察學生學習動態(tài)的窗口。因此,要達到高校教學目的,必須加強學生與老師間的交流。而在形成性評價體系下,32.14%的學生反映該體系能夠幫助他們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45.29%的學生反映該體系能夠幫助他們及時改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因此,形成性評價體系不但在客觀上更好地評價了學生整個一學期的學習動態(tài),而且在師生間發(fā)揮了溝通的橋梁作用,鼓勵學生和老師相互交流,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及時改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另外,師生間的這種相互反饋能夠及時消除教學中存在的一些誤區(qū),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研究結果還顯示,有67.66%的學生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形成性評價體系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82.77%的學生贊同了在我校實施形成性評價體系。這種態(tài)度和教學效果等層面上的贊同會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并促使學生在該評價體系下積極主動地學習。
綜上所述,在現(xiàn)行的教學評價體系中適當?shù)卦黾有纬尚栽u價,可以通過鼓勵師生間的交流,指導學生有效地學習并及時改正學習態(tài)度,最終提高教學效率。然而,在局部解剖學課程中形成性評價體體系的應用能否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考試分數(shù)還需進一步通過量化的客觀事實驗證。
參 考 文 獻
[1] 呂榮珍.關于高效教學的幾點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15,(4):50-51.
[2] 李存生.體驗幸福:“高效教學”的落腳點[J].教育探索,2012,(2):10-11.
[3] Evans D J,Zeun P,Stanier R A.Motivating student learning using a formative assessment journey[J].J Anat,2014,224(3):296-303.
[4] 汪坤菊,陳敏,林威威,等.拓展第二課堂,構建多元化局部解剖學實踐教學[J].解剖學雜志,2014,37(2):136,242.
[5] Black P,Harrison C,Lee C,et al.Assessment for learning:putting it into practice[M].Berkshire:England,Open University Press,2003:25-28.
[6] 馮輝,祁贊梅,曹雅明,等.形成性評價在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6,36(8):1172-1175.
[7] Caroline T,Jannie B,Stephanie V,et al.Motivational beliefs,student effort,and feedback behavior in computer-based formative assessment[J].Comput Educat,2013,60(1):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