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在學生學習生涯中占據(jù)重要地位。閱讀可以豐富知識,開拓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小學語文作為教學的基礎學科,對學生整個學習生涯都有一定影響,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本文通過闡述閱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方面存在的問題,探析了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
閱讀是對事物的一種認知方式,理解到運用的一個心理過程。閱讀是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一種智力活動。閱讀是人們學習的一種方法。閱讀更是人們認知世界獲得技能的基本要求之一。閱讀能力是一個人學習必須具備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學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起著鋪墊作用,閱讀對語文學習有著輔助作用,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學習語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更要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一、 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1. 閱讀能力的提高能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閱讀多了,對一些語句自然就理解了,讀書百遍,自然能領會其中含義。因此閱讀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對語文知識點的理解非常重要,能提高學生對語句的理解和運用。學生閱讀量大在語文教學中遇到同樣的知識點便會對以往閱讀的知識進行分析、比較,進而理解語文課文的內(nèi)容思想,語句的含義。閱讀能力的高低對于學生做閱讀理解題有很大的幫助。
2. 閱讀能力的提高能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表達能力分為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擁有豐富閱讀能力的學生可以積累素材,形成口頭語言,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的多了自然就能理解事物,進而在生活中運用所讀的知識。閱讀范圍廣的學生,眼界豐富,素材多樣,為語言的表達提供了豐富的資料。閱讀是知識的輸入,表達是知識的輸出。閱讀能力提高了,內(nèi)心豐富,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也會用精妙的語言去表達自己對知識的看法,有利于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二、 當今語文教學中閱讀方面存在的問題
1.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依然存在,對閱讀不重視。素質(zhì)教育提倡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人才,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正是對素質(zhì)教育的體現(xiàn)。閱讀能力強的學生理解能力自然就強。但是如今很多學校教師依然存在“應試教育思想”,課堂上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略學生的接受能力。語文課堂模式依然是教師講,讓學生機械的接受,背誦,抄重點難點。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閱讀理解書本知識。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2. 閱讀范圍小,沒有形成科學的閱讀方法。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除了課本閱讀以外更要注重課外閱讀,這樣才能積累豐富的課外知識,開拓眼界,對課本知識進行補充。閱讀范圍也應在科學合理的范圍之內(nèi),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閱讀計劃,能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了解發(fā)現(xiàn)很多學校的閱讀僅僅局限于書本,很少有課外知識的穿插。一方面是因為一些學校教學設施差,另一方面是教師思想落后。這些原因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三、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措施
1.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學習起來才有動力。語文教師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快樂的學習,開心的閱讀,在一種良好的氛圍下進行閱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借助語文課本上有趣的課外知識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去年的樹》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閱讀。例如提出“同學們,鳥兒會寫日記,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在引出本課題,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去閱讀課文。好奇心激發(fā)興趣,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同時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在這種情況下能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2. 培養(yǎng)科學合理的閱讀習慣。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必要因素。習慣是一個人的一種行為傾向。培養(yǎng)學生科學合理的閱讀習慣,對閱讀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教師在語文課外講解中要傳授給學生正確合理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掌握一些閱讀方法技巧,在課文閱讀中熟練運用這些閱讀方法。幫助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案,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閱讀。課外閱讀必不可少,教會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提高閱讀效率。各年級的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閱讀理解能力為學生推薦適當?shù)拈喿x物,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閱讀。通過教師的幫助來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閱讀習慣。
3. 開展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習慣,使學生愛上讀書。語文教師可以多開展一些課外閱讀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學會自主的去閱讀。例如在語文課前10分鐘讓學生輪流上講臺講解自己平時閱讀過的文章見解。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閱讀課的時候可以開展一些詩歌朗誦賽、辯論賽、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感受到閱讀的快樂,成功的喜悅。也可以在班會中進行閱讀知識展覽,讓學生把平常積累的閱讀知識摘抄下來,或者剪貼下了保存好,在平時開班會的時候讓學生拿出自己閱讀過的經(jīng)典知識進行展覽。這些方法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同時激發(fā)學生長期堅持閱讀的好習慣。
總之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者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是基礎教育階段,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的學習息息相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科學合理的閱讀習慣;開展閱讀活動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推動作用,更能推動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
參考文獻:
[1]葉平.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J].散文百家:下,2017,9.
[2]杜護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及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7,17.
作者簡介:
周海娟,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qū)古城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