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的經(jīng)濟在快速的發(fā)展,社會在不斷的進步,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廣泛應用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不僅對如何提升教學有效性,還對如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以及提高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情境教學并不是隨意創(chuàng)設情境,而要結合一定的要求,考慮學生本身和學生以外的環(huán)境因素。經(jīng)過實踐表明,情景教學的應用取得了較大的成效,適應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語文;要求;策略
一、 引言
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是教師針對教學主題運用音樂、圖片、視頻、實物等工具制造出與課文相近的景象,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將教師制造出的景象與課文聯(lián)系起來,通過教師的引導對課文進行更為深入的理解,也就得到更佳的學習效果。教師通常在以下幾個方面運用到情境創(chuàng)設:其一,教師創(chuàng)設出課文內容的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會把更多的心神放在課堂上,也就提高了他們的想象力、觀察力;其二,教師在課文閱讀上將課文上的內容場景通過相關工具創(chuàng)設出來,學生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聯(lián)系到課文情節(jié),就會加深對課文閱讀的理解;其三,教師在寫作課上,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根據(jù)情境寫作,學生可以通過相似的景象自行聯(lián)想,從而激起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
二、 情境教學的意義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欣賞力
藝術的種類非常多,而對于音樂的審美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見解,對于音樂的審美,各種具有情感的音符,可以很好地反映生活,以及人的感情,從而表發(fā)人的心靈,所以音樂的這一特點是最能激發(fā)人的體驗,具有凈化靈魂的作用,那么對于音樂的欣賞能力應從小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在小學的教學當中就應培養(yǎng)孩子的情感性的審美,使孩子們在生活中保持心靈上與生活同步。在自然中很多的聲音不僅具有音樂性還具有自然美,適當?shù)剡x擇學生熟悉的聲音,例如鳥叫,水的流水聲,馬奔騰的聲音等,截取這些音樂并將這些組合起來,并配上相應的森林圖片,給學生們營造出在森林旅游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身處其境,在這段視頻放映完畢后,對小學生們進行提問,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這樣充分地鍛煉了學生們的想象能力。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能使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充滿活力,使學生們對學習充滿動力和興趣。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把小孩子們熟悉的場景和片段組合起來在課堂中運用。例如在設立情境中可以假使學生在逛果園,度過快樂的時光,體會摘蘋果的樂趣,在這過程中可以插入鳥的鳴叫以及小溪的流水聲,通過這些增加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孩子們把這些所看所感寫出來,能夠提高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力。因此,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孩子能力的好方法。
(二) 設立情境增強學生互相幫助的能力
俄國大師高爾基曾說過,做游戲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最基本途徑。在做游戲的過程當中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也能使孩子的感知能力更好發(fā)展起來,所以教師應該根據(jù)不同的課程設置不同的情境,并且在設置的情境中設立下相應的游戲,使孩子們在游戲中學會團結互助,釋放愛動手的天性。比如;在詩歌的教學當中,把孩子們分成不同的小組,讓他們自己討論,自己發(fā)表對這首詩歌的見解。并且小組中分配任務,通過演情景劇的形式把這首詩歌表達出來,有動作有語言,根據(jù)自己想象編排的舞蹈孩子們一定是非常上心的,所以孩子們會非常陶醉在這種情境設定里,既能通過表演,創(chuàng)作,提高動手、表達、想象能力,也能很好地理解古詩,并且了解詩人作詩時的感覺。同時也能通過小伙伴間的彼此合作體會到團隊協(xié)作的魅力,這些好處是枯燥的課堂語言教學所提供不來的。
三、 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 充分巧妙采用多媒體
多媒體應用于教學已成為常態(tài),以書本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往往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點,使得課堂枯燥乏味,多媒體教學恰恰能豐富課堂內容,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教師應通過視頻,圖畫、音樂、影視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使課文內容具體化,而不僅僅只是通過教材以及抽象的思維授課。例如,在對《草種的村落》進行講述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以動畫的形式播放草蟲唱歌、訪友、覓食的畫面,不僅把課文內容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出來,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觸動了學生積極的情感。
(二) 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
多媒體教學設備在很多小學中也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小學的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文章內容相似的情景。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課文中的抽象內容進行形象化,例如通過圖片、視頻等讓枯燥的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到《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課文“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里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多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等段落中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西沙群島的景象,教師可以將課文中提到的珊瑚、魚群等海底風光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現(xiàn)給學生,形式可以是視頻或圖片。
(三) 激發(fā)求知欲,探索更多問題
語文課不只是對中華文化的知識傳授,也是將學生引入探索之門,引導學生對文化產生更多的興趣、更多的思考的課程。通過情境教學,老師幫助學生對課文有了更細致的理解,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根據(jù)這種理解,對作者的思想有更深一步的思考。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造更多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如,老師在講述完《楓橋夜泊》這首詩后,可以繼續(xù)播放一段音樂,同時朗讀張曉風《不朽的失眠》。
四、 結語
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方法是值得小學老師使用的方法,對于降低老師教學的難度,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情境的引入活躍了課堂氛圍,學生的觀點得到肯定,老師與學生之間也建立了感情。另外,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也培養(yǎng)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參考文獻:
[1]郭成舉.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價值初探[J].教育研究,2014(21):51.
[2]麻建芬.淺談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化,2012(9):159.
作者簡介:
紀合,四川省巴中市,巴中市巴州區(qū)花溪鄉(xiāng)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