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怡
[摘 要] 在中職德育課的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發(fā)現(xiàn)哲學這一模塊相對較難開展教學,學生對這門課程有距離感,無法提起學習興趣。想要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果,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哲學的魅力,并將哲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哲學素養(yǎng)。嘗試用歌詞、電影等方式加強師生互動、感悟人生,在激發(fā)學生感受哲學、思考人生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關 鍵 詞] 中職哲學;提高學力;激發(fā)興趣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144-02
泰戈爾曾經(jīng)說過“天空中沒留下翅膀的痕跡,而我已經(jīng)飛過。”那么人生,不也就是一段軌跡、一個過程、一首詩歌、一篇故事。哲學的魅力無窮,能夠直面人類的困惑,追尋人生的價值。哲學素養(yǎng)是一個人由內(nèi)而外延伸出來的氣質(zhì)和修養(yǎng),它作為人的綜合素養(yǎng)體系的基礎,在職業(yè)教育日益發(fā)展的今天,它的重要性日益顯現(xiàn)。
在校園的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看到學生可以長時間看一些同類型的漫畫,背一些聽不清的流行歌曲歌詞。是什么促使他們可以長時間做一些在我們看來很無聊的事情呢?而看課本、背講義卻是學生不愿問津的事情。俗話說得好“不能強按牛喝水”,興趣就如一塊魔方,它能使人對某事物產(chǎn)生迷戀心理,從而驅(qū)使個體十分樂意去接近、認識、研究。
從事中職德育教學已經(jīng)好多個年頭了,越來越感到在教學中想要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果,一味強壓學生是沒用的。特別是《哲學與人生》這一模塊,不僅筆者,不少老師也時常感到困惑。但是哲學本身的一些原理和方法論離學生的生活語言還是太過遙遠。上課的效果往往是學生懷著好奇心堅持了兩節(jié)課,到后面就開始感覺枯燥、乏味,甚至認為這是一門“無聊”“無用”的學科。更何況現(xiàn)在的學生有一種逆反心理,簡單地強壓可能適得其反。幸運的是教育部對教材進行了新一輪課改,教材內(nèi)容比以往更加適合中職學生,也增加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和材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我也在此基礎上嘗試了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哲學學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內(nèi)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內(nèi)因決定外因,外因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在這里學生自己是內(nèi)因,而教師只是外因。如果學生不喜歡哲學這門課,不真正主動學習,教師就是很用心地備課,也只是在做無用功,反之,則能把教師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
一、提高學生學力,感受哲學魅力的思考
人生需要哲學智慧,每個人一生都需要至少一次的哲學沐浴。提升學生的哲學學力,即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接受知識、理解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哲學與人生”的主角,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改為主動,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能力。
想要提升學生的哲學學力,首要的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孔子也曾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了對哲學的興趣后,在教學中讓學生把對哲學的學習變成一種習慣思維,而不是格格不入的高深學科。在哲學教學實踐中,需要我們積極探求,針對哲學學科學力的提升開出教學策略“良方”。
二、嘗試多元方式激發(fā)哲學興趣,提高哲學學力
(一)學會分享——構(gòu)建良好的師生互動
現(xiàn)在的中職學生與不少老師之間的年齡差距,無形中產(chǎn)生了很多代溝。我們津津樂道的東西,學生未必感興趣。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哲學興趣,我試著結(jié)合學生感興趣的事件和話題,去挖掘其中蘊含的哲學道理,或者促使學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之前看過一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非常有感觸。在課堂中,我給學生介紹了這部電影,并把這一周的哲學作業(yè)布置為觀賞這部電影,并在課堂中分享自己的體會,感受人生哲學的魅力。在課堂分享中,我們通過互相推薦、分享,在平等、開放的狀態(tài)下,學生自然地融入課堂,與老師的關系也變得更加融洽。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如果能夠和學生保持良好、和諧的關系,在課堂中師生都能以愉悅的心情完成課堂教與學的話,那就比較容易讓學生去融入一門新的課程。
教師親切的態(tài)度和愉快的心情會感染學生,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如果平時能恰當?shù)睾蛯W生聊聊天、嘮嘮嗑,而話題則隨意,聊心情、聊對課堂的評價、聊流行……師生之間就能相處更加融洽。在一些話題中往往可以激發(fā)彼此的靈感,用生活化的方式來解讀生活哲理。
(二)借力娛樂、賞識教育——促動哲學思維
娛樂綜藝是學生最喜歡和最易接受的方式,但是往往與我們的課堂教學很難搭上邊。如果能夠把這種方式適當?shù)厝谌胛覀兊恼軐W教學中,那么,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有效的。賞識教育就是要挖掘?qū)W生的優(yōu)點,找到學生的閃光點,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如果能把娛樂和賞識結(jié)合起來,那將更加具有教學吸引力和執(zhí)行力。因為哲學的抽象性,在娛樂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中,只要學生能積極參與、樂于表達,不管他講得是否貼合教材,只要是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都會予以肯定和獎勵。當然,方式不一,或搶答踴躍或哲學故事表述完整或演唱歌曲聲音響亮或傳聲游戲肢體生動或思維有新意……
比如,很多學生喜歡聽歌、唱歌,那么我就讓學生在歌詞中尋找具有人生哲理的曲目,并用自己的方式把它演繹出來。學生從上個世紀一直到最新流行,找出了非常多的歌曲,課堂參與的積極性超過預期。在歌詞分析過程中,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去感悟歌詞背后的意義,感知人生中的生活哲學。如黃家駒作詞作曲的《海闊天空》中有一句歌詞:“多少次迎著冷眼與嘲笑,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痹趯W習“順境逆境”這一人生哲學板塊時很有感染力。當然,對歌曲的選擇需要教師把關,畢竟現(xiàn)在有些歌曲有點不太益于學生的“三觀”樹立。
布置作業(yè)和考核評價環(huán)節(jié)也是一樣的,必須讓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因為每個學生的基礎、愛好不同,布置一樣的題目,對某些學生來說會感覺失敗或無趣,久而久之就會放棄哲學這門課,而分類布置作業(yè)則有利于學生的參與與投入。有一次學習“發(fā)展觀”模塊,我布置了兩種形式的作業(yè),一類是找相關哲學故事,一類是找勵志歌曲。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選擇尋找勵志歌曲的學生,找到了一系列的曲目:《水手》《最初的夢想》《隱形的翅膀》《海闊天空》《陽光總在風雨后》《蝸?!返?,還有學生主動制作了PPT,不僅唱歌,還詳細分析講解了歌詞的含義,甚至把作詞人的人生軌跡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其他學生聽得都特別認真,到最后都不約而同地唱了起來,效果非常好。
(三)連線名人、時事——感悟榜樣的人生哲學
一定要站在歷史的角度,與時俱進地去看待哲學,才能真正理解哲學的內(nèi)涵。有學生認為,哲學課的內(nèi)容離自己實際較遠,而且較空,沒什么大用處,因此對哲學課不感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我有意識地從時政、學生身邊的現(xiàn)象入手,引起學生的興趣,講解書本知識,再反過來讓學生用課本知識去分析當前時政、學生身邊的現(xiàn)象,從而讓學生從思想上感知哲學的實用性,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矛盾觀”時,我專門開設了“明星成名歷程”專題,給學生設置任務驅(qū)動模式,搜集和研究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明星的艱辛成名歷程。有一堂課,我們一起分析周星馳、梁靜茹、權志龍等。當然,在分享的過程中也能及時地把哲學內(nèi)容融入其中。唯有這樣才能使哲學課保鮮,有時代感和實效性,真正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哲學學力。
三、堅持多元嘗試,探索哲學興趣之徑
魏書生說過:“大腦處于競賽狀態(tài)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對毫無直接興趣的智力活動,學生因為熱衷競賽取勝而產(chǎn)生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物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競賽中去?!痹诮虒W過程中,要自始至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千方百計調(diào)動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要充分信任學生,主動權交給學生,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自主學習課堂模式。
基于哲學本身就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它是用來指導其他學科思維方式的一門學科,學生對老師講得很多原理只能憑想象,所以感覺枯燥。學生喜歡生動、形象的教學,所以在現(xiàn)代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我盡量恰當?shù)亟柚腔劢淌遥\用視頻、圖片、Flash、音樂、微課等形式來增強課堂的生動性,吸引學生的興趣。例如,在上“現(xiàn)象本質(zhì)與明辨是非”一課時,我就通過大量立體圖片,結(jié)合動漫、服飾、電影、舞蹈等形式,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紛繁復雜、千變?nèi)f化的大千世界,認識到透過現(xiàn)象探究本質(zhì)的重要性,這比老師蒼白的語言描述有效很多。只有用哲學培植出的心靈體驗,才會發(fā)現(xiàn)生命原來如此美麗;只有將哲學融入生活,哲學才會彰顯出頑強的生命力。
有些學生覺得哲學的人生道理是很容易懂的,不愿意去深刻感悟其中的內(nèi)涵。對知識點都懂了,就覺得其他都是空洞的。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適當進行選擇練習或組織小競賽,既可以讓學生收起自大的心,明白看似聽懂跟真正理解知識并能運用是兩回事,又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鞏固哲學原理,可謂一舉兩得、一箭雙雕。恰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喜歡上哲學課,從而主動啟動哲學思維,感悟人生哲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啟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哲學的學力。當我們在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同時,也要注意構(gòu)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用適合學生思維和接受知識的方式去引導學生,激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去帶動他們,真正意義上提升哲學教學的學力,讓學生在哲學世界里感悟人生,感恩生活。
參考文獻:
[1]朱軍輝.學生高效參與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策略[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9(2).
[2]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M].漓江出版社,2014.
[3]盧國沽.歌詞的背后[M].東方出版中心,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