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娜
[關 鍵 詞] 群體榜樣;大班幼兒;環(huán)境公德行為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9-0041-01
一、引言
公德,就是社會公德,是社會上每個人不約而同地遵守國家法律規(guī)定的能夠促進社會安定、人與人之間關系融洽的基本道德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如尊老愛幼、保護環(huán)境等。本研究利用幼兒從眾性強的特點,創(chuàng)設現(xiàn)場實驗情景,利用群體榜樣作用,激發(fā)從眾行為,引導從眾良性效應,從而為幼兒公德行為的培養(yǎng)和教育提供實證依據(jù)。
二、方法
(一)被試
隨機抽取某幼兒園的在園大班幼兒60名,其中男32名,女28名,平均年齡為6歲5個月。
將被試分為兩組,甲組30名幼兒(男17名,女13名)已接受五周公德行為的強化訓練,其行為都達到了本研究要求。乙組30名幼兒(男15名,女15名)進行常規(guī)的教育活動。
(二)實驗程序
1.確定從眾的操作定義和從眾的群體規(guī)模
從眾指個人受到群體的引導或壓力,從而做出與周圍人一致的行為或想法。本研究中群體人數(shù)采用5名幼兒,即5名甲組的幼兒和1名乙組的幼兒組成一組,觀察乙組幼兒在甲組幼兒的團體榜樣作用下能否發(fā)生群體榜樣行為。
2.實驗實施
前測:幼兒美術活動結束后,幼兒有秩序地單獨到另外一個房間去扔垃圾。此時垃圾桶的周圍有許多廢紙團,觀察被試對垃圾桶周圍垃圾的反應,并做好記錄。
正式實驗:5名甲組的幼兒和1名乙組的幼兒組成一組,每次共6名幼兒進行實驗,共5次完成實驗。分別觀察記錄乙組幼兒在甲組幼兒團體榜樣示范作用下扔垃圾行為的表現(xiàn)。
后測:5次實驗結束后,立即對乙組幼兒的扔垃圾行為進行后測。
3.評定
對乙組幼兒的扔垃圾行為做出評定,共有3種行為:不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只把自己的垃圾扔進垃圾桶;不僅把自己的垃圾扔進垃圾桶,而且把垃圾桶周圍的垃圾也撿進垃圾桶。分別記為0、1、2分。
三、結果
(一)實驗的前測檢驗
研究結果顯示,父母是公務員、醫(yī)生、教師的幼兒公德行為(M=1.2500,M=1.667,M=1.0789)高于父母是企業(yè)職工和自由職業(yè)的幼兒(M=1.0625,M=1.0000)。大班幼兒在園的公德行為沒有顯著的性別差異。
(二)實驗的群體榜樣行為檢驗
對大班幼兒的父母職業(yè)進行方差分析顯示,父母是自由職業(yè)、企業(yè)職工的幼兒從眾行為(M=1.8333,M=1.8125)多于父母是教師、公務員、醫(yī)生的幼兒(M=1.3000,M=1.1850,M=1.0650)。
對大班幼兒的公德行為前測和群體榜樣行為進行t檢驗,前測行為和群體榜樣行為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t=-9.805,P<0.001),大班幼兒的群體榜樣行為顯著高于前測行為。大班幼兒在群體榜樣行為指標上則沒有顯著的性別差異。
(三)實驗的后測檢驗
研究結果顯示,大班幼兒公德行為的后測行為和前測行為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t=-5.869,P<0.001)。大班幼兒公德行為的后測行為和群體榜樣從眾行為有差異(t=2.443,P<0.05)。大班幼兒公德行為的后測行為則沒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和父母職業(yè)差異。
四、討論
(一)幼兒的群體榜樣行為不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面臨相同的困難,女性會比男性更傾向于從眾。本實驗結果是:幼兒沒有表現(xiàn)出群體榜樣行為的性別差異?,F(xiàn)代家庭中,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給予同樣優(yōu)質的教育。女孩和男孩沒有什么明顯差異。
(二)父母的職業(yè)對幼兒的群體榜樣行為有影響
實驗表明,自由職業(yè)、企業(yè)職工子女,其從眾反應數(shù)較高,而教師、公務員、醫(yī)生子女的從眾反應數(shù)反而相對較低。在訪談中發(fā)現(xiàn),教師、公務員和醫(yī)生其本身文化水平、自身綜合素質和社會地位比較高,對子女采取的教育方式科學、合理、人性,更注重孩子在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養(yǎng)。長此以往,孩子對自我的意識和對自我的教育能力高,孩子的獨立性較強,所以教師、公務員、醫(yī)生子女的從眾反應數(shù)相對較低。
(三)群體榜樣可以有效促進幼兒公德行為的變化
群體榜樣實驗前后,幼兒的公德行為有了非常顯著的差異。這表明,群體榜樣實驗對幼兒的公德行為起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群體幼兒為被試幼兒提供了行為參照。當被試幼兒跟隨5名幼兒進入房間看到垃圾桶旁的垃圾時,被試幼兒對周圍群體幼兒的行為更信任,更期望與他們保持一致,從而跟隨大多數(shù)幼兒的行為,大家都這樣做肯定沒錯。
其次,作為群體榜樣示范的5名幼兒均做出了高度一致的行為,所以被試幼兒有63.3%的幼兒做出了與群體一致的行為,從眾率高。
最后,當被試屬于少數(shù)派時,只有使自己的行為與群體保持一致,才能被團隊所接納。所以沒有跟隨群體幼兒的被試在當時的情境中不時地觀察同伴看他(她)的眼神,生怕小組成員對他有意見。
五、結論
男孩和女孩在園的公德行為沒有顯著的性別差異。
父母職業(yè)類型的差異對大班幼兒的從眾行為有影響。自由職業(yè)、企業(yè)職工的子女從眾率高,教師、醫(yī)生、公務員的子女從眾率低。
群體榜樣示范對幼兒公德行為的促進有著十分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