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輔四
[摘 ? ? ? ? ? 要] ?效益是企業(yè)的生命線,也是課堂教學的生命線,沒有效益的教學,其智力產(chǎn)品就是不合格的。要想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老師就要用智慧來審視、評判自己的行為,反思教學方法、策略、過程對學生是否產(chǎn)生有益的影響,這是每個老師專業(yè)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
[關 ? ?鍵 ? 詞] ?有效教學;教學反思;專業(yè)成長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6-0188-02
為了促進素質(zhì)教育,新課程強調(diào)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教師的成長和以學定教。在評價教學是否達到預期效果,不是以教師是否完成教學任務,或教得是否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它所關注的是學生在教師教學行為的影響下,在教學情境中怎樣建構知識,發(fā)展探究知識的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也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p>
有效或高效教學,是需要一名教師長期的教學實踐與不斷的教學反思才能形成的,是要對課堂教學實踐進行自我診斷與自我修正,自我肯定或否定,從而實現(xiàn)自我提升與成長。教學反思作為一種思維形式,是個體頭腦對教學問題進行的反復、嚴肅、執(zhí)著的沉思,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特殊形式,是一種高級認知活動。目前教師正以課程改革的參與者、課程的研制者的新形象展現(xiàn)在新時代的歷史舞臺上??鬃诱f:“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薄爸缓笞苑匆病薄T釉唬骸拔岙斎杖∥嵘?,為人謀而不忠乎?”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了教師的成長公式:成長=經(jīng)驗+反思。這些明確告訴我們:教師的成長過程應該是一個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反思教學實踐的過程。
我校是一所市屬中職學校。職校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動力不足、熱情不高。他們的厭學情緒,會導致老師教學積極性大打折扣,由學生不想學、學不好,到了教師教不好、不想教的境地。這必然違背了教育初衷,也背離了我國大力提倡發(fā)展職教的方針、政策。隨著新課改的落實及領導的重視,內(nèi)涵發(fā)展成了我校立教之本。一股清新之風吹拂校園,課課講實效、人人談教研,時時話反思,把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與學生的進步緊密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學習的命運共同體。一節(jié)課你可以暫時做不到有效、高效,但你不能沒有經(jīng)驗的積累與反思。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歷,就教學反思引領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討。
一、 今天,你反思了嗎
新時代賦予教育更多的責任與義務,教師更要銘記自己的使命與初心。每天在課堂上面對著學生,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啟迪學生的心智,成就他們的夢想,這是何等神圣與榮耀。如果教師沒有一顆對教育的赤忱熱愛之心,怎么教學生打開拳拳報國之門呢?如果缺少對學生潤物細無聲的關懷,怎能接納滿天下芬芳桃李的感恩之情呢?選擇了教育,就要熱衷于教育;培育學生,就要關愛學生,唯有此,一個老師方可潛心研究教學,才會時常思考今天自己的教學對學生有幫助嗎?自己在這節(jié)課上哪些做得不到位?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捫心自問何功德,五管支離治繲人。
每學期開學初我們信息技術組的老師都要將師德師風作為學習要點,并將教學反思擬定為長期的教研內(nèi)容。人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惰性,有不愿意改變過往做法與思考方式的心理傾向。在教學工作上的表現(xiàn)就是墨守成規(guī),故步自封,這樣哪來的發(fā)展呢?所以我們的做法就是讓教學反思成為一種新常態(tài),成為一種習慣。組內(nèi)的老師經(jīng)常相互提問:你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學生對這節(jié)課有什么評價?請把你這節(jié)課上最大的亮點告訴我……老師在教學中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由于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夠全面,無法全面客觀地發(fā)現(xiàn)問題。正所謂: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集思廣益,就能找出痼疾。聽課議課是我們組常用的合作性反思策略,教師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探討改進的措施。
二、 反思,從何處入手
教學反思是一個認識過程,既是過去教學的總結,又是今后教學的啟示;既可以是一堂課的反思,也可以是教學中一個片段、一種方法的反思。我校信息技術組以青年教師居多,他們對怎樣開展教學反思起初存在畏難情緒。我告訴他們,教學反思可以立足于兩個角度、三個環(huán)節(jié)。所謂兩個角度,就是正面反思與反面反思。正面反思即對自己或他人課堂教學中的成功經(jīng)驗、有效教學行為進行理性的思考。反面反思即反思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或缺失。所以說,反思性教學的問世是對將教學簡單地貼上成功或失敗標簽的超越。這些有問題的教學也是教學的資源,有問題才會有突破口,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是教師成長的過程。
三個環(huán)節(jié)即課前、課中、課后。課前反思是教師在經(jīng)驗與理性的思考基礎上,科學、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在本學期開學初,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完成超課時備課任務。在檢查時我發(fā)現(xiàn)本組一個青年教師,教學設計和教材一樣是以項目化的方式呈現(xiàn),一次性描述了10個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沒有體現(xiàn)出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與重難點。于是我與他一起分析這樣做的不妥之處。作為成長中的教師,每節(jié)課的設計都要有明確的三維目標與重難點分析、學生分析,研判自己的教法是否貼近學生的實際,能否對學生起到有益的促進作用,是否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對新問題的探究能力。以學生的視角來審視自己預設的過程,同時糾正以前的錯誤與不當之處。
我在教VB6.0程序設計時,曾按照教材上編排的順序教學,這種由淺入深的模式對優(yōu)秀學生來說自然沒問題,但多數(shù)學生在學到后面時忘記了前面的知識,積極性不高,效果不理想。后來我思考:因為每個學生都有QQ號,他們熟悉聊天的操作流程。這樣我規(guī)劃設計成用VB來模擬制作“從QQ號的申請,登錄驗證窗口、在線面板、聊天窗口等制作”。實踐證明,這種貼近生活的項目化設計使學生有了參與的興趣和熱情,對控件的學習有了目的性,他們的學習更加投入了,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生對更多知識、領域的探究。
課中反思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直接指向課堂教學行為的反思,主要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如導入新課、情境設計是否科學,提出問題、知識講解的語言表達是否準確,對各個知識點的銜接是否自然和有藝術性,自己的教態(tài)是否親切、言行舉止是否得體等。教學設計只是課前的預設方案,實際教學中,因人為因素、學生學習時遇到的障礙、師生之間的爭議都會導致課堂上發(fā)生一些突發(fā)事件。面對這些問題,教師要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及時做出調(diào)整,確保教學有效,所以說它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反思。
相比于課前反思,課中反思具有突發(fā)性、隨機性。很多情況是在預設范圍之外,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智慧來“化險為夷”。當然所有的調(diào)整都要在課程標準范疇內(nèi),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目的進行。我在教Flash動畫時,有一課是以人物的行走為例來學習逐幀動畫的制作。課前我認為人每天都走路,畫出人物行走時的幾個關鍵動作應該沒問題。但事實上,當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時,幾乎沒人能準確回答出來。這時我必須盡快調(diào)整策略,引導學生把這個問題弄清楚才能完成接下來的教學任務。于是我就請幾個學生上臺以慢動作的形式走兩步,讓其他學生從側面認真觀察走路時兩腿分開、兩腿并攏時身體各部分的姿態(tài)。我也親自示范,重點分析其中五個關鍵動作。之后,學生根據(jù)人物行走的規(guī)律利用軟件很快做好了動畫。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我又增設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制作出其他動物行走的動畫。當我巡視時,發(fā)現(xiàn)楊××學生在制作一個七彩毛毛蟲的爬行動畫時,遇到了問題,于是我協(xié)助她分析原因與解決的辦法。當她做出來后信心爆棚,我把這個動畫轉(zhuǎn)發(fā)給其他學生時,大家都覺得有創(chuàng)意并受到啟發(fā),也紛紛制作出自己的作品來。這節(jié)課完全打亂了我之前的部署,卻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思維與創(chuàng)造靈感,我也體會到了教學創(chuàng)造美的樂趣,獲得了教學目標之外的收獲。
課后反思是多數(shù)教師習慣運用的反思。它是教師在課后對整個課堂實踐活動進行思考性的回憶,對課堂教學的成功或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比如,教學效果如何?哪些教學環(huán)節(jié)沒有按照教學設計進行?有沒有值得回味的亮點?
三、用文字記錄成長的歷程
每學期結束工作后,我校的教師都要提交一篇教育敘事或反思性的案例,教務部門把它裝訂成冊,以供全體教師相互學習與借鑒。教案檢查上也要求教師在每課時的教學設計后面撰寫本節(jié)的教學反思隨筆。這種用文字記錄下教師的思維活動過程和跟進的行動過程,對個人、集體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既可以作為今后教學參考的依據(jù),更是見證了教師成長的過程。大家在思考中進步,在交流中發(fā)展?!敖毯笥洝笔墙處熋抗?jié)課上微觀的鮮活心得體會,而一學期結束的教學反思案例則是教師長期對自己教學行為的概括與提煉,是自己的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一個碰撞與檢驗。有專家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堅持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
當教師真正感悟到反思對于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價值和意義,當反思成為教師個人自我意識和自覺行為,當教師在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學生反饋中不斷優(yōu)化教學行為時,教學反思才會產(chǎn)生真正的效果,教師才會真正的成長。
參考文獻:
羅祥龍.中職歷史課堂實施情感體驗教學法的意義及有效途徑[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