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峰
【摘要】基于我國特有的高考制度,越來越多的高中生為了給自己多一次選擇的機會,都會選擇特長課進修,而音樂特長生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聲樂作為音樂體系中一個很小的分支,是配合著音樂的語言表演藝術。于是,高中聲樂課就逐漸凸顯出其存在的必要性。為了適應高中群體短時間內就要出成績的特殊性,筆者認為,很有必要認真討論高中聲樂課的未來走向。
【關鍵詞】高中音樂特長生;聲樂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一、端正高中音樂特長生聲樂教學的目的性
高中生選擇特長學習,除了世家傳承,往往都是半路出家的臨時抱佛腳。相對于舞蹈、體育必須得有童子功的特長課,聲樂課是比較容易后天迅速成長的一門課程,但這并不代表就可以抱著僥幸輕視的心理來學習這門課程。相反,我們必須首先要端正特長生學習聲樂的態(tài)度,不能是避重就輕地選擇學習考試時的技巧性得分點的“快餐式學習”,而是要從根本樹立特長生對聲樂這門藝術的敬畏和熱愛,端正特長生的學習盲區(qū),讓他們明白,聲樂不是隨便張嘴把一首歌唱出來就可以,而是需要科學的呼吸、運氣、使用嗓音等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幫助特長生在擠過高考這座獨木橋后,繼續(xù)從事、經歷,更有可能為之奮斗一生的聲樂之路。
二、高中音樂特長生聲樂教學內容解析
(一)捋順教學順序
端正了特長生的學習觀念后,就要讓他們明白,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聲樂學習也是如此。既然是學習,必然都離不開初期索然無味的基礎課程。比如學習繪畫,不是一開始就是臨摹,而是沒完沒了的鉛筆線條的勾勒;學小提琴,也不是一開始就拉《月光曲》,而是嘈雜刺耳的鋸木頭。聲樂的學習也一樣,在開始,必須要謹遵調整呼吸、練聲、開嗓等一系列枯燥乏味的訓練,之后才會在簡單的小調之間尋找進步的空間,慢慢練習較長的曲調,以此類推。
(二)凸顯個性化教學
孔子早在2000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觀點,他之所以偉大,就在于所述觀點經年適用。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導致個人的肺活量、氣管長短、聲帶發(fā)育都是各不相同的。學生音色的特殊性是老師判斷教學的標準。尤其面對特長生群體的特殊性,時間緊,任務重,教師就更應該針對每個學生的特殊性進行個性化教學,以此來幫助特長生另辟蹊徑,迅速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演唱方式。
(三)科學專業(yè)的規(guī)范聲樂特長生的演唱方法
教師面對學生參差不齊的演唱基礎,要從最基礎的科學規(guī)范化的演唱方法開始教授。教師應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引導學生領會,使用技巧的演唱和隨意演唱的差別性,學生們會通過對比,認真思考科學演唱的技巧究竟在哪里。(四)幫助學生選擇定制適合自身的演唱作品
作品是檢驗學習成績的參照。一個好的作品,將會為特長生的演唱增色添彩,這也是特長生通往更高學府進修的敲門磚。教師要在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前提下,幫助學生選擇能夠更加凸顯自身特色音樂作品,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自由發(fā)揮,獲得優(yōu)勢。
三、基本功培訓的關鍵點
(一)歌唱的姿態(tài)
姿態(tài)是人的第一名片。一個良好的身姿,不光可以為你增添不錯的印象分,更是發(fā)聲器官保持正位,氣流順暢的根基所在。什么叫好的姿態(tài)?能夠令你舒適,讓別人感受到美感的姿勢就是好的姿態(tài)。我們常見到的歌唱家應該沒有誰是圓肩駝背,長短腿的姿態(tài)吧?由此可見,良好的姿態(tài)是歌唱的基礎。
(二)歌唱的呼吸
我們都知道,氣息是歌唱的根本。一個演唱者,只有將自然而然的呼吸,變成可以由自己控制支配的呼吸,才算是具備了歌唱的基本條件。這就要求大家將平時忽視的呼吸,有意識地加入到訓練中來。
(三)歌唱的發(fā)聲
歌唱的發(fā)聲練習是一種綜合性基本技能訓練,它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發(fā)聲方面的訓練,即我們經常所說的單純的練聲;二是演唱方面的訓練,即我們在聲樂課上的歌曲練唱。例如對于初學者,首先用“u”母音來練習,打開喉嚨,穩(wěn)定喉結,再選用單母音做長音慢速練習,鍛煉橫膈膜對歌唱的支持力量,這樣有利于學生辨聽自己的發(fā)音狀態(tài),最后再根據(jù)每個學生的音色、音高、音韻寬度等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發(fā)聲練習,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以達到提高歌唱的能力。
四、小結
本文筆者由淺至深,循序漸進地闡述了聲樂課究竟在高中特長生的學習中起到了怎樣的角色和作用,通過越來越科學規(guī)范的聲樂教學方法,幫助高考特長生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走進更高的學府,繼續(xù)在聲樂這條路上深造。
參考文獻
[1]李廷海.高中音樂特長生聲樂教學探討[J].戲劇之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