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姿樺
【摘要】在處理聲樂唱段中,總是要先深入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其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再運用自身的聲音特點與氣息控制能力,進一步結(jié)合自身潤腔、甩腔等演唱技巧,將自身對角色深切的體會與真摯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之中,真正做到“情為聲之魂”的精彩演唱與塑造角色“五法”俱佳的精湛表演,從而與臺下觀眾產(chǎn)生強烈共鳴。
【關(guān)鍵詞】民族歌?。弧兑盎鸫猴L斗古城》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大型民族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沒有像傳統(tǒng)歌劇形式那樣以“幕”為章節(jié)的形式展開,而是運用以“場”為章節(jié)的全新創(chuàng)作手法,這也是這部歌劇的創(chuàng)新之處。歌劇共分為“楊母家”“蘆葦蕩”“刑訊室”“牢房”“日軍司令部”等十四場,編劇并沒有像以往歌劇中運用配角襯托主角的方式,而在整部歌劇設定中的八個角色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楊曉冬、楊母、金環(huán)、銀環(huán)、關(guān)敬陶在劇中是正面角色,通過不同形象的準確把握和每個角色不同唱段的特點來塑造與反面人物的對比。
楊母,這樣一位普通的北方農(nóng)村老人,作為冀中地區(qū)地下黨負責人楊曉冬的母親,她在投身抗日革命、執(zhí)行黨組織交待的任務中不怕犧牲、勇于冒險、機智勇敢、小心謹慎。在生活中,她又是一位慈祥寬厚、真摯親切、質(zhì)樸熱情的老媽媽。
雖然楊母這一人物只有三場戲、四首唱段,分別是在第五場、十一場和十三場中擔任主要角色。但作為演員,也要傾盡心力地去演繹出這位既是樸實的北方農(nóng)村大娘,同時更是堅強不屈的革命者的生動形象,并使其深入人心。劇中楊母的四段唱不但曲曲經(jīng)典,更是恰到好處的將故事一步步地推向高潮,尤其是劇尾部分“娘就在那云彩里”的唱段,更是民族女高音的試金石,只有完美地演繹好這一唱段,才能為全劇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正因如此,楊母絕對是該劇中不可或缺的經(jīng)典角色。
“思兒”是楊母在劇中的第一段唱,作為楊母詠嘆調(diào)中重要的一首作品,在歌唱表演中,力求將中國戲曲表演的精髓融入唱段之中,并努力嘗試將戲曲表演“五法”中“眼法”的表演技巧加以運用。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睛可以透露出一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用眼部的表現(xiàn)技巧配合表演唱,可以充分的傳達出揭示人物內(nèi)心情感世界的“喜、怒、哀、樂、思、愁、盼、念”等情感活動。只有通過巧妙地運用眼神來詮釋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并在演唱的過程中隨著劇情與唱詞內(nèi)容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才能在表演細節(jié)的把握上做到精益求精。例如,當楊母盤坐在炕上點著蠟燭隨著音樂響起,在月光的襯托下楊母就著微弱的燭光納鞋墊,開唱前眼睛隨著手中的針線慢慢將眼神放遠不自覺的開始思念起在遠方進行革命抗戰(zhàn)工作的兒子,開口唱的同時眼睛跟隨手的流動,眼神像在傾訴自己內(nèi)心世界一樣吸引著觀眾,使觀眾跟隨著她的情感和眼神的變化思緒也隨之轉(zhuǎn)動,與觀眾產(chǎn)生互動和強烈的視覺沖擊。
在舞臺上借鑒戲曲表演中的一些技巧,通過角色的化妝造型、真摯表演和細膩的唱腔,來生動、貼切的塑造這一英雄母親的形象。這首唱段詞曲作者的創(chuàng)作如絲線般優(yōu)美流暢:“明月光,似銀霜,借著月光細端詳……”語言真實質(zhì)樸、平緩流暢,旋律細膩委婉、曲調(diào)悠揚,旋律中京胡的出現(xiàn)更是借“月光”表達了一位純樸的母親對兒子的牽掛和思念以及對革命勝利的迫切向往。尤其在演唱“借著月光細端詳”中的“端詳”二字和“我的兒啊,郎啊”中的“郎”字的時候,努力將戲曲演唱中的哭腔、頓腔和韻腔融入其中,以此具體生動的再現(xiàn)楊母內(nèi)心的真摯情感?!盀⒌倪€是我兒睡過的炕”一句中的“睡”字用托音下滑來的處理,“炕”字則借用戲曲中梆子腔的悲痛唱法,說中有唱、唱中帶哭,努力將這三種情感交織在一起,從而將楊母此時澎湃的心情淋淋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
隨著旋律的不斷加快,楊母需要激動、自豪地起身唱出對兒子在革命工作中的不怕犧牲、勇于抗敵表達出贊揚之情,她的“思兒之夢”能夠很準確的表現(xiàn)出一位母親時時刻刻都在擔心與掛念著自己孩子的安危。在夢境的交織中“門兒外怎么傳來腳步聲兒響?”這一句唱里將“來”和“響”的字頭展開后加入戲曲的哭腔并用拖腔收尾,要盡可能的使自己做到音色婉轉(zhuǎn)細膩、韻味充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塑造出有靈魂的角色。
俗話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民族聲樂歌唱中講究“韻”“圓”“歸一”。許多聲樂初學者在不能夠準確體會民族聲樂的意蘊時,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要么在歌唱中會一味的追求聲音而不能緊貼咽壁,要么由于一些唱詞的咬字不易充分打開口腔而造成聲音粘連、咬字不清。那么我在處理楊母的唱段時,嘗試大膽地運用美聲唱法中“松”“通”“透”的典型發(fā)聲方法,使自己的聲音努力向通透、渾厚、明亮上靠攏。
在“娘在那片云彩里”唱段的第一部分,可以在整段唱中加入一些不同的處理方式,如“噴口”(氣口中加入適當?shù)谋l(fā)力)的運用以及在咬字的力度上下功夫,借此來塑造楊母堅定不移的抗日決心和民族氣節(jié)。“娘在那片云彩里”的整個唱段與“思兒”的背景完全不同,是多田在日軍司令部安排楊曉冬與楊母相見展開的。楊母看到日思夜想的兒子終于與自己相見很是興奮和幸福,但是知道日寇的意圖,她不忍看到兒子為難,毅然決然地唱出了那句老話“春打六九頭,七九河開,八九燕來……”在這句的演唱上非常適合運用“噴口”來處理每一個字的字頭和重音,把“春”“打”“六”“九”“頭”“來”幾個字一一“說”清,努力做到鏗鏘有力、干脆利落、擲地有聲,不拖拉不粘帶的唱出楊母堅決抗日的革命精神。
“娘在那片云彩里”唱段的第二部分是較為抒情、優(yōu)美的一段唱,需要盡可能地用平穩(wěn)的氣息支持和控制、圓潤的唱腔和豐富的情感運用將楊母內(nèi)心的“春天”即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抗戰(zhàn)勝利的決心與信念予以展現(xiàn)。在這段結(jié)尾處唱的幾個“啊”中,還可以運用戲曲唱法中的“甩腔”,使其層層遞進,推動感情的敘述、強調(diào)故事的發(fā)展。
“娘在那片云彩里”唱段的第三部分唱段節(jié)奏稍自由,在段唱的韻味與力道處理上要多花功夫。楊母雖然經(jīng)過了小日本的嚴刑拷打渾身是傷,但一想起家鄉(xiāng)仿佛看到了革命勝利的曙光,便以輕快的吐字描述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在演唱“花香直撲云彩里”時,眼神要隨著音樂的走勢延伸,去用心來看到天邊的云彩,隨后堅定的唱出“娘把家搬到那片云里邊”,“云里邊”時要用重音來加強情緒的宣揚,將人物情感的張力達到飽和,才能使這位偉大且毫不畏懼的英雄母親的形象得以升華,才有可能完美的呈現(xiàn)給觀眾。只有在角色表演塑造中吸取傳統(tǒng)戲曲表演藝術(shù)中的“四功、五法”等表演技巧,并充分結(jié)合自身的演唱特點,將傳統(tǒng)戲曲表演藝術(shù)中多元的表現(xiàn)魅力融入到民族聲樂的歌唱表演之中,才能使其聲音圓潤渾厚、唱腔獨具韻味、表演真切動人。
如果一名歌者能唱出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那么歌唱技巧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一名演員想要很好地完成歌劇舞臺上的角色創(chuàng)造,那么除了對聲音音色的處理之外還要把它與人物形象和規(guī)定情境融為一體。如果在塑造《野火春風斗古城》中楊母一角時,能夠在歌唱表演與角色塑造中借鑒傳統(tǒng)戲曲中“五感合一” 的技巧運用,并對角色的情感投放拿捏精準,那么就一定可以使這一角色鮮活、立體、生動感人!
作者簡介:河南紫花劇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演員、河南大學藝術(shù)學院兼職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