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娟
【摘要】當前教育事業(yè)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無論是社會還是家長都已經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開始越來越重視學生音樂、繪畫等審美能力的提升。小學是學校開展義務教學活動的最初階段,也是學生了解和接觸相關音樂知識的關鍵時期,學生通過音樂課程的學習,可以拓寬他們的音樂視野,增長其審美情趣,從而最終促使他們成為一個有音樂素養(yǎng)、身心健康的人。我結合自身多年的音樂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就小學音樂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所產生的積極作用與意義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實踐;素質教育;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人們教育觀念的不斷革新,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將分數當作評判一個人是否優(yōu)秀的唯一標準,而是更加重視自身的綜合能力與整體素養(yǎng),“素質教育”被更多的學生家長接受和認可。一個學習音樂的人,言談舉止都很優(yōu)雅,氣質品味也更出眾,那是因為音樂可以從靈魂深處喚醒人們的氣質與美感,學習音樂的人可以感受到許多旁人感受不到的美,體會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小學音樂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豐富學生想象空間和創(chuàng)新音樂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塑造健康人格和正確思想認識的有效保障。學生通過音樂課程的學習,可以拓寬他們的音樂視野,增長其審美情趣,從而最終促使他們成為一個有音樂素養(yǎng)、身心健康的人。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從“設置有效教學情境,使音樂課程變得有趣”“運用多媒體技術,讓教學呈現形式更加多樣”“借助音樂課本啟蒙,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游戲與音樂”結合,讓樂理學習變得簡單”四個方面入手,就小學音樂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所產生的積極作用與意義進行了闡述。
一、設置有效教學情境,使音樂課程變得有趣
音樂教師不僅可以從樂理知識、歌曲演唱的形式出發(fā)來引導學生展開音樂學習,也可以通過有效的教學情境來幫助他們找到打開音樂大門的神秘鑰匙,讓其在情感的交流下進一步體驗音樂特有的魅力。例如在教學《火把節(jié)之夜》一課時,我考慮到學生對于少數民族節(jié)日的了解不多,如果直接進行歌曲教學和欣賞無法使他們透徹地領會歌曲的意境,也很難與作曲者愉悅的情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因此在欣賞之前,我先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音樂情境運用講故事的方法將彝族的火把節(jié)盛況講解給學生,將彝族人民在寬廣的草地上縱情歌舞、賽馬,處處點燃篝火男女老少圍著篝火歡樂歌舞,直至深夜慶祝節(jié)日的歡樂場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之后我又為他們引入了傳統(tǒng)樂器——中阮,提醒學生中阮的音色柔和,可以在欣賞樂曲的同時仔細聆聽,感受這種古老樂器的精彩表現。只有學生了解了樂曲的音樂主題與表現形式之后,才能深刻體會樂曲的曲風和節(jié)奏,將彝族人民粗獷豪放的性格和節(jié)日里歡快、熱烈的場面展現在眼前,更好地把握樂曲主旨。例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之前可以先準備一個熱身小游戲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或者事先準備幾個風趣幽默的笑話,使大家在捧腹大笑的同時緩解班內嚴肅、緊張的教學氣氛,而后就可以更好地引入教學內容;也可在四季更替變化的過程中,帶領學生領略不同的風景、感受不同的美,春的萬物復蘇、夏的生機勃勃、秋的天高云淡、冬的傲雪凌霜,這些美景都會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yǎng),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學習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讓教學呈現形式更加多樣
音樂教學不同于其它學科,音樂本身就是動感、聲樂、畫面感的有機結合,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如果單純依靠教師口頭上的講解,還不能很好地體會出音樂作品中的意境,再加上還要學習一些枯燥的樂理知識,更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大打折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教材中的作品,我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展開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蝸牛與黃鸝鳥》一課時,我在課堂伊始向學生提問道:同學們,我剛剛聽到一群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叫著,好像是在討論著什么事情,請大家快快安靜下來豎起你們靈巧的小耳朵聽聽它們在爭吵什么。說話期間我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一群小鳥清脆的叫聲,學生都滿心歡喜地盯著大屏幕等待主角的出現,伴隨著輕快的背景音樂葡萄樹旁一大群小鳥從亞麻色的蒼林里飛了出來。學生正在聚精會神地看著,突然間音樂變得緩慢起來,聽起來就像是有人背了一個很沉重的包袱,又像是一只老龜在路上緩慢地爬著……我趁勢問道:大家覺得誰來啦?學生齊聲說道:是蝸牛!接下來,我很自然地引出了這一新課《蝸牛與黃鸝鳥》,并對樂曲中比較難找準的節(jié)奏,比較難唱的部分進行了重點講解,由于之前將樂曲中小鳥和蝸牛的形象借助多媒體設備很好地表現了出來,因此學生都能很快領會本堂課的教學難點,學習氛圍也很輕松愉快。
三、借助音樂課本啟蒙,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音樂教師應積極借助音樂課本來啟蒙學生的音樂能力,讓他們通過課本學習發(fā)現音樂世界的奧妙。例如,我在教學《森林水車》一課時,力求通過挖掘課本教材,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下即為我的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在郊外旅游或者南方的鄉(xiāng)下有沒有見過水車這種灌溉工具呢?這種工具的整體是圓形的,周圍裝了許多水斗,用水力或者風力來牽引,幫助廣大的農民灌溉農作物,是勞動人民工作的好幫手。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曲子和水車也有關系,叫作《森林水車》,現在就讓我們來聆聽這優(yōu)美的旋律,走進音樂神秘的殿堂吧!” 說話期間我給學生播放了《森林水車》這首樂曲,先讓他們用心體會樂曲的特點和各種變化,播放完樂曲后筆者接著發(fā)問:“聽完曲子大家有什么樣的感受?”
生1:“這首曲子的音樂非常歡快,里面有潺潺的水聲和小鳥啁啾鳴叫的聲音。接下來的曲子里我仿佛聽到了水車歡快轉動的節(jié)奏,聽了讓人感覺心情舒暢。”
生2:“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聽到了很多不同的樂器,有木管和長笛。我最喜歡長笛的聲音,演奏出來的音色特別輕柔聽上去非常的悠揚,音樂聲一響上進心就使我聯(lián)想到一望無邊的藍天……”
師:“大家說的非常好,說明同學們都很喜歡聽這首曲子。有沒有同學從樂理知識的角度思考過這首曲子的結構呢?如果仔細聽了樂曲會發(fā)現曲子的結構是不斷地重復的,我們稱之為回旋曲結構。”
接下來我給學生介紹了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各種樂器的使用特點,并指導他們辨別樂曲的結構,學會哼唱A樂段主題旋律,將課本知識與音樂素養(yǎng)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四、“游戲與音樂”結合,讓樂理學習變得簡單
長久以來,如何讓小學生在音樂課上更加自主、積極地學習樂理知識一直是讓音樂教師倍感頭痛的問題,學生年紀小、好奇心重但是持續(xù)性不長,如果是單純的讓他們學習歌曲很快就能掌握,并且心情也較為愉快,但是一提及樂理知識就會提不起興趣。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樂理知識,不得不采取單向填鴨及樂理知識試題練習等方法,更進一步加深小學生對音樂樂理知識的排斥心理。眾所周知,樂理知識是音樂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豐富音樂教學內涵,提高小學生音樂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我在開展樂理教學的活動中,運用“游戲與音樂”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講解,試圖通過輕松的游戲弱化學生對枯燥樂理知識的認識,讓他們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掌握樂理知識、獲得情感體驗。
總而言之,音樂教學的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教師用心鉆研、勇于創(chuàng)新,就一定能找到更多好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在一種積極、愉快的狀態(tài)下了解音樂、感受音樂。
參考文獻
[1]華蕾.讓孩子們真正“動”起來——淺談體態(tài)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畫刊(學校藝術教育),2012(05).
[2]黃井子.探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幾個辦法[J].赤子(上中旬),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