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麗華
【摘要】現(xiàn)如今,在語文長期的教學活動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語文不應該是語形、語法、語義的教學,而應該是語用的教學。而這種以語用為教學核心的教學方式,并不是一時興起,不是隨意猜想,而是在對教學理論進行充分吸收后獲取充足的教學養(yǎng)分,對語文的教學特點進行了充分研究而形成的,文化的基礎與理論的根基相當深厚。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用型;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這一門學科在與語言的應用上具有綜合性的同時還有實踐性。有了這樣的認識后,現(xiàn)如今的小學語文課正在逐漸發(fā)生改變,不再是以往空洞式的說教,現(xiàn)在開始重視對詞語的品讀,對句子的賞析,不再是死板地只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視課外拓展了,使語文教學回歸了本真。這種目的在于學生的語言能力,重點是在語言和文字的應用,通過進行語言文字扎實的訓練使語文回歸到本真,我們把這稱為“語用型教學”。本文對部編版三年級語文“語用型教學”措施展開分析,指出“語用型教學”的教學策略。
一、貼合學生,找到語用的起點
現(xiàn)如今,進行語用型的教學活動時大家都對以人為本這樣的思想達成統(tǒng)一,我們開始逐漸關注、了解和發(fā)展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與學生的實習生活相結(jié)合,站在學生的視角下對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解讀。可以與學生語用的發(fā)展區(qū)相貼合,找到語用的起點。例如在進行部編版三年級語文《父親、樹林和鳥》的學習時,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春天的黎明,父親帶著我從一片樹林邊走過,然后展開了我對這片林子的探索。這其中體現(xiàn)了自然的美,使我從中體會到父親對這片樹林、這里鳥的喜愛。在課前進行預設的時候,老師可以嘗試著站在學生的視角下對文章加以解讀,以學生的立場出發(fā),學生會對哪些東西產(chǎn)生興趣,在問題的理解上哪些存在著難度。這就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會對內(nèi)容有興趣,可是會對一些自然知識領悟得不夠深刻,當父親判斷出林子里有鳥了以后,孩子并沒有發(fā)現(xiàn),看見了樹葉在動,唯有父親知道樹林有鳥,然后走進了樹林。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善于尋找生活中的細節(jié),養(yǎng)成仔細、認真學習的習慣。
二、品讀語言,對語用的基礎加以夯實
在對課文進行學習的重點就是對語言加以品讀。對詞語意思的理解就是對語言的品讀,對課文加以學習。語文老師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對學生在詞語意思上的理解加以明確。第一,使用工具書進行輔助性教學,對詞語的意思加以了解,可以要求每一位學生在書包里都要放一本詞典或者是字典。在對語文課文進行預習時,通過使用工具書來了解詞語的意思,在對課文加以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理解不了的詞語,要及時查找工具書,這樣逐漸就會養(yǎng)成查找工具書的好習慣。第二,要對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上下文的聯(lián)系,或者是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對課文中的語境加以了解,對文章中句子的淺顯意思加以了解,這樣才能為后面對詞語的理解加以鋪墊。在進行課文的學習時,老師可以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從字面上的意思著手,學會對語句中的語境加以理解。在對語境加以了解的過程中,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然后加以理解。在學習部編版三年級語文《搭船的鳥》,一個“搭”字表達出鳥是非常具有靈性的,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或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知道有一種鳥,名叫翠鳥,并知道翠鳥是長什么樣子的,翠鳥搭在了船上,捕魚吃。對鳥捕魚的動態(tài)加以描述,讓學生可以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像文中的“我”一樣細膩地品味生活,通過對課文的語句進行語言的品讀,好好地如身臨其境般回味童年。
三、對寫作手法加以琢磨,學會語用的方法
很長一段時間里,在進行語文的閱讀教學時注重的都是咬文嚼字,而對文章在表達的順序上、寫作的手法上琢磨得還不夠透徹,使學生在讀寫上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而這已經(jīng)妨礙了學生在學習能力上的提升,所以現(xiàn)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指引著學生對寫作的手法加以琢磨。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三年級《秋天的雨》一課的時候,通過對秋天的雨加以描寫,讓學生從細膩的語言中領悟到秋天的美,作者很是含蓄地將自己的情感進行抒發(fā),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中寫作手法加以感受,深深地體會到這篇課文字里行間對秋的喜愛,把秋天的雨比成一把鑰匙,帶領學生打開秋天的大門,看到秋天的美。學生通過閱讀或發(fā)現(xiàn)課文的寫作手法是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把其比作生活中常常見到的事物和東西,把秋雨擬人化。雖然這篇課文名字是寫的秋雨,但是課文內(nèi)容實際上是在寫秋天,學生被作者的寫作手法所吸引,從課文中感受到了秋天的五彩繽紛,豐收的場景,以及在深秋中那些準備過冬的動植物。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細細琢磨課文的寫作手法,感受秋天的美、秋天的收獲、秋天的歡樂。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語文這一門學科在與語言的應用上具有綜合性的同時還有實踐性。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需要做到的不再是以往空洞式的說教,現(xiàn)在開始重視對詞語的品讀、對句子的賞析,更注重課外拓展,使語文教學回歸本真。本文對部編版三年級語文“語用型教學”措施展開分析,指出“語用型教學”的教學策略,就是需要貼合學生,找到語用的起點、品讀語言,對語用的基礎加以夯實,對寫作手法加以琢磨,學會語用的方法。與學生的實習生活相結(jié)合,站在學生的視角下對語文教學內(nèi)容進行解讀。在對課文進行學習的重點就是對語言加以品讀。對詞語意思的理解,就是對語言的品讀,對課文加以學習,指引著學生對寫作的手法加以琢磨。
參考文獻
[1]林喜彩.小學語文語用型課堂的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8(19).
[2]楊玲玲.基于“語用”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6.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