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加啟
標準成本(Standard Cost)是指企業(yè)生產技術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并在有效管理條件下,按照成本項目反映的應當發(fā)生的單位產品成本目標。它基本上排除了企業(yè)不應該發(fā)生的“浪費”,是一種“應該成本'標準成本的應用有利于成本控制和改善,便于企業(yè)的成本核算和經營決策等。實踐中標準成本應用非常廣泛。
管理 成本控制 標準成本制定
企業(yè)通過制定標準成本,將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進行對比,并對成本差異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以此加強成本控制的一種成本控制系統(tǒng)。所以標準成本不只是一種成本核算方法,更重要的它是一種成本管理系統(tǒng),或者說是一種業(yè)績考核和評價系統(tǒng)。實踐中頗受經營管理者贊賞,應用也非常廣泛。
那么,企業(yè)在制定標準成本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呢?我們知道產品成本項目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費用。成本項目的標準成本由價格標準和用量標準決定。憑借多年標準成本制定的經驗,分享一下制定標準成本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原材料標準成本(Standard Material Cost)
原材料標準成本=標準消耗量×單位原材料標準成本
我們知道原材料的采購成本一般由材料價格,運費和進口關稅組成,那么原材料的標準成本是否就等于這三者之和呢?實踐當中不是這樣的。原材料的標準成本還要包括采購部門和倉庫的費用,甚至有些企業(yè)還包含質量部門相關費用。這些額外的費用我們通常稱為材料管理費用(Material Overhead)。為什么要包含這些費用呢?因為這些部門都是為了材料購買、儲存、檢驗等而發(fā)生的直接與材料相關的費用,所以這些部門的發(fā)生費用應該算作材料成本的一部分而不是制造費用。這一點很重要。一般用部門預算費用除以全年計劃采購額,算出一個百分比,這個比率乘以采購成本就算出原材料應該負擔的管理費用,所以原材料的標準成本是由采購成本加上采購管理費用組成。
另一方面原材料的價格標準的依據(jù)又是什么呢?通常有兩種價格基準,一是采用企業(yè)編制預算時用的計劃價格,它一般是以有效的合同價格為基礎,另外一種是以物料最后一次采購的發(fā)票或者收貨價格為基準,并考慮到未來物價、供求等各種變動因素后按材料種類分別計算的。一般由財務部門、采購部門和物流部門共同制定。
我們再談談數(shù)量標準,原材料數(shù)量標準都是由BOM(Bill of Materials)決定。一般包括正常耗用量和損耗用量,我們知道很多材料都是損耗的的,常見的有鋼材,因工藝的需要不可能所有鋼材都能充分利用,邊角料、廢料還是很多的。消耗的數(shù)量一般由技術部門和生產部門共同制定。如果標準用量制定的高了,會出現(xiàn)庫存不準,甚至負數(shù)庫存問題,反之會導致庫存虛高。實踐證明,企業(yè)中很多管理難題,比如呆滯庫存問題等。
直接人工標準(Standard Labor cost)
直接人工的標準成本=直接人工標準工時×直接人工標準工資率
產品標準工時是由工藝路線(Routing)決定,通常由技術部門或者生產部門制定,它是企業(yè)生產技術水平比較成熟的情況下并在正常生產條件下所耗費的人工工時,而不是試生產或者非標準生產下的所耗用的人工小時。
標準工資率就是預算工資總額除以計劃生產產品所需要的總工時。這里的工資總額包括基本工資、加班費、保險金和其他福利支出。這是因為所有直接人工費用都要被產品吸收。
企業(yè)可以根據(jù)不同產品線,分別設置不同的標準工資率,假設有A、B、C三條生產線,生產不同產品或者同一類產品但不同工序,我們就可以分別制定出不同的A產品、B產品和C產品工資率。其目的就是確保人工成本在產品之間做到準確而合理的分配。如果產品線之間差異比較大,或者工藝、工序差別較大的情況下,細化工資率顯得非常必要。
制造費用標準(Standard Overhead Cost)
制造費用標準成本=標準工時或者機器工時×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制造費用標準工時可以是直接人工工時代替,也可以是機器工時,視企業(yè)的情況而定,如果企業(yè)是重資產的企業(yè),機器設備或者自動化程度高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機器工時作為標準,當然技術部門需要測定出來每道工序所需要的準確機器運行時間。如果是輕資產的公司,可以直接用直接人工工時作為標準。
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就是制造費用除以標準工時或者機器工時得來。制造費用有很多分類,可以分為變動制造費用和固定制造費用;按照內容也可以分為車間間接人工、能耗、折舊攤銷、其他等。這樣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也可以相應的分為變動制造費用分配率和固定制造費用分配率,或者分為間接人工分配率、能耗分配率、折舊攤銷分配率和其他分配率。對于重資產的企業(yè)來時,甚至可以把折舊攤銷按照固定資產所服務的產品線繼續(xù)分解,比如可以分解為A產品、B產品和C產品折舊攤銷分配率。所以制造費用分配率是非常靈活的,可以根據(jù)企業(yè)的具體情況而設置不同的制造費用分配率以便更準確的把制造費用在不同產品間合理分配,確保產品成本信息的準確性,幫助經營管理者做正確的經營決策。
一般來講標準成本制定每年一次,并且通常都是在編制預算的時候制定年度標準成本,一旦制定完畢得到管理層批準后,一個會計年度內不得變更,但有些企業(yè)的物料標準成本可能會更新,主要在于行業(yè)的特殊性,物料價格變化較大,需要及時更新物料價格以反映企業(yè)真實物料成本。但對工費來說,一年都是不變的。
標準成本的制定是一個系統(tǒng)化工作,應有銷售、采購、技術、生產、物流、財務和人事等有關部門參加共同制定的。標準成本是企業(yè)的成本目標,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應該是切實可行的,大部分人通過努力能夠達到,同時企業(yè)要定期對標準成本進行評審和維護,以保持標準成本的先進性和穩(wěn)定性。
[1]孟德彬,姜春來.標準成本制度應用探討[J].農場經濟管理,2008年06期
[2]姜靜.建立標準成本制度提升經營管理水平[J].科技向導,2013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