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波
【摘要】文章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為主要研究對象,在對核心素養(yǎng)進行概述的基礎上,剖析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現狀,并最終提出了在核心素養(yǎng)的宏觀背景下,有效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的對策與建議,希望能為進一步做好學科的課堂教育教學活動,全面實現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提供一定的依據和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2-0082-02
引言
21世紀可以說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時代,在這樣的一個特殊時代里,知識的更新必將日趨提速,在加上經濟的全球化發(fā)揮在那、國際化發(fā)展以及信息化發(fā)展,必將給教育帶來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與難得的機遇。教育的使命不僅僅局限于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為重要的就是如何引導年輕人更好適應未來的各種競爭與挑戰(zhàn),從而真正成為合格的、社會所需的人才。伴隨著2016年我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正式發(fā)布,小學的品德與生活課程也正式更名為道德與法治,可以說是教育面對時代變革的積極回應。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在教育直指核心素養(yǎng)的時候,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說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又應該如何做出積極回應呢?
一、關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研究與思考
1.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從整體情況來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現狀主要在于:
(1)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日趨重視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道德與法治作為德育的重要載體,可以說是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重視,無論是在社會層面,還是在學校層面,亦或是教師層面,都給予了很多的關注。
(2)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依然面臨著難題與困境
相對于中學或者是高中階段的課程教學工作來說,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活動還是存在著比較大差異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自然也是如此。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特殊時期,他們的普遍特點就是好奇心強,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等都是相對有限的,但是在教育方面,亦或是管理層面,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在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小學生的知識儲備是極其有限的,甚至可以說是在人生的觀念以及德育觀念等方面基本上處于空白的狀態(tài),這樣的話,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引導作用自然也就更加重要的。
2.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對策分析
要想真正做好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切實達到預期的良好目標,筆者建議應該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要樹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動的先導,要想真正做好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活動,先進的教學理念可以說是極為重要的。當然,這種理念的樹立與轉變可以說是體現在多層面的,要深刻理解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要深切領悟核心素養(yǎng)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聯系,要明確素質教育和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等;要進一步明確教師角色在現實背景下所發(fā)生的深刻變化等。
(2)盡快實現學科主題的整合,從而實現道德與法治教學覆蓋面積的擴大
從學科教學的角度來看,道德與法治相關課程內容以及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絕對不僅僅是單獨設立一門相對獨立理論教學科目所能夠達成或者是實現的,其所涉及的教學內容是極其豐富的,不僅僅與日常生活,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同時也和小學階段學生正在進行的各項其它科目之間有著不同程度的內在聯系。這樣極其鮮明的課程設定特征,就意味著如果教師想要在較短的時間里就能夠引導學生逐漸形成道德與法治的核心教學素養(yǎng),盡快實現相關內容以及相關知識的跨學科教學是極其必要的,最終實現教學方式的應用,或是教學內容搞得設兵都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單一學科教學。
我們來看這樣的教學片斷:
片斷一:將學校中最為美麗的地方畫出來,這樣就可以與美術的學科教學活動相結合,進行整合性教學,教師首先通過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說出在自己的心目中,學校最為美麗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再通過與美術教學的結合,讓學生將其以圖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片斷二:我是小小的安全員,可以和班主任共同來完成課堂教學活動,以“班會課”的形式進行,結合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小故事來激發(fā)學生對于各種安全問題的關注和重視,可以是圖片展示的方式,可以是視頻演示的方式等,再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如果不注意安全的話,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等?
總的來說,如果能夠立足實際,圍繞既定的課程教學目標,合理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實現有效的學科整合,對于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3)提倡體驗式的教學,引導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體驗式教學的根本就在于學生的深度體驗與主動性探究,尤其是隨著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教師們必須對課程的價值進行審視,不能再向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將精力主要集中在對于知識和技能的關注層面,而是要更加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而達成上述目標最為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學生的主動性探究。
我們以“團結協作”這部分的德育教學內容為例,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就是更加重視教師的講解,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可以依托教學目標,采用合作游戲的方式“兩人三足”的方式來進行,具體來說就是將靠近的兩位同學的左腿和右腿在腳踝處綁住,變成“兩人三足”,讓大家聽口令同時出發(fā),看看誰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達到終點。
等到游戲結束了之后,讓大家針對比賽過程中的體會以及親身體驗,來談一談為什么有的小組速度快,為什么有的小組速度慢,主要的原因在哪里?合作在游戲中是否是重要的,如何才能實現良好的合作呢?
通過討論之后,可以再次進行游戲,觀察效果是否有所改善與提升。
總的來說,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僅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動機得到了有效的激發(fā),同時也更加容易達成教學目標,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也便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全面提升,最終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與發(fā)展。
(4)通過資源共享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資源共享的教學模式可以說是極其適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學科教學的,如果應用得當、合理的話,還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們以“學生協同合作”德育認知觀念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人數,通過“小組協作”的方式來進行,具體來說就是進行“我們一起做”為主題的課堂動手實踐活動。首先由教師來講解愛心折紙的方法,然后引導學生在各自的小組中,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小組的其他成員一起去完成折疊愛(轉下頁)(接上頁)心的任務,然后將作品進行展示,評選出優(yōu)勝的組別,由該組別的小組成員來分享折疊過程中的心得,分享大家的一些體會,從而讓大家更加明確,小組成員之間的、團隊的合作是至關重要的,從而能夠在深入體會團結合作的意義和價值的基礎之上,實現自身道德與法治和核心素養(yǎng)的完善和發(fā)展。
二、結語
從上文的論述中,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所面臨的深刻變化,為此,筆者建議,一定要樹立先進的理念,進而以此為依托,為指導,立足學科的實際特點,采取多種有效途徑,切實開展好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活動,從而為全面實現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與發(fā)展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蘇東明.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J].教師,2017,22.
[2]沈莉伊.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以浙教版《道德與法治》第一冊教材為例[J].中小學德育,2017,01.
[3]柳夕浪.從“素質”到“核心素養(yǎng)”—關于“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進一步追問[J].教育科學研究,2014,03.